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及从吸收塔取出主管的分割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022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废气处理装置及从吸收塔取出主管的分割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及从吸收塔取出主管的分割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使导入吸收塔内部的废气和从设置于吸收塔内部的喷嘴喷射出的液体进行气液接触,除去废气中的硫氧化物(sox)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另外,喷嘴和向喷嘴供给液体的主管一体地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06-190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8-281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设置于吸收塔的内部的喷嘴需要定期地进行保养。进行喷嘴的保养时,必须用起重机等从废气处理装置取出吸收塔。因此,为了进行保养,需要起重机的设置空间及设置起重机的成本。而且,需要通过起重机取出吸收塔的操作,因此,存在保养操作时间变长的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发明的一般公开)

通过使废气和液体进行气液接触而洗净废气的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具备吸收塔和主管。可以在吸收塔设置开闭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门部。主管可以设置于吸收塔的内部。主管可以在吸收塔的内部传送液体。主管能够在吸收塔的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分割。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可以使主管的高度方向上的最上部沿着吸收塔的内部高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支撑部。支撑部可以设置于吸收塔的内侧侧壁。移动机构可以具有支撑板和第1固定部件。支撑板可以固定于支撑部。第1固定部件可以以贯通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开口的方式配置。第1固定部件可以嵌入主管的最上部的凹部。第1固定部件可以通过相对于主管的最上部旋转,使主管的最上部移动。

移动机构还可以具备螺母。螺母可以由第1固定部件贯通。螺母可以位于支撑板和主管的最上部之间。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支撑部和2个以上的支柱。支撑部可以设置于出口筒。出口筒可以位于未设置门部的吸收塔的最上部。2个以上的支柱可以从支撑部向主管的最上部延伸。2个以上的支柱可以与支撑部连结。移动机构可以具有支撑板和第1固定部件。支撑板可以固定于2个以上的支柱。第1固定部件可以以贯通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开口的方式配置。第1固定部件可以嵌入主管的最上部的凹部。第1固定部件可以通过相对于主管的最上部旋转,使主管的最上部移动。

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具备3个支柱。3个支柱可以设置于相对于主管的中心位置而对称的位置。

支撑板可以具有宽幅部和多个直线部。宽幅部可以位于主管的上方。宽幅部可以具有多个开口。多个直线部可以从宽幅部延伸,端部分别固定到支撑部。主管的最上部可以在与多个开口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凹部。

废气处理装置可以具有多个第1固定部件。打开门部,从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中预定的方向观察多个第1固定部件时,嵌入多个凹部的多个第1固定部件可以位于与高度方向及预定的方向的两个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多个直线部可以具有第1直线部、第2直线部和第3直线部。第2直线部可以位于第1直线部的延长线上。第3直线部可以在与第1直线部的延长线正交且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宽幅部延伸。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可以设置于吸收塔的内侧侧壁。多个支撑部可以分别具有开口。移动机构可以具有第2固定部件、支撑板、多个第3固定部件以及多个移动用螺母。第2固定部件可以固定于主管的最上部。支撑板的中央部可以由第2固定部件固定于主管的最上部。多个第3固定部件可以固定于支撑板的端部。多个第3固定部件可以分别贯通多个支撑部的各个开口。多个移动用螺母可以由多个第3固定部件嵌入。多个移动用螺母可以设置于多个支撑部的各开口和支撑板之间或者隔着多个支撑部的各个开口设置于支撑板的相反侧。多个移动用螺母可以通过相对于多个第3固定部件旋转,使支撑板及主管的最上部移动。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多个固定用螺母。多个固定用螺母可以由多个第3固定部件嵌入。多个固定用螺母可以隔着多个支撑部的各个开口位于多个移动用螺母的各个螺母的相反侧。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可以设置于吸收塔的内侧侧壁。多个支撑部可以分别具有开口。移动机构可以具有第2固定部件、支撑板以及第4固定部件。第2固定部件可以固定于主管的最上部。支撑板的中央部可以由第2固定部件固定于主管的最上部。支撑板与多个支撑部相比设置于高度方向的相反方向的位置。第4固定部件可以嵌入支撑板的端部中的凹部或开口。第4固定部件可以通过相对于支撑板的开口或凹部旋转,使支撑板及主管的最上部移动。

