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71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净水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卡接式净水器滤芯的安装方式主要有:第一种是左右旋转,然后往下拉动滤芯,直至卡扣脱开,才能将滤芯取出;第二种是先将滤芯搬到一定角度,然后左右旋转,往下拉动滤芯,直至卡扣脱开,取出滤芯。如申请号为201520257242.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滤芯基座及滤芯,滤芯基座包括倒置的瓶盖式本体,本体中设有内卡扣、定位凸块和圆形弹珠;滤芯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及固定在两者之间的滤纸筒芯,下端盖的外圆面向外设置有外凸台,内圆面向内设置有内凸台,内凸台上设置有定位孔。转动滤芯,使下端盖的外凸台卡设进滤芯基座的内卡扣中,当圆形弹珠的上端卡设进下端盖的定位孔中,旋转止停,滤芯卡固在了滤芯基座中。

这两种卡接式换芯方式都比较不方便,要求更换人员蹲着,双手扶着滤芯,然后在进行操作。在装回去的时候,同样比较麻烦,要上下扣位结构对准,然后要考虑滤芯标签的前后,然后蹲着把滤芯装上去。如果橱柜上下空间有限,还会给换芯带来更多的不便。

如果滤芯换取方式采用从顶部更换滤芯,操作步骤简化成只需要握着把手,旋转一定角度,扣位脱开,然后抓住把手往上一提,滤芯即可拉出;安装滤芯时,只需插入滤芯,将把手旋回锁紧位置即可。

上述这种从顶部滤芯更换的方式更为便于操作,如申请号为201510268367.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复合滤芯,包括壳体、复合滤芯本体、顶盖和压盖,壳体上具有滤芯取出口,复合滤芯本体设在壳体内且可通过滤芯取出口,顶盖设在复合滤芯本体的顶部,压盖可拆卸地固定在滤芯取放口处且将顶盖压紧在复合滤芯本体的顶部,当需要换芯时,只需将压盖、顶盖以及复合滤芯本体依次取出再安装即可;又如申请号为201620042720.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净水设备的滤芯组件,包括滤瓶、一体化复合滤芯和压盖,滤瓶的一端敞开,压盖设在滤瓶的一端,压盖包括盖体和压环,盖体密封滤瓶的一端,压环设在盖体远离滤瓶的一侧,需要更换一体化复合滤芯时,首先旋转压环,将水路关闭,然后打开压环,取出盖体之后,就可以将一体化复合滤芯拿出进行更换。

上述的这些滤芯组件,更换时的操作较为简便,但是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包括滤芯层和提手的复合滤芯,而更换时将复合滤芯整体更换,使得并不与水流接触的提手(便于使用者对滤芯施加力的部件)也一并更换,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约材料的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包括滤芯模块,所述滤芯模块包括滤芯主体和用于水路连接的滤芯座,所述滤芯模块上设置有与水路隔离的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部具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滤芯座通过连接组件而能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滤芯座呈敞口状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形成在压板底面一侧的卡脚和相对侧的卡块、开设在滤芯座的第一侧壁上的卡孔、以及与卡孔相对设置的卡扣组件,所述卡脚与所述卡孔配合,而所述卡块则与所述卡扣组件配合。

进一步地,为便于卡脚和滤芯座的卡孔连接和拆卸,卡脚的结构为,所述卡脚的截面呈l形,所述卡脚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从压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水平部从竖直部的底端向远离卡块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为便于卡块和卡扣组件的连接能与卡脚和卡孔的连接配合,所述卡块与卡脚相对的侧面向远离卡脚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有凹槽,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扣主体和设置在卡扣主体上的卡扣,所述卡扣主体保持远离第一侧壁移动的趋势,所述卡扣包括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扣部。

进一步地,为便于卡块和卡扣的连接,所述卡块位于凹槽下方的部分、由上至下逐渐向远离卡脚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第一导向斜面,所述扣部的顶部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朝向第二侧壁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互相配合。

