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75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业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板式空气过滤器广泛用于钢铁、电子、化工、汽车、环保和电力等行业。是离心压缩机过滤房最好的进气过滤设备。以及各种空调系统的除尘除油粗过滤。该产品过滤材料是由合成玻璃纤维组成。其容尘量大,使用周期长,多用于空气初效过滤。滤网与普通的玻璃纤维网或人造纤维滤网相比具有更强的过滤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镀锌铁网的设计能够保护滤材不易损坏,有效防止滤材因为压力造成变形,可用来保护空调系统中的高、中、初效过滤网,过滤网具有压损低、捕尘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这些现有的工业板式过滤器,全部采用的是箱体式密封结构,在长期使用后,过滤网上会有大量的杂质和灰尘,需要拆卸下来清洗,过程繁琐且安转与拆卸困难,并且在进行清洗时,过滤器需要停止工作,无法完成整个作业过程,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为正在进行工作的机器与工人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包括箱体、尼龙包角、进风口、过滤网边框、把手、过滤网和旋转扣,所述箱体为矩形状,所述箱体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尼龙包角,所述箱体正端面为进风口,所述箱体侧面设有过滤网框,所述过滤网框一侧设有过滤网边框,所述过滤网边框上通过焊接设有把手,所述箱体内部,位于过滤网框下侧设有滑槽,所述过滤网框内通过销连接设有过滤网,所述箱体侧面边框上,位于过滤网框边缘处通过螺栓连接设有半圆形旋转扣。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边框分为两种形态,一种设有凸槽过滤网边框,一种设有凹槽过滤网边框,并且两种过滤网框交错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凸槽过滤网边框和凹槽过滤网边框相接处设有橡胶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设有螺栓孔。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板式过滤器,通过设有的过滤网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多少层的过滤网,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空气质量,在长期使用后可以快速方便的更换过滤网,也可以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尼龙包角;3、进风口;4、过滤网边框;5、把手;6、过滤网;7、旋转扣;8、凹槽过滤网边框;9、凸槽过滤网边框;10、橡胶密封条;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包括箱体1、尼龙包角2、进风口3、过滤网边框4、把手5、过滤网6和旋转扣7,所述箱体1为矩形状,所述箱体1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尼龙包角2,所述箱体1正端面为进风口3,所述箱体1侧面设有过滤网框,所述过滤网框一侧设有过滤网边框4,所述过滤网边框4上通过焊接设有把手5,所述箱体1内部,位于过滤网框下侧设有滑槽,所述过滤网框内通过销连接设有过滤网6,所述箱体1侧面边框上,位于过滤网框边缘处通过螺栓连接设有半圆形旋转扣7。

所述过滤网边框4分为两种形态,一种设有凸槽过滤网边框9,一种设有凹槽过滤网边框8,并且两种过滤网框交错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进行连接工作时,能过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密封性能,提高设备过滤空气的效率,提高设备的性能,所述凸槽过滤网边框9和凹槽过滤网边框8相接处设有橡胶密封条10,防止箱体1内部的空气散发到外侧,无法完成对空气净化的任务,所述过滤网6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1,便于过滤网6的安装与拆卸,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螺栓孔,稳定设备,加快设备过滤空气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板式过滤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新型板式过滤器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在一起,让更多的空气进入新型板式过滤器,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使用时可以根据空气的质量,选择安装几层过滤网6,确保能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掉,先将过滤网6通过销连接安转在过滤网框内部,再将过滤网框按照凹槽过滤网边框8和凸槽过滤网边框9的顺序安转进入箱体1内部,然后在使用半圆形旋转扣7将过滤网框固定好,这样设备就可以进行工作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