废气处理装置还可以具备分别位于多个支撑部和支撑板之间的多个固定用螺母。

主管可以具有多个分割体。多个分割体可以分别具有与高度方向上的门部的长度相应的高度方向的长度。

在具有吸收塔、移动机构以及主管的废气处理装置中,从吸收塔取出设置于吸收塔的内部的主管的分割体的方法具备:打开吸收塔的门的阶段;利用移动机构沿着吸收塔的高度方向移动主管的最上部的阶段;向吸收塔外取出与最上部不同的主管的分割体的阶段。吸收塔可以具有开闭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门部。主管可以设置于吸收塔的内部。主管能够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分割。

另外,上述的发明内容未列举本发明的全部特征。另外,这些特征群的子组合也可以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侧面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图。

图3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门部16‐1开启的状态的图。

图3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支撑部19时的图。

图4中,(a)是表示使分割体22‐1上升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从门部16‐2取出分割体22‐2的情形的图。

图5是表示保养主管20时的流程图200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分割体22‐1的放大图。

图8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

图8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支撑部72时的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

图19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不是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不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图1是表示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侧面的概要图。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具备吸收塔10、主管20以及移动机构30。另外,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表示了吸收塔10和移动机构30的截面的侧面视图。但是,铰链部17及主管20是通常的侧面视图。

另外,本例中,如图1所示,确定座标轴。即,将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长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z轴正交且朝向纸面的方向设为x轴的正方向。将与x轴和z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y轴的正方向按右手定则规定。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的正方向称为上、上方或主管20的高度方向。另外,将z轴的负方向称为下、下方或主管20的高度方向的反方向。

吸收塔10具备导入筒11、多个分割筒13以及出口筒18。出口筒18位于未设置门部的吸收塔10的最上部。出口筒18具有使经过多个分割筒13的废气导入大气的功能。

导入筒11具有废气导入部62、液体导入部64、废液导出部66以及挡板28。导入筒11构成圆筒状的内部空间。从发动机等向废气导入部62导入废气。废气导入部62沿导入筒11的外径的切线方向设置,以使得沿导入筒11的内壁导入废气。具体地说,废气导入部62设置为沿着导入筒11的外形的切线方向延伸。向导入筒11导入的废气在吸收塔10的内部螺旋状地回旋上升。

液体导入部64设置于导入筒11的底部附近。液体导入部64向导入筒11内导入用于洗净废气的液体。液体导入部64与主管20的分割体22‐4连结。从而,用于洗净废气的液体从液体导入部64供给主管20。

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洗净废气的液体是从船舶的周围环境取入的海水。另外,用于洗净废气的液体不限于海水。液体也可以是湖水、河水或者预先准备用作废气的洗净液的碱性液体等。

挡板28设置为与导入筒11的中心轴大致正交。挡板28设置在废气导入部62下方。挡板28具有将导入筒11的内部区分为导入废气的区域和贮留使用完毕的废液的区域的功能。废液导出部66设置在导入筒11的底部。废液导出部66具有将废气洗净处理后的液体向导入筒11外排出的功能。

吸收塔10具有圆筒状的侧面12。在侧面12,设有使侧面12的至少一部分开闭的门部。吸收塔10的侧面12也是在z轴方向层叠的多个分割筒13的外侧侧面。本例的分割筒13具有在x轴的负方向上固定的被固定部和在x轴的正方向上可开闭的门部。但是,图1中,表示了除去门部而保留被固定部的状态。门部及被固定部的详细情况请参照图3a及图3b。

多个分割筒13各自构成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多个分割筒13在高度方向上连结,通过相互固定部件、填料及密封材料等被水密密封。多个分割筒13的层叠体的高度方向的全长可以是3m,直径可以是700mm。这样的吸收塔10特别适用于在设置废气处理装置100的设置区域没有空余的船舶等中。

