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594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厨房油烟吸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餐饮单位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烟,油烟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油烟不仅遇冷空气而凝结成油污附着在抽烟机表面或者是建筑物表面会影响环境卫生,油烟与空气中的水分等微小分子碰撞冷凝后形成油雾被人体吸入后还会造成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损坏,甚至引发基因突变和癌症。

目前,常见的油烟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过滤法,这种方法工作原理是利用网状物来截留大颗粒的污染物。对于油烟的过滤需要网状物间隙更小,但也因此更容易堵塞,需要时常更换清洗。过滤法去除油烟的去除效率达到80%~92%,压降大,投资小,但由于单层的保护作用时间短,需要定期更换滤料,因此运行费用较大。维修简单,换料方便,但所占空间大,一般只能安放在室外。总体上过滤设备运行稳定,但使用比较麻烦,需要定期更换滤料。对于一些餐饮企业若不考虑占地面积可以优先选用过滤乐行净化装置。

第二种是液体洗涤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气液接触使污染物发生相的转移。利用油烟雾滴的疏水性,可在洗涤用水中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碱等成分的洗涤剂,洗涤剂与自来水均匀混合后通过喷嘴以雾化状态喷射,与油烟充分接触,然后油烟吸收室上方的叶轮将油雾、水气等甩掉,就可大幅提高油烟净化的效率。液体洗涤法是常见的油烟处理技术,去除油烟效率高,在去除油烟的同时异味产生的较少,同时还对设备有洗涤作用。但液体洗涤法需要水泵、水槽、喷嘴等多种装置的配合,并且废液的排放对环境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第三种是热氧化焚烧法,这种方法工作原理是利用以热量来推进的氧化反应,从而将油烟气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转换成安全状态。这不仅可以使所有油烟排放物燃烧完全、达到最佳热效率,同时又能保持氮氧化物排放的最低限量。但该法所采用的技术非常复杂,且运行和维修的费用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目前还不能推广使用(白韬光.饮食行业油烟雾治理技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01:45-48)。

第四种是湿法油烟净化法,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水与油烟气充分接触,这样就使油烟中的油雾粒子形成了被水雾包裹的水包油雾粒子,也就是水包油粒子为分散相的气溶胶,从而将油烟的净化转化为除雾净化,这样就降低了烹调油烟净化的难度。水包油雾粒子通过设备喷嘴喷出的水雾、水膜,并经过惯性、截留、扩散作用随水滴流入水箱。当水油混合物达到饱和之后,可以将表面的油层刮去循环使用。这种净化方法的净化效率达80%左右,压降较小,运行稳定,易于维护清洗,所占空间较小。但在运行过程中设备需耗电、加水(洗涤剂),故而费用较大,且有二次污染的问题,不太适宜长期使用(张治国.建筑居室气溶胶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利用油烟雾滴的疏水性,可在洗涤用水中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碱等成分的洗涤剂,就可大幅提高油烟净化的效率。此法设备费用低,运行维护量小,占地面积小、经济性高。但因为缺少合适的油烟吸收剂,以及缺少废液二次处理的技术而发展受限。

因此,研发一种除油烟效率高,经济且环保的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油烟效率高,经济且环保的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及含量为:5~2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0%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1~5%的异丙醇、1~5%的三乙醇胺、1~5%的硅酸钠,1~5%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的质量比例为2:1。

所述的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溶于水中,搅拌溶解,并混合均匀;

(2)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异丙醇、三乙醇胺、硅酸钠及柠檬酸钠加入步骤(1)产生的溶液中,全程搅拌,混合均匀即得。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需在25℃~50℃的环境中进行。

本发明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中加入复配剂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定向地排列于两相之间的界面层中,使界面不饱和力场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从而使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油烟中油雾聚集形成微小的基团。复配剂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将会形成大量的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油烟中的微粒油滴在与吸收液接触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大量的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将与微粒油滴形成水包油的大量的简单聚集体,静置一段时间后大量的聚集体全部漂浮在水面上,对其进行刮去处理。因此,复配溶剂加入水中不仅能够增加对油烟中油滴的吸收量,达到增容的效果,而且能够快速的除去油烟中的微粒油滴,缩短油烟在吸收液中的溶解时间。本发明的硅酸钠作为缓蚀剂、油脂皂化剂和碱度调节剂,三乙醇胺作为增溶剂和螯合剂;异丙醇作为增溶剂,三乙醇胺和异丙醇的配合使用,在增大配方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的同时,还使表面活性剂在有较多无机盐存在时仍不发生絮凝,且三乙醇胺除了螯合作用和增溶作用,还能降低吸收剂对设备的腐蚀性,并改善吸收剂在低温时的存储性能,所述的柠檬酸钠也能起到抑制酸碱腐蚀、油脂皂化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能使水增加吸收油烟中油雾的能力,使烟雾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以及加快水吸收油雾的速度,除油烟效率高,ph值适中,对设备无腐蚀性,水能够循环使用,促溶剂消耗极小,且配方中各组分基本能生物降解,环境亲和性好。当吸收过程中吸收剂液面出现油滴时,需要将其去掉,再加入促溶剂,即可恢复吸收油雾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的制备方法,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以重量百分比计,取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8%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3%的异丙醇、1%的三乙醇胺、1%的硅酸钠和2%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首先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溶于定量的水中,搅拌溶解,并混合均匀;

(2)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异丙醇、三乙醇胺、硅酸钠及柠檬酸钠加入步骤(1)产生的溶液中,全程搅拌,混合均匀,温度维持在25℃~50℃,即得油烟促溶剂;

(3)取1ml步骤(2)产生的溶液加水至300ml,得到油烟促溶剂的稀释液;

(4)将步骤(3)得到的稀释液及烧杯称重;

(5)在步骤(3)生成的油烟促溶剂的稀释液中加入适量的油污(油烟取自厨房抽油烟机,密度约为0.70g/cm3),以450r/min的转速搅拌5~10秒,停止后观察混合溶液表面是否有油滴,若无,则继续加入油污,重复操作,直至出现不溶性小油滴;

(6)将步骤(5)的饱和促溶剂及烧杯称重;

(7)将步骤(6)的数据减去步骤(4)的数据即得到油烟促溶剂吸收油污量。

实施例2

参考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1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5%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1%的异丙醇、2%的三乙醇胺、3%的硅酸钠和3%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

实施例3

参考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1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2%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4%的异丙醇、2%的三乙醇胺、1%的硅酸钠和1%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

实施例4

参考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14%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5%的异丙醇、6%的三乙醇胺、1%的硅酸钠和5%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

实施例5

参考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16%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5%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1%的异丙醇、1%的三乙醇胺、2%的硅酸钠和2%的柠檬酸钠,余量为水。

对照例1

取300ml水作油烟吸收剂作为对照。

按照上述实验,由厨房油烟净化促溶剂配制的油烟吸收剂吸收油烟中油雾的最大吸附量如下表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