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59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纸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



背景技术:

碎纸机是常用的办公用品,为方便使用,现有的碎纸机大多采用上方进纸方式,碎纸机上端设置入纸口,使用时将待碎纸张垂直插入该入纸口即可;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所,例如将碎纸机安放于办公桌下方,这样办公桌的台面会遮盖碎纸机的上端入纸口,显然上方进纸方式的碎纸机不适用于这种情形,只能更换前方进纸方式的碎纸机。由此可知,仅在碎纸机的上端或者仅在侧方(前侧)设置入纸口,会受安装方式限制,通用性较差。

专利号02217270.X公开了一种双向进纸碎纸机,可由顶端及侧面双向进纸,其占用空间少,可配置于办公室内更多地方,让使用者操作更加便利。然而该双向进纸碎纸机仅改进入纸口的开设位置,并未考虑到两个入纸口同时进纸操作时碎纸机机芯安全使用问题,而且该双向进纸碎纸机的前侧进纸过低,且为水平方向送纸,在使用操作上仍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其在顶端和侧面分别形成有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可由顶端或侧面双向进纸,安装方式灵活,占用空间少通用性强,并且通过操作位于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之间的旋转控制组件能使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以择一方式打开,从而可避免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同时进纸操作而存在的安全使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包括碎纸机本体,碎纸机本体内装设有碎纸机芯,碎纸机本体上位于顶端与侧面相接的位置设有与碎纸机芯相对应的容置槽,还包括通过旋转限位机构转动设置于该容置槽内的旋转控制组件,旋转控制组件的顶端与碎纸机本体的顶端之间形成上入纸口,旋转控制组件的侧面与碎纸机本体的侧面之间形成前入纸口;旋转控制组件通过旋转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在上入纸口与前入纸口之间限位转动,使得上入纸口与前入纸口以择一方式打开。

优选的,旋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碎纸机本体上的旋转导轨以及设于旋转控制组件上与旋转导轨两端分别配合的前限位柱和后限位柱,旋转导轨的中部设有档位凸台,前限位柱与后限位柱之间设有与档位凸台配合的档位柱。

优选的,旋转控制组件上设有分别伸入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的触碰开关。

优选的,碎纸机本体位于容置槽的旁侧以及旋转控制组件的旁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过线孔,旋转导轨与过线孔之间形成弹性连接臂,档位凸台设置于该弹性连接臂的中部。旋转控制组件上设有控制面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其在顶端和侧面分别形成有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可由顶端或侧面双向进纸,安装方式灵活,占用空间少通用性强,并且通过操作位于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之间的旋转控制组件能使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以择一方式打开,避免上入纸口和前入纸口同时进纸操作,对碎纸机芯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入纸口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入纸口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所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处所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碎纸机本体;11.上盖;12.垃圾桶;13.容置槽;20.碎纸机芯;30.旋转控制组件;31.触碰开关;32.控制面板;41.上入纸口;42.前入纸口;51.前限位柱;52.档位柱;53.后限位柱;54.旋转导轨;55.档位凸台;60.过线孔;70.弹性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释。

一种双向入纸口碎纸机,包括碎纸机本体10,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碎纸机本体10包括用于盛装碎纸屑的垃圾桶12以及设于垃圾桶12上方的上盖11,碎纸机本体10内装设有碎纸机芯20,其中碎纸机芯20包括电机、齿轮箱、刀具和电路控制板等部件,这些部件都是碎纸机芯20常规构造,亦非本发明创造之主要目的,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构造。

碎纸机本体10上位于顶端与侧面相接的位置设有与碎纸机芯20相对应的容置槽13,参见图2所示,该容置槽13呈V形,设置于上盖11的顶端与前侧相接的位置,且容置槽13的槽底开设有与碎纸机芯20相通的槽口,上盖11位于容置槽13两侧为起支撑作用的槽壁结构。

本双向入纸口碎纸机还包括通过旋转限位机构转动设置于该容置槽13内的旋转控制组件30,旋转控制组件30的截面呈与容置槽13相匹配的V形,旋转控制组件30的V形侧壁与容置槽13的V形槽壁之间具有间隙,旋转控制组件30的顶端与碎纸机本体10的顶端之间形成上入纸口41,旋转控制组件30的侧面与碎纸机本体10的侧面之间形成前入纸口42,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均与容置槽13槽底的槽口相通,上入纸口41和前入纸口42的进纸均通过该槽口进入碎纸机芯20进行切碎操作。

这里的旋转控制组件30可以理解为用于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选择打开的控制开关,参见图3所示,当顺时针转动旋转控制组件30,即相对于碎纸机本体10向前转动,此时位于旋转控制组件30顶端与碎纸机本体10的顶端之间的上入纸口41打开,而位于旋转控制组件30的前侧与碎纸机本体10的前侧之间的前入纸口42关闭;又参见图4所示,当逆时针转动旋转控制组件30,即相对于碎纸机本体10向后转动,此时位于旋转控制组件30的前侧与碎纸机本体10的前侧之间的前入纸口42打开,而位于旋转控制组件30顶端与碎纸机本体10的顶端之间的上入纸口41关闭。