在分割筒13的直径方向的两端设置平面接合部15。在一端的平面接合部15‐al设置铰链部17。另一端的平面接合部15‐ar是能够打开的端部。铰链部17将被固定部和门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铰链部17可以是所谓的合页。被固定部及门部分别具有平面接合部15。在门部闭合的状态下,被固定部的平面接合部15‐ar和门部的平面接合部15‐ar相接。

在吸收塔10的内部设置主管20。主管20具有在吸收塔10的内部传送从液体导入部64导入的液体的功能。本例的主管20是提供液体移动的空间的管。主管20本身也可以不具有主动地汲取液体的泵功能。本例中,使液体流动的主体也可以是设置于吸收塔10的外部的泵等。

本例的主管20具有能够在吸收塔10的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分割的多个分割体22。本例中,4个分割体22‐1~22‐4在高度方向上连结。各分割体2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中的凸缘23由分割体固定部件27、填料及密封材料等进行水密密封。但是,分割体22‐1的上端部中的凸缘23不由分割体固定部件27等进行水密密封。分割体22‐1的上端部中的凸缘23由外螺钉41固定。

在分割体22的侧面,放射状地设置多个支管24。多个支管24可以在分割体22的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多个。多个支管24从分割体22分支。多个支管24在与分割体22的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方向上形成液体流经的流路。本例中,每一个分割体22设置12个支管24。具体地说,本例中,以在z轴方向3个且x轴及y轴的正方向及负方向各1个的方式设置支管24。

在本例的支管24设置多个喷射部25。喷射部25可以沿着支管24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喷射部25在图1的标有×号的面具有喷射口,从喷射口喷射用于洗净废气的液体。喷射部25可以是圆锥状扩散喷射液体的喷洒喷嘴。本例中,在一个支管24设置2个喷射部25。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能够通过使导入筒11导入的废气和从喷射部25扩散喷射的液体进行气液接触来洗净废气。支管24及喷射部25的材质可以是具有耐腐蚀性的不锈钢(所谓sus)。

多个分割体22分别具有与高度方向上的门部的长度相应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本例中,门部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与被固定部的高度方向的长度相等。另外,本例的分割体22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具有与门部及被固定部相同或较短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移动分割体22,从门部向吸收塔10的外部取出分割体22。另外,本例中,分割体22的高度方向的长度是包含分割体22中的上下的凸缘23的长度。

本例的移动机构30具有支撑板32、支撑部19、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1以及支撑部固定部件45。移动机构30具有使分割体22‐1在吸收塔10的内部高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功能。另外,主管20的高度方向上的最上部是指分割体22‐1。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图2中,说明移动机构30的详细情况。多个支撑部19设置于吸收塔10的内侧侧壁14。本例中,2个支撑部19设置于分割筒13‐1的内侧侧壁14。另外,支撑部19也可以不是多个,而是凸缘状的一个支撑部。

本例的支撑板32的两端通过支撑部固定部件45固定到两个支撑部19。支撑部固定部件45可以是外螺钉,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螺钉部件。支撑板32具有至少一个开口34。本例中,支撑板32在其中央部具有一个开口34。

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1具有头部及轴部。外螺钉41的头部具有比开口34大的直径。外螺钉41的头部直接接触并载置到支撑板32上。外螺钉41的轴部与支撑板32不接触,贯通开口34。本例的开口34是相对于外螺钉41的轴部的直径的所谓穿通孔(clearancehole:间隙孔)。

外螺钉41嵌入设置于分割体22‐1的上端部的凸缘23‐1的凹部26。本例的凹部26是与外螺钉41嵌合的内螺钉。外螺钉41具有通过相对于分割体22‐1旋转,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或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功能。本例中,通过在紧固方向旋转外螺钉41,能够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缩短支撑板32和凸缘23‐1的距离d。另外,通过在松缓方向旋转外螺钉41,能够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延长距离d。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图。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图3a中出口筒18省略,位于支撑板32下的支管24及喷射部25用点线表示。从喷射部25出来的点线示意地表示喷射的液体。喷射部25可以沿着与废气的流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喷射液体,以便有助于废气的回旋流。

