处理废气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6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端均第一开口且中空设置的方形管道(1),方形管道(1)内腔内横向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前后端均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右端均未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一通口(3),隔板(2)的右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二通口(4);

隔板(2)将方形管道(1)的内腔分割为相对独立的过滤腔(5)和位于过滤腔(5)下方的排放腔(6),过滤腔(5)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等于过滤腔(5)截面面积的第一滤网(7);

还包括前后向设置且可在方形管道(1)内上下移动的方形挡板(9),方形挡板(9)的右端面可与隔板(2)的左端面相配合,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10),方形挡板(9)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可置入滑动槽(10)且可与滑动槽(10)滑动配合的滑动柱(11),两滑动槽(1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作用于滑动柱(11)的上端使得方形挡板(9)的位置被配置为:方形挡板(9)位于滑动槽(10)的底端,方形挡板(9)阻断排放腔(6)且连通过滤腔(5);

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道壁内还设置有位于滑动槽(10)下方的调节腔(13),调节腔(13)内设有横向设置且可在调节腔(13)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动盘(14),第一活动盘(14)将调节腔(13)分割为上腔(15)和位于上腔(15)下方的下腔(16);

方形管道(1)的管壁内开设有连通滑动槽(10)与上腔(15)的第一开口(17),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连接有可穿过第一开口(17)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组件(18);

顶杆组件(18)包括下端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24)和横向设置于外筒(24)内腔内的第二活动盘(25),外筒(24)的上端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开口(26),外筒(24)的下端固连于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第一活动盘(14)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宽度小于第二活动盘(25)宽度的第三开口(27),第二活动盘(25)上固连有可穿过第二开口(26)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28);

方形管道(1)的道壁上设置有与下腔(16)连通的通气管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6)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活动盘(25)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腔(6)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小于排放腔(6)截面面积的第二滤网(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7)和所述第二滤网(8)均位于所述方形挡板(9)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左端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层(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方形挡板(9)上端的上容纳槽(21),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方形挡板(9)下端的下容纳槽(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端与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相连的限位条(23),限位条(23)位于所述方形导板(9)的左侧,且限位条(23)的右端面与方形导板(9)的左端面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0)呈第一开口小且内腔大的设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