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790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是将中药原料长时间浸泡在沸水中提取,这种方法由于浸泡时间长、温度高,很容易使中药原料中不需要的成分也被提取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及其使用方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液口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顶部设置有物料筐,所述罐体的罐底设置有内型腔以及通往内型腔的热蒸汽入口、冷凝水出口,所述物料筐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喷淋物料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经管道与罐体的内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顶部设置有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物料筐放置于支撑台面上,所述罐体的周部在物料筐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侧开门与侧开门的开关锁,所述出液口位于罐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物料筐包括敞口朝上、表面镂空的筐体,所述筐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辐条,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辐条的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中部周侧设置有支耳架,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底部设置有温度计,所述罐体的中下周部设置有玻璃观察口。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中下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内型腔位于保温层的内壁与罐体的外壁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保温材料,所述热蒸汽入口与冷凝水出口穿过保温层后通入内型腔。

优选的,所述管道的一端与喷淋头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穿入罐体的内底部并连接有一压罩,所述压罩的形状为开口朝下的锥形结构,所述压罩的内中部与管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挥发管口,所述挥发管口经连通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与冷却器连接,所述冷却器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的出水口经管路、阀门连接至罐体的内顶部,所述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出油口。

优选的,所述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至上往下螺旋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与冷凝器连接、下端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往内腔的冷却水入口与冷却水第一出口,所述冷却水第一出口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却水第二出口。

优选的,所述管路包括与油水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竖管、与罐体连接的横管,所述竖管与横管之间经U形管连接,所述U形管的管底设置有排水口。

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打开侧开门,将中药原料放入物料筐后关闭侧开门;

(2)从进水口往罐体内进水直至液面位于玻璃观察口三分之二位置;

(3)从热蒸汽入口往内型腔通入热蒸汽,加热罐底;

(4)罐体内底部的水沸腾后,向上沸腾的水受压罩阻挡,从压罩进入管道后通往喷淋头,由喷淋头向下喷淋中药原料,中药原料的有效成分不断被提取并与水混合形成药液,药液再往下滴落回罐体的内底部,并不断循环喷淋;

(5)罐体内底部的药液沸腾后,蒸汽往上运动,对中药原料进行蒸煮,蒸煮过程中中药原料中挥发性物质提取出,并从挥发管口进入冷凝器、冷却器进行冷凝成挥发性物质和水的混合液体,该混合液体再进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挥发物质从出油口流出,水液再从管路回流到罐体内顶部进行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内循环中药提取罐的结构简单,通过循环喷淋中药原料制造药液,中药原料不需要长时间浸泡在沸水中,能够防止长时间浸泡在沸水中的中药原料内不需要的成分被提取出来,能够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包括设置有进水口1与出液口2的罐体3,所述罐体的内顶部设置有物料筐4,所述罐体的罐底设置有内型腔5以及通往内型腔的热蒸汽入口6、冷凝水出口7,所述物料筐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喷淋物料的喷淋头8,所述喷淋头经管道9与罐体的内底部连通,喷淋头用于将罐体内底部的沸水喷淋在物料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内顶部设置有支撑台面10,所述支撑台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所述物料筐放置于支撑台面上,所述罐体的周部在物料筐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侧开门12与侧开门的开关锁13,所述出液口位于罐体的底部,侧开门能够方便进行物料的更换、物料筐的清洗等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筐包括敞口朝上、表面镂空的筐体,所述筐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辐条14,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辐条的支撑块1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中部周侧设置有支耳架16,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17、底部设置有温度计18,所述罐体的中下周部设置有玻璃观察口1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外中下部设置有保温层20,所述内型腔位于保温层的内壁与罐体的外壁之间,所述保温层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保温材料,所述热蒸汽入口与冷凝水出口穿过保温层后通入内型腔,罐体的中下部罐壁未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保温时间长,热量丧失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的一端与喷淋头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穿入罐体的内底部并连接有一压罩21,所述压罩的形状为开口朝下的锥形伞状结构,所述压罩的内中部与管道相连通,压罩的罩壁呈由管道往四周向下倾斜的形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挥发管口22,所述挥发管口经连通管23与冷凝器24连接,所述冷凝器与冷却器25连接,所述冷却器与油水分离器26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的出水口经管路、阀门27连接至罐体的内顶部,所述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出油口2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包括壳体29,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至上往下螺旋的冷却管30,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与冷凝器连接、下端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往内腔的冷却水入口31与冷却水第一出口32,所述冷却水第一出口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却水第二出口3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包括与油水分离器的出水口连接的竖管34、与罐体连接的横管35,所述竖管与横管之间经U形管36连接,所述U形管的管底设置有排水口37。

一种内循环中药提取罐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打开侧开门,将中药原料放入物料筐后关闭侧开门;

(2)从进水口往罐体内进水直至液面位于玻璃观察口三分之二位置;

(3)从热蒸汽入口往内型腔通入热蒸汽,加热罐底;

(4)罐体内底部的水沸腾后,向上沸腾的水受压罩阻挡,从压罩进入管道后通往喷淋头,由喷淋头向下喷淋中药原料,中药原料的有效成分不断被提取并与水混合形成药液,药液再往下滴落回罐体的内底部,并不断循环喷淋;

(5)罐体内底部的药液沸腾后,蒸汽往上运动,对中药原料进行蒸煮,蒸煮过程中中药原料中挥发性物质提取出,并从挥发管口进入冷凝器、冷却器进行冷凝成挥发性物质和水的混合液体,该混合液体再进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挥发性物质从出油口流出,水液再从管路回流到罐体内顶部进行循环,挥发性物质与药液的提取可以同步进行,效率高。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内循环中药提取罐及其使用方法。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