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储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73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试管储存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存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存盒,尤其是涉及一种试管储存盒。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中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液等作为化验样本,是最常见的方式。

真空试管在临床科室中存放方式往往是简单存放,将各类真空试管通过简单的分类,直接存放在不同的盒子甚至通过袋子包装然后存放在同一个盒子内,或者试管底部插在出厂带的泡沫上,随意拿取。各类试管由于存放方式不合理、清点过程繁琐麻烦、有些试管保质期短(如采集检测凝血功能试管的保质期仅有3个月)等原因,因此,造成最底层的试管出现过期未用情况,这增加了检验误差甚至造成需同一检验项目二次采血的情况,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负面影响医患关系。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医院专用试管盒[cn201520207152.9],包括盒体,盒体顶部设有盒盖,在盒体一侧的底侧设有试管出口,试管出口为长条状,试管可横着从试管出口滚出,盒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倾斜,隔板的倾斜端连接至试管出口处,试管出口的底部水平延伸形成平台并在平台上设置一挡板,挡板与试管出口之间可至少容纳一试管。此发明可以不用逐根放入试管,取用方便,但是无法解决试管过期未用的问题,日期不清的试管混放会造成过期试管无法分离,过期试管长期未取用。

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医院专用试管盒[cn201520665280.8],由筒体、支架、旋转轴、隔板和齿轮构成,在固定片上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手柄和筒体,筒体内设有隔板,筒体上设有盖子和出管口,盖子上设有拉手,出管口上设有出管槽,将试管生产日期相同的分类放在一个隔板隔成的空间中,将使用期限短的是试管优先使用,针对试管过期未用问题的设计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在放置试管时需要仔细辨别日期,并且隔板转动固定过程比较繁琐,造成试管存放和使用过程的不便,并且极有可能会因为使用的不当,导致使用期限短的试管一直不被旋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试管储存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试管储存盒,包括存储盒,所述的存储盒顶部设有进料口,存储盒底部设有出料口,存储盒内部具有弯曲状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一端连接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出料口。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导流通道包括若干个首尾相互连接的导槽,所述的导槽底面呈倾斜状,与进料口连接的导槽的底面由连接进料口的一端向另一端由高到低倾斜,与出料口连接的导槽的底面由连接出料口的一端向另一端由低到高倾斜,每两个相邻的导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存储盒内部并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搁板,每块搁板的一端与存储盒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存储盒内壁之间具有能让试管通过的下料口,所述的搁板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设置,每两块相邻的搁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每两块相邻的搁板之间形成一个导槽。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存储盒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观察窗,存储盒顶部设有盒盖,出料口上设有可以打开或关闭出料口的封口板。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封口板与存储盒底部转动连接,封口板靠近相邻的搁板的下料口的一端设有止位挡板。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还包括存储架,所述的存储盒插入到存储架中形成卡接,在存储架上设有一个与封口板位置相对应的取管结构,封口板压设在取管结构上并向上翻转。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取管结构包括固定在存储架上且与封口板位置相对应的封口板翻转件,所述的封口板翻转件呈倾斜设置,且封口板底面压设在封口板翻转件的端部上。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取管结构还包括与存储架转动连接且位于封口板翻转件下方的凹槽轮,凹槽轮上设有与试管尺寸相配适的试管槽。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所述的试管槽有若干个并沿凹槽轮的周向均匀设置。

在上述试管储存盒中,存储架底部设有与凹槽轮相配适的凹槽轮容置腔,凹槽轮插入到凹槽轮容置腔中并与存储架转动连接,凹槽轮容置腔底部设有一个与试管槽的尺寸相配适的出管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由于导流通道的设计,试管随重力逐层滚落至容器底端,按照放入储存盒中后按照放入时的顺序排列,出料口在底部,因此确保先放入的试管(临近有效期)先取用,后放入的试管(距有效期时间较久)较晚取出,避免试管过期使用情况发生。