其中,旋转控制组件30通过旋转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在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之间限位转动,旋转限位机构对旋转控制组件30的转动位置起到限定作用,能使旋转控制组件30保持当前上入纸口41或前入纸口42的打开状态,这样一旦碎纸机安放完成,无需每次使用前调整旋转控制组件30的转动位置,例如将碎纸机安放于办公桌旁侧时,顺时针转动旋转组件以将上入纸口41打开,可方便地采用上方进纸的方式碎纸,又例如将碎纸机安放于办公桌下方时,将前入纸口42朝向办公桌外侧,逆时针转动旋转组件以将前入纸口42打开,可方便地采用前方进行的方式碎纸。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3设置于碎纸机本体10的顶端与前侧相接的位置,并采用V形截面的旋转控制组件30与V形容置槽13配合以形成上入纸口41和前入纸口42,这种构造所形成的前入纸口42实际是一种位于顶部前端的前斜向进纸方式,与常规的前侧水平方向进纸方式相比,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通过旋转限位机构的定位使得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以择一方式打开,即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其中一个入纸口打开时,另外一个入纸口关闭,这样即可有效避免上入纸口41和前入纸口42同时进纸操作,对碎纸机芯20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旋转限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5和图6所示,该旋转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碎纸机本体10上的旋转导轨54以及设于旋转控制组件30上与旋转导轨54两端分别配合的前限位柱51和后限位柱53,旋转导轨54的中部设有档位凸台55,前限位柱51与后限位柱53之间设有与档位凸台55配合的档位柱52,旋转导轨54为弧形导轨,前限位柱51、档位柱52和后限位柱53呈弧形排列,前限位柱51、档位柱52和后限位柱53伸入旋转导轨54中,并且前限位柱51与后限位柱53之间的弧长小于弧形旋转导轨54的弧长,从而使得旋转控制组件30能沿弧形的旋转导轨54的弧形轨迹转动。旋转控制组件30通过旋转限位机构进行定位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旋转导轨54前端与档位凸台55之间的弧长恰好等于前限位柱51与档位柱52外端之间的弧长,旋转导轨54后段与档位凸台55之间的弧长恰好等于后限位柱53与档位柱52外端之间的弧长,其中档位凸台55为两侧成弧形的凸起,档位柱52为圆柱或滚轮,当顺时针转动旋转组件时,档位柱52从档位凸台55的后端滑移至档位凸台55的前端,使前限位柱51和档位柱52分别与旋转导轨54的前端和档位凸台55紧密相抵,从而将旋转控制组件30定位在上入纸口41打开位置;同理当逆时针转动旋转组件时,档位柱52从档位柱52从档位凸台55的前端滑移至档位凸台55的后端,使后限位柱53和档位柱52分别与旋转导轨54的后端和档位凸台55紧密相抵,从而将旋转控制组件30定位在前入纸口42打开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仅是旋转限位机构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然旋转限位机构还可以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等效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将旋转导轨54设于旋转控制组件30上,相对应地将前限位柱51、档位柱52和后限位柱53设于上盖11的容置槽13两侧的侧壁上;除此之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前述对旋转限位机构的作用阐述,即旋转控制组件30通过旋转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在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之间限位转动,使得上入纸口41与前入纸口42以择一方式打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该技术启示以及参考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关于旋转限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联想到与本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限位机构作用相同的其他“旋转限位机构”,而这些“旋转限位机构”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进一步的,旋转控制组件30上设有分别伸入上入纸口41和前入纸口42的触碰开关32,触碰开关32用于感测入纸口的纸张,并在纸张的插入带动下产生控制碎纸机芯20运作的控制信号,参见图2所示,在V形容置槽13的两槽壁之间还开设有供触碰开关32伸入的通孔,该通孔的作用在于当转动旋转控制组件30时,容置槽13的两槽壁不会对触碰开关32造成影响,当从上入纸口41或前入纸口42插入纸张时,纸张触发触碰开关32,碎纸机芯20启动运作,当碎纸完成时,纸张与触碰开关32脱离配合,碎纸机停止运作。触碰开关32的设置有利于碎纸节能和智能化操作,同时还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防止碎纸机芯20误操作,使用更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由于旋转控制组件30在常态下始终保持定位固定状态,而且旋转控制组件30位于碎纸机本体10的顶端与前侧相接的位置,因而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控制组件30上设置控制面板有利于更加方便地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如前所述在旋转控制组件30上设置控制面板和/或触碰开关32需通过导线与碎纸机本体10内部的碎纸机芯20连接,因而本实施方式中,碎纸机本体10位于容置槽13的旁侧以及旋转控制组件30的旁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过线孔60,旋转控制组件30的导线可以通过该过线孔60与碎纸机芯20连接,两过线孔60均呈扇形,而且该两扇形过线孔60在旋转控制组件30转动过程中始终具有叠加区域,可对穿过该两过线孔60的导线起到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的,旋转导轨54与过线孔60之间形成弹性连接臂70,档位凸台55设置于该弹性连接臂70的中部,一般地,上盖11采用塑料注塑制成,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巧妙地利用旋转导轨54和过线孔60结构形成具有塑性弹性的弹性连接臂70,当转动旋转控制组件30时,档位柱52与弹性连接臂70上的档位凸台55挤压配合,使弹性连接臂70朝过线孔60方向产生形变,有利于档位柱52顺畅滑移通过档位凸台55,而当档位柱52滑过档位凸台55后,档位凸台55又在弹性连接臂7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对档位柱52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