本例的铰链部17‐1以可旋转的方式将分割筒13‐1的被固定部93‐1和门部16‐1连结。具体地说,铰链部17‐1以可旋转的方式将被固定部93‐1的平面接合部15‐al和门部16‐1的平面接合部15‐bl连结。另外,本例的被固定部93‐1固定到设置于船体壁面90的设置台92。被固定部93‐1的平面接合部15‐al和门部16‐1的平面接合部15‐bl通过在其间夹入填料29而由门固定部件46进行水密密封。平面接合部15‐ar及平面接合部15‐br也夹入填料进行水密密封。未设置铰链部17‐1的平面接合部15‐ar和平面接合部15‐br的外侧也可以由硅类的密封材料91密封。从而,能够使平面接合部15彼此进一步有效地水密密封。

图3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门部16‐1开启的状态的图。也可以在填料29、门部固定部件46及密封材料91取出后,打开门部16‐1。

图3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支撑部19时的图。如上所述,支撑部19可以是凸缘状。即,支撑部19可以不是多个支撑部,而是一个支撑部。

图4(a)是表示使分割体22‐1上升的情形的图。为了使分割体22‐1上升,首先,打开门部16‐1。然后,取出分割体固定部件27。然后,沿着紧固方向旋转外螺钉41,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上升。从而,在分割体22‐1和分割体22‐2之间形成间隙。

图4(b)是表示从门部16‐2取出分割体22‐2的情形的图。首先,打开分割筒13‐2的门部16‐2。然后,取出分割体固定部件27。然后,使分割体22‐2与x‐y面大致平行地移动并取出。同样,能够分别取出主管20的各分割体22,保养分割体22、支管24及喷射部25。另外,也可以仅仅取出分割体22‐1进行保养。在该情况下,取出分割体固定部件27,使外螺钉41沿着松缓方向旋转,取出分割体22‐1。

分割体22可以是操作者自身力气可搬运程度的重量。将主管20分割为几个分割体22可以考虑分割体22的单位重量来确定。这样,本例中,不采用起重机就能够从吸收塔10取出分割体22‐2。即使没有起重机也能够保养主管20,因此,不需要起重机的设置空间。另外,不花费设置起重机的成本。而且,不用通过起重机取出吸收塔10,因此,可以按该操作所需时间的量缩短保养时间。

喷射部25的喷射性能特别容易劣化。喷射部25因喷射口的腐蚀及变形等,导致喷射性能劣化。喷射性能劣化是指喷射的液体的喷射特性从喷射资料(扩散角、粒径、单位时间的喷射量)预定的值偏离。为了使喷射性能恢复预定值,需要定期地进行主管20的保养。主管20的保养是指从吸收塔10向外取出主管20的分割体22,至少更换喷射部25或者支管24等,以维持喷射性能。

图5是主管20保养时的流程图200的图。另外,本例中,以保养主管20的分割体22‐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至少打开最上部的分割筒13‐1中的门部16‐1和保养的分割体22对应的门部16(s10)。本例中,打开门部16‐1和门部16‐2。

在s10之后,取出固定所保养的分割体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的分割体固定部件27(s20)。从而,解除位于所保养的分割体22上的与分割体22的连结。本例中,取出固定分割体2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3和分割体22‐1的下端部的凸缘23‐2的分割体固定部件27。

在s20之后,用移动机构30使分割体22‐1在吸收塔10的内部沿着高度方向移动(s30)。具体地说,在抑制分割体22‐1使分割体22‐1不旋转的同时,沿着紧固方向旋转外螺钉41。操作者也可以通过旋转扳手等来使外螺钉41旋转。从而,使分割体22‐1向上方移动。通过使主管20的最上部即分割体22‐1向上方移动,在分割体22‐1和分割体22‐2之间形成间隙。

在s30之后,取出固定所保养的分割体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的分割体固定部件27(s40)。从而,解除所保养的分割体22与位于其下方的分割体22的连结。本例中,解除分割体22‐2和位于其下方的分割体22‐3的连结。具体地说,取出固定分割体2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4和分割体22‐3的上端部的凸缘23的分割体固定部件27。

在s40之后,向吸收塔10的外部取出所保养的分割体22(s50)。本例中,将不同于分割体22‐1的分割体22‐2向吸收塔10的外部取出。从而,在吸收塔10的外部保养分割体22‐2。