由于存储盒插入到存储架中使用,因此可以多个存储盒配合一个存储架使用,存储盒可以事先装满试管,在使用过程中,试管用尽后更换装满的存储盒即可,不用再次填装。并且,由于存储盒底部为活动的封口板结构,试管存放在其中不与存储架连接时,封闭,不用额外加盖,而存储盒插入到存储架中使用时,受到存储架上封口板翻转件的作用,自动翻开,试管可以从底部被取出,连接过程简单,对于医院来说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

由于取用试管通过底端的取管结构进行取用,只要旋转凹槽轮即可将试管取出,简单方便,提高了医护人员取用试管的效率。

由于存储盒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观察窗,因此可以观察试管的情况,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存储盒或者补充试管。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出的试管储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存储盒各个部件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存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存储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存储盒与存储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导流通道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导流通道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导流通道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导流通道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试管100,存储盒1,进料口2,出料口3,导流通道4,导槽5,搁板6,下料口7,盒盖8,封口板9,止位挡板10,存储架11,取管结构12,封口板翻转件13,凹槽轮14,试管槽15,凹槽轮容置腔16,出管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一种试管储存盒,包括存储盒1,所述的存储盒1顶部设有用于试管进入进料口2,存储盒1底部设有用于取用试管的出料口3,存储盒1内部具有弯曲状的导流通道4,该导流通道4一端连接进料口2,另一端连接出料口3,导流通道4的作用是导引试管的安放并使得进入存储盒1的试管有序的排列起来,并且,该结构包括多种实现形式,例如折线形导流通道、s型导流通道、阶梯型导流通道等,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平搁板形成了一种折流结构的导流通道4。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将试管100,从进料口2放入,在重力的作用下,试管100顺着弯曲的导流通道4逐层滚落至存储盒底部,按照放入存储盒1的顺序排列,最先放入的试管100落到最底层与出料口3相连,该试管100被取用以后,后面的试管100顺位下落,顶替该试管100的位置随时准备被取用。确保先放入的试管100(临近有效期)先取用,后放入的试管100(距有效期时间较久)较晚取出。

本领域工作人员应当理解,进料口2设在侧壁的顶部,出料口3设在侧壁的底部也是本发明的实施样态。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通道4包括若干个首尾相互连接的导槽5,所述的导槽5底面呈倾斜状,与进料口2连接的导槽5的底面由连接进料口2的一端向另一端由高到低倾斜,使得试管100从进料口2进入后可以顺着倾斜的坡度向下,与出料口3连接的导槽5的底面由连接出料口3的一端向另一端由低到高倾斜,使得试管100可以顺着倾斜的坡度向下滚动到出料口3,每两个相邻的导槽5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试管100可以在导流通道4往复滚落。

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通道4的靠近底部一侧的截面形状相同,为连续的折线型,并且导槽5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2°。采用这种方案试管100可以随重力逐层滚落的比较稳定,在正常的放入过程中滚动速度不快,不会发生后放入的试管100在滚动过程中越过先放入的试管100而形成各试管100间“插队”情况。本领域工作人员应当理解,导流通道4的截面可以为曲线型、折线与曲线结合的形状以及其他可以实现本方案的形状和结构,并且倾斜角度的选择可以进行调整,或者可以采用表面阻力较大的材料或者结构来稳定试管100的滚动,保证试管100的滚动的稳定,不造成滚动过快而造成试管100越位。

