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着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89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着色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着色设备。



背景技术: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达致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传输的光传导工具。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套,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其中外护套的外表面喷涂有不同色彩的颜色,以区分不同型号的光纤。现有的喷涂方式多采用人工进行喷涂,即将收卷成盘的光纤逐步放卷,放卷进入涂抹有颜料的轨道内,当光纤从轨道输出时,即可在光纤的外护套标记颜色。然而这种喷涂方式得到的产品不仅色泽差,而且并没有喷涂均匀,即局部区域颜色深或浅,产品质量差。此外,收卷前还需要进行空冷,延长了生产时间,因此现有的喷涂方式并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喷涂效率、实现均匀喷涂的光纤着色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纤着色设备,它包括机架、风机、旋转安装于机架上的放卷盘和收卷盘、设置于机架上的油墨储罐、喷雾器以及烘道,所述的烘道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光纤入口管和光纤出口管,所述的喷雾器位于烘道的正上方,喷雾器内设置有密闭腔体,喷雾器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密闭腔体的喷雾小孔,喷雾小孔与油墨储罐连通,油墨储罐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的风机的抽风口与烘道连通,烘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的密闭腔体的上下端部均设置有端面带孔的密封盖。

所述的喷雾小孔与油墨储罐之间连接有软管。

所述的烘道垂向设置。

所述的喷雾器的正上方设置有旋转安装于机架上的上导轮。

所述的光纤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旋转安装于机架上的下导轮。

所述的放卷盘位于收卷盘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提高喷涂效率、实现均匀喷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I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机架,2-风机,3-放卷盘,4-收卷盘,5-油墨储罐,6-喷雾器,7-烘道,8-光纤入口管,9-光纤出口管,10-密闭腔体,11-喷雾小孔,12-进气管,13-密封盖,14-软管,15-上导轮,16-下导轮,17-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光纤着色设备,它包括机架1、风机2、旋转安装于机架1上的放卷盘3和收卷盘4、设置于机架1上的油墨储罐5、喷雾器6以及烘道7,放卷盘3位于收卷盘4的上方,所述的烘道7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光纤入口管8和光纤出口管9,所述的喷雾器6位于烘道7的正上方,喷雾器6内设置有密闭腔体10,密闭腔体10的上下端部均设置有端面带孔的密封盖13,喷雾器6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密闭腔体10的喷雾小孔11,喷雾小孔11与油墨储罐5连通,油墨储罐5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12,所述的风机2的抽风口与烘道7连通,烘道7垂向设置,烘道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发热管。风机2用于将烘道7内的热量抽出并排放到外部,避免烘道7内温度过高导致烧伤光纤,起到了保护光纤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的喷雾小孔11与油墨储罐5之间连接有软管14;所述的喷雾器6的正上方设置有旋转安装于机架1上的上导轮15;所述的光纤出口管9的正下方设置有旋转安装于机架1上的下导轮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带喷涂的光纤盘绕在放卷盘3上;将光纤的首端顺次穿过上导轮15、光纤入口管8、烘道7、光纤出口管9、下导轮16最好固定于收卷盘4上;在油墨储罐5内盛装所需喷涂到光纤外护套上的液态颜料,向进气管12内通入高压氮气,氮气经将颜料强行经软管14压入喷雾小孔11内,由于喷雾小孔11的面积小,高压颜料进入密封腔体10内瞬间变成雾状,充满整个密封腔体10内,进入其内的光纤17表面瞬间粘上颜料,实现了光纤的喷涂着色,通过雾状进行喷涂方式使颜料更加均匀的分布在外护套上;喷有颜料的光纤17从下密封盖中穿出并经光纤入口管8进入烘道7内,烘道7将湿润的颜料快速烘干;烘干后的成品光纤17顺次穿过光纤出口管9、下导轮16并收卷到收卷盘4上,从而实现了给光纤外护套上色。该设备实现了连续对光纤上色,极大提高了喷涂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