在s50之后,使保养后的分割体22返回原来的位置,利用分割体固定部件27固定该分割体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s60)。本例中,使分割体22‐2返回分割筒13‐2内的规定位置,利用分割体固定部件27再次固定分割体2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4和分割体22‐3的上端部的凸缘23。另外,也可以在凸缘23‐4和分割体22‐3的上端部的凸缘23之间设置填料。而且,也可以由密封材料密封被固定的凸缘23彼此的接合部的外侧。

在s60之后,在吸收塔10的内部,利用移动机构30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s70)。具体地说,抑制分割体22‐1使其不旋转的同时,沿着松缓方向旋转外螺钉41。从而,使分割体22‐1向下方移动。通过使分割体22‐1向下方移动,所保养的分割体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和位于其上部的分割体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接触。本例中,分割体2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3和分割体22‐1的下端部的凸缘23‐2隔着填料接触。

在s70之后,利用分割体固定部件27固定所保养的分割体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和位于该凸缘23上的分割体22的下端部的凸缘23(s80)。而且,也可以由密封材料密封被固定的凸缘23彼此的接合部的外侧。本例中,利用分割体固定部件27固定分割体22‐2的上端部的凸缘23‐3和分割体22‐1的下端部的凸缘23‐2,固定的凸缘23彼此的接合部的外侧由密封材料密封。

在s80之后,关闭开启的门部16,将门部16和被固定部93固定(s90)。本例中,关闭门部16‐1及16‐2,通过门部固定部件46,固定门部16‐1与被固定部93‐1,固定门部16‐2与被固定部93‐2。在关闭门部16时,也可以在门16的平面接合部15‐br和与之对应的被固定部93的平面接合部15‐ar之间夹入填料。另外,也可以由密封材料密封平面接合部15‐br和平面接合部15‐ar的接合部的外侧。以上,主管20的保养结束。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本例的移动机构30还具备外螺钉41所贯通的螺母51。螺母51位于支撑板32和主管20的最上部即分割体22‐1之间。该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其他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螺母51,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主管20和外螺钉41。

吸收塔10在船体外移动时或搬入船体时,存在相对于重力方向横置的情况及倾斜载置的情况。即,存在重力方向和高度方向不平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主管20的最上部即分割体22‐1存在因自重而倾斜的情况。存在主管20发生倾斜的情况、水密密封破坏以及支管24及喷射部25破损的情况。本例中,通过螺母51,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凸缘23‐1和外螺钉41,因此与没有螺母51的情况比,能够可靠地防止主管20的倾斜。

另外,具有螺母51时,也可以修正上述的流程图200。具体地说,在s20和s30之间的阶段中,还可以具有松缓拧紧到凸缘23‐1的螺母51的阶段。而且,在s80和s90之间的阶段中,还可以具有将螺母51拧紧到凸缘23‐1的阶段。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分割体22‐1的放大图。本例中,还具备设置于出口筒18的多个支撑部72和与多个支撑部72连结的2个以上的支柱74。另外,一个支撑部72与一个支柱74连结。2个以上的支柱74从多个支撑部72向分割体22‐1延伸,固定到支撑板32。本例中,通过三个支柱74,固定出口筒18和支撑板32。但是,支柱74的数目不限于3个。也可以4个以上。本例中,由设置于出口筒18的支撑部72支撑着支撑板32。该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作为第1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1及凹部26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废气的回旋流在分割筒13中沿内侧侧壁14回旋上升。相对地,出口筒18中,废气虽然上升,但是回旋性弱。本例中,不用支撑部19而利用从出口筒18延伸的支柱74固定支撑板32,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比较,难以阻碍分割筒13中的废气的回旋性,这点是有利的。另外,出口筒18不同于分割筒13,不具有门部16。即,出口筒18无法开闭。因此,能够不用考虑门部16的位置来设置支撑部72。从而,支柱74的配置设计的自由度变高。另外,本例中,也可以在支撑板32和分割体22‐1之间设置螺母51,进一步提高固定主管20和外螺钉41的强度。