进一步地,为维持卡块和卡扣的连接状态,所述卡扣主体位于滤芯座的敞口内,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支脚、凸柱、复位弹簧和止挡块,所述支脚与滤芯座的第二侧壁的内侧壁面抵接,所述凸柱从支脚朝向第一侧壁延伸,所述止挡块设置在滤芯座内与凸柱对应的位置,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凸柱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支脚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则与止挡块抵接,从而使得所述卡扣主体保持远离第一侧壁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为避免卡扣组件相对上盖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而造成卡块和卡扣的脱离,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滤芯座内的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在至少部分卡扣组件上方,从而限定卡扣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滤芯座呈敞口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压板底部的至少两个第一卡脚、以及设置在滤芯座上的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的截面呈l形,所述第一卡脚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从压板的底面向下延伸,所述水平部从竖直部的底端延伸,所述第二卡脚呈水平、悬空地设置在滤芯座的敞口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脚整体呈圆弧状、并且包括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卡脚的水平部则从竖直部的底端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脚与第一卡脚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脚整体呈平直的条状、并且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个,所述第一卡脚的水平部则从竖直部的底端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脚与第一卡脚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便于使用者在换芯时操作滤芯的、并且不与水流接触的上盖设置成与滤芯模块可拆卸连接,由此可在换芯时仅更换滤芯模块,而无需更换上盖,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设置在滤壳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把手和上盖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滤芯座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滤芯座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滤芯座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压板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滤芯座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压板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滤芯组件的滤芯座和部分连接组件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组件,包括把手1、上盖2和滤芯模块3,滤芯模块3包括滤芯主体31和位于滤芯主体31顶部的、用于水路连接的滤芯座32,滤芯座32上集成有连接水路33,其上形成有进出水接头331,用于与净水器内的连接管路连接,以便将自来水引入滤芯主体31,或将滤芯主体31净化后的生活用水、纯净水等引出到相应的水龙头。上述的滤芯模块3容置于滤壳4中,滤芯座32的进出水接头331则位于滤壳4外,以便连接。

上盖2用于使得滤芯组件可设置把手1,上盖2设置在滤芯模块3的上方,把手1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盖2上。上盖2和滤芯模块3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把手1可通过上盖2和滤芯模块3的连接,而能将滤芯模块3从滤壳4内向上提起或将滤芯模块3放入到滤壳4内。上盖2与水路隔离。

上盖2的底部具有压板21,滤芯座32为敞口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321和第二侧壁322,上述的连接水路33位于滤芯座32的敞口内,压板21和滤芯座3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3~图6,连接组件包括形成在压板21底面一侧的卡脚51、位于卡脚51相对侧的卡块52、开设在滤芯座32的第一侧壁321上的卡孔53、与卡孔53相对设置的卡扣组件54以及覆盖在部分卡扣组件54上方的盖板55。

其中,卡脚51的截面呈大致的l形,包括竖直部511和水平部512,竖直部511从压板21的底面向下延伸,水平部512从竖直部511的底端向远离卡块52的方向延伸。滤芯座32上的卡孔53与卡脚51配合,两者的尺寸适配。为使得卡脚51和卡孔53的连接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卡脚51和卡孔53分别为间隔布置的两个。

卡块52与卡脚51相对的侧面向远离卡脚51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有凹槽521,卡块52位于凹槽521下方的部分、由上至下逐渐向远离卡脚51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形成第一导向斜面522。

滤芯座32的第二侧壁322上开设有缺口323,卡扣组件54包括卡扣主体541、位于卡扣主体541两侧的支脚542、凸柱543、复位弹簧544、卡扣545以及与卡扣545连接的舌部546。

卡扣主体541的尺寸与缺口323适配,卡扣主体541穿过缺口323置于滤芯座32内,并能相对缺口323移动,从而朝向滤芯座32的第一侧壁321或远离第一侧壁321移动。上盖2和滤芯模块3处于连接状态时,为整体美观,可使得卡扣主体541与缺口323齐平,即卡扣主体541不从缺口323延伸至滤芯座32外,以便于整体安装在滤壳4内。支脚542位于滤芯座32内,两个支脚542从卡扣主体541的两侧朝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并且支脚542与滤芯座32的第二侧壁322位于缺口323两侧的内侧壁面抵接。凸柱543从支脚542朝向第一侧壁321延伸,滤芯座32内与每个凸柱54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止挡块547,复位弹簧544套设在凸柱543上,其一端与支脚542抵接,另一端则与止挡块547抵接,使得支脚542保持与第二侧壁322抵紧。

卡扣545用于与压板31上的卡块52卡接配合,卡扣545位于滤芯座32内,包括用于与卡扣主体541连接的连接部5451,以及设置在连接部5451顶部的扣部5452。扣部5452的顶部具有由上至下、逐渐朝向第二侧壁322倾斜的第二导向斜面5453,第二导向斜面5453与卡块52的第一导向斜面522配合,以便于卡块52从卡扣545上方滑入到卡扣545内。扣部5452可扣入到卡块52的凹槽521内,凹槽521在第一侧壁321、第二侧壁322连线方向上的宽度,即扣部5452从凹槽521脱离所需移动的距离,不大于凸柱543和止挡块547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在凸柱543接触到止挡块547不能移动之前,卡扣545就可以从卡块52脱离。