图8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本例中,3个支柱74相对于主管20的中心位置设为对称的位置。本例中,主管20的中心位置是设置外螺钉41的位置。在俯视图中,3个支柱74可以设为以外螺钉41为中心相互在圆周方向每隔120度设置。通过采用3个支柱,与第1实施方式比较,能够平衡良好且牢固地固定支撑板32。

图8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支撑部72时的图。如图8b所示,支撑部72可以不是3个独立的支撑部,而是凸缘状的一个支撑部。另外,随着将支撑部72设为凸缘状,可以适当变更支撑部72和支柱74的机械连接。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本例的支撑板32具有宽幅部35和从宽幅部35延伸出的多个直线部36。宽幅部35位于主管20的上方,即分割体22‐1的上方。宽幅部35具有多个开口34,外螺钉41贯通各个开口34。另外,分割体22‐1在与多个开口34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凹部26。另外,本例中,具有多个外螺钉41。多个外螺钉41嵌入多个凹部26。该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其他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本例的宽幅部35在俯视时具有与凸缘23相同的形状。本例的宽幅部35具有圆形状。宽幅部35通过多个外螺钉41以能够相对于分割体22‐1的上端部的凸缘23‐1移动的方式被固定。本例中,利用多个外螺钉41固定主管20,因此,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牢固地固定主管20。

从宽幅部35向内侧侧壁14侧延伸的多个直线部36的端部分别固定到多个支撑部19。本例中,直线部36的端部由支撑部固定部件45固定到支撑部19。该点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固定手法。另外,本例中,也可以在支撑板32和分割体22‐1之间设置螺母51,进一步提高固定主管20和外螺钉41的强度。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打开门部16,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预定的方向观察多个外螺钉41时,外螺钉41位于与高度方向及该预定的方向的两个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本例中,打开门部16朝向x轴的负方向观察多个外螺钉41时,外螺钉41在y方向上位于不同位置。从而,操作者在x轴的负方向上观察外螺钉41时,外螺钉41的头部不重叠。因此,操作者旋转外螺钉41的操作变得容易,因此主管20的保养更容易。另外,采用支柱74的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另外,考虑到便于看图面,省略了支管24及喷射部25。本例中,外螺钉41的配置不同于第3实施方式。本例中,打开门部16从x轴和y轴之间的位置观察多个外螺钉41时(观察方向110),外螺钉41位于与观察方向110及高度方向的两个方向都正交的方向112上的不同位置。该点不同于第3实施方式。本例中,即使门部16未全开,也能够在外螺钉41的头部不重叠的状态下观察外螺钉41。因此,为了旋转外螺钉41,门部16可以不全开,这点是有利的。因此,在船内没有使门16全开的空间时,本例尤其有利。另外,采用支柱74的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顶面的概要图。另外,为了方便看图,省略支管24及喷射部25。本例中,多个直线部36具有第1直线部36‐1、第2直线部36‐2和第3直线部36‐3。第2直线部36‐2位于第1直线部36‐1的延长线上。第3直线部在与第1直线部36‐1的延长线正交,且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宽幅部35延伸。本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提高支撑板32的强度。另外,门部16可以不全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应用于第4实施方式。

图13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不采用与分割体22‐1直接连接的外螺钉等的固定部件,而采用位于内侧侧壁14附近的外螺钉等的固定部件和螺母,使分割体22‐1上下移动。该点是与第1到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

本例的移动机构30具备作为第2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2、支撑板32、作为多个第3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3和多个移动用螺母53。外螺钉42固定到分割体22‐1。

本例的外螺钉42嵌入支撑板32的中央部37中的开口34和设置于凸缘23的凹部26。本例的开口34也可以不是穿通孔。本例中,不用外螺钉42使分割体22‐1上下移动。本例的外螺钉42用于固定支撑板32的中央部37和分割体22‐1。

外螺钉43埋入并固定到支撑板32的端部38。外螺钉43不能相对于支撑板32移动。本例的外螺钉43假设为本身不旋转,因此采用仅仅具有轴部的外螺钉。在吸收塔10的内侧侧壁14设有多个支撑部19。本例中,多个支撑部19的各个开口84是与外螺钉43嵌合的内螺钉。

多个外螺钉43也嵌入多个移动用螺母53。本例中,移动用螺母53设置于多个支撑部19的各个开口84和支撑板32之间。移动用螺母53在俯视时具有六角形的外形,但是也可以具有其他多角形的外形。通过使移动用螺母53相对于外螺钉43旋转,能够使支撑板32、分割体22‐1、外螺钉42及外螺钉43一体沿着高度方向及其反方向移动。

本例中,通过旋转移动用螺母53以拧紧到支撑部19,能够使分割体22‐1沿着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缩短支撑板32和支撑部19的距离d。另外,通过沿着反方向旋转移动用螺母53,能够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延长距离d。因此,不用起重机也能够取出分割体22‐2。从而,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保养的流程图200中,将外螺钉41的旋转置换为移动用螺母53的旋转即可。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外螺钉43嵌入本例的固定用螺母54。固定用螺母54隔着支撑部19的开口84与移动用螺母53位于相反侧。本例中,通过固定用螺母54,能够更牢固固定支撑板32和支撑部19。由此,与没有固定用螺母54的情况比,能够可靠地防止主管20的倾斜。

图1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本例中,支撑板32位于支撑部19下方。而且,移动用螺母53隔着支撑部19的各个开口84设置于支撑板32的相反侧。从而,能够更牢固地固定支撑部19和外螺钉43。该点不同于第5实施方式。另外,本变形例中具有固定用螺母54,但是与图13同样可以省略固定用螺母54。

图16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分割筒13‐1的放大图。本例的移动机构30中,作为第4固定部件的外螺钉44嵌入支撑板32的端部38中的凹部96。外螺钉44通过相对于支撑板32的凹部96旋转,由此使支撑板32及分割体22‐1上下移动。另外,开口84是所谓穿通孔。该点不同于第5实施方式。其他点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另外,支撑板32与多个支撑部19相比,设置在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的位置。

本例的外螺钉44具有头部。通过在紧固方向旋转外螺钉44的头部,能够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缩短支撑板32和支撑部19的距离d。另外,通过松缓旋转移动用螺母53,能够使分割体22‐1在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延长距离d。因此,不采用起重机也能够取出分割体22‐2。从而,能够获得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保养的流程图200中,将外螺钉41的旋转置换为外螺钉44的旋转即可。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本例中,在支撑板32的端部38中设置开口94,外螺钉44嵌入开口94。外螺钉44与支撑板32相比,向高度方向的反方向突出。本例的开口94是与外螺钉44嵌合的内螺钉。该点不同于第6实施方式。其他点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即本例中,具有位于支撑部19和支撑板32之间的固定用螺母54。通过固定用螺母54,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外螺钉44和支撑部19。另外,与没有固定用螺母54的情况比,能够可靠地防止主管20的倾斜。

图19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采用固定用螺母54时的图。本例中,也具有位于支撑部19和支撑板32之间的固定用螺母54。从而,具有与图18的示例相同的效果。

以上,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本专业技术人员明白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可知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应该留意,权利要求的范围、说明书及图面中所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及阶段等的各处理的执行顺序若没有特别明示为“在……之前”、“之前”等,则不限于在后处理中采用前处理的输出,可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的范围、说明书及图面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意味着必须以该顺序实施。

【符号的说明】

10…吸收塔,11…导入筒,12…侧面,13…分割筒,14…内侧侧壁,15…平面接合部,16…门部,17…铰链部,18…出口筒,19…支撑部,20…主管,22…分割体,23…凸缘,24…支管,25…喷射部,26…凹部,27…分割体固定部件,28…挡板,29…填料,30…移动机构,32…支撑板,34…开口,35…宽幅部,36…直线部,37…中央部,38…端部,41…外螺钉,42…外螺钉,43…外螺钉,44…外螺钉,45…支撑部固定部件,46…门部固定部件,51…螺母,53…移动用螺母,54…固定用螺母,62…废气导入部,64…液体导入部,66…废液导出部,72…支撑部,74…支柱,84…开口,90…船体壁面,91…密封材料,92…设置台,93…被固定部,94…开口,96…凹部,100…废气处理装置,110…观察方向,112…方向,200…流程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