舌部546设置在卡扣主体541朝向第一侧壁321的一侧,舌部546可以与卡扣主体541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盖板55固定在滤芯座32内,盖板55包括盖板主体551和压脚552,盖板551覆盖在舌部546上方,压脚552则分别位于盖板主体551的两侧,与两个支脚542对应,每个支脚542的顶面具有向下凹的卡槽5421,压脚552的端部卡入到卡槽5421内。由此,盖板55将卡扣组件5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限定,使得卡扣组件54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同时压脚552和支脚542配合,还能限定卡扣组件54的移动路径。

当安装滤芯模块3时,首先将上盖2一侧上的卡脚51的水平部512从滤芯座32内向外穿过卡孔53;然后将上盖2的相对侧向下压,在第一导向斜面522和第二导向斜面5453的引导下,卡扣545相对卡扣52向第一侧壁321方向移动,而卡块52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复位弹簧544被压缩;直至卡块52的凹槽521移动到与扣部5452对应,此后,在复位弹簧544的回复力作用下,扣部5452扣入到凹槽521内,完成安装。

需要更换滤芯模块3时,只需抓住把手1,将与之连接的滤芯模块3向上提起,从而滤芯模块3与滤壳4分离;然后,将卡扣主体541向滤芯座32内部按压(即将卡扣主体541向第一侧壁321方向按压),使得卡扣545的扣部5452与卡块52的凹槽521脱离,由此卡扣组件54和卡块52脱离卡接,上盖2与卡扣组件54对应的一侧可向上抬起,此时复位弹簧544被压缩;当松开卡扣主体541后,在复位弹簧544的回复力作用下,卡扣组件54即可复位;然后,将把手1和上盖2整体向第二侧壁322方向拉动,使得卡脚51的水平部512离开卡孔53,由此,可将把手1和上盖2的整体与滤芯模块3分离,将滤芯模块3替换新的即可,而不与水接触的把手1和上盖2则可重复利用。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和图8,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和滤芯模块3之间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连接组件包括形成在压板21底部的至少两个第一卡脚51’、以及设置在滤芯座32上的第二卡脚52’。

第一卡脚51’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优选的,两个第一卡脚51’呈中心对称。第一卡脚51’整体呈圆弧状,其截面呈l形,具有竖直部511’和水平部512’。第一卡脚51’的竖直部511’从压板21的底面向下延伸,第一卡脚51’的水平部512’则从竖直部511’的底端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

第二卡脚52’呈水平、悬空地设置在滤芯座3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脚52’也为两个,优选的,两个第二卡脚52’也呈中心对称,第二卡脚52’的位置与第一卡脚51’的位置对应。第二卡脚52’也呈圆弧的板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脚52’的设置方式为,通过在滤芯座32内设置圆形的周壁53’,从而在周壁53’内部构成了中空圆柱形的连接腔54’,第二卡脚52’设置在周壁53’内侧,从而将第二卡脚52’悬空地设置在滤芯座32内。

安装时,将第一卡脚51’置于第二卡脚52’端部下方相邻处,将上盖2相对滤芯模块3旋转后,可使得第一卡脚51’从第二卡脚52’下方相邻处完全旋转到第二卡脚52’的下方,从而使得上盖2和滤芯模块3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而联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旋转上盖2,将第一卡脚51’旋转到第二卡脚52’外即可与滤芯模块3脱离。

实施例三

参见图9和图10,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卡脚51’整体为平直的条状,并且两个第一卡脚51’之间为平行设置。相应的,每个第二卡脚52’整体也为平直的条形板状,并且两个第二卡脚52’之间为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脚52’的设置方式为,通过在滤芯座32内设置圆形的周壁53’,从而在周壁53’内部构成了方形的连接腔54’,第二卡脚52’设置在周壁53’内侧,从而将第二卡脚52’悬空地设置在滤芯座32内。

安装时,将第一卡脚51’置于第二卡脚52’端部下方相邻处,将上盖2相对滤芯模块3在第二卡脚52’的延伸方向上推动,可使得第一卡脚51’从第二卡脚52’下方相邻处完全推动到第二卡脚52’的下方,从而使得上盖2和滤芯模块3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而联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推动上盖2,将第一卡脚51’推动到第二卡脚52’外即可与滤芯模块3脱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