如图4所示,上述方案中的的导流通道4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的存储盒1内部并沿竖直方向具有若干交错设置的搁板6,搁板6给平板,每块搁板6的一端与存储盒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存储盒1内壁之间具有能让试管100通过的下料口7,所述的搁板6在水平方向上呈倾斜设置,每两块相邻的搁板6的倾斜方向相反,每两块相邻的搁板6之间形成一个导槽5。采用这种方案,通过简单的搁板的放置,能够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形成用于试管100滚动的导槽5和下料口7。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通过在内壁两侧安装曲面的隔断、三角楔形以及其他结构来替换平搁板达到形成导流通道4的其他实施样态。如图6和图7所示,是本实施例的搁板6的其他实现方式:通过本身携带斜坡的搁板6对称安装来形成导流通道4,其中,图7采用三角楔形的搁板6,图6采用带有圆弧的搁板6,采用圆弧形的搁板6相较于三角形和平板形状的搁板6,由于带有弧度,试管100在导流通道4中的滚动更为顺畅。

上述方案中的导流通道4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导流通道4的宽度相同并固定,倾斜的角度不作要求,宽度介于1倍到2倍试管100的直径之间,采用这种方案,由于宽度固定,因此试管100可以在导流通道4内等同于沿着固定轨道进行滚动,并不会发生错位越位的情况。其中图8中,导流通道4为连续的s形,图9中,导流通道4为连续的z形。由于上下限位,宽度限制,试管100在其中的滚动不会发生越位。

如图2所示,存储盒1拆分后,除了导流通道4必要的结构,存储盒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观察窗7,该侧壁为面向取管人员,并且与导流通道4内试管滚动方向相垂直的侧壁,观察窗7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可视窗口,帮助使用者可以实时观察到存储盒1内的情况,其实现方式可以是在侧壁上设置镂空的观察窗7,或者侧壁采用透明材料,如透明pvc材料、亚克力材料或者玻璃等,将整个侧壁作为观察窗。

存储盒1顶部设有盒盖8,所述盒盖8与进料口2相配合连接,所述盒盖8带有把手,以便于填装试管100过程中将盒盖打开。

结合图2和图4,出料口3上设有可以打开或关闭出料口3的封口板9,通过控制封口板9的开闭可以打开或者管壁出料口3,起到控制试管100取出与否。所述的封口板9与存储盒1底部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铰接并通过扭转弹簧控制开关,施加向内的外力可以打开封口板9,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采取其他常规的转动连接构件或者通过额外的控制开关的结构控制封口板的开合。

封口板9靠近相邻的搁板6的下料口7的一端设有止位挡板10。封口板9关闭时,与其相邻的搁板6在止位挡板10上方设置卡板,使得试管100不能越过封口板区域。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通过将封口板9远离导槽5的空腔处密闭或者其他的限位方式来阻止试管100在封口板9闭合和开启的动态和静态过程中进入错误的位置。

结合图4、5,示出了封口板9的开闭方式,在图4中,存储盒1不与存储架2结合,此时,封口板9闭合,止位挡板10将试管100卡阻在出料口3前。而在图5中,由于存储架2上的封口板翻转件13,封口板9被顶开,在出料口3形成一个通道,使得试管可以离开。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存储架11,存储架11包括固定架和底座,在存储架11上设有一个与封口板9位置相对应的取管结构12,所述的存储盒1插入到存储架11中形成卡接,存储盒1的出料口3与取管结构12相对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取管结构12包括两个部件,一个是固定在存储架11上且与封口板9位置相对应的封口板翻转件13,另一个是凹槽轮14。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所述的封口板翻转件13呈倾斜向存储盒设置,且封口板9底面压设在封口板翻转件13的端部上,封口板9打卡,试管100可以从出料口落入取管结构12被取出。封口板翻转件13作为开关装置,采用这种方案可以直接通过卡接后存储盒的重力作用打开封口板9,不需要额外的工序。

所述凹槽轮14与存储架11转动连接且位于封口板翻转件13下方的,转动连接通过在存储架11上设置部件与凹槽轮14通过转轴、滚珠、齿轮等方式连接,使得凹槽轮能够在存储架上以一个固定轴为中心定向或者不定向的方式转动,并且凹槽轮14上设有与试管100尺寸相配适的试管槽15。试管槽15承接从下料口3落下的试管100,通过凹槽轮14转动将试管槽15承接的试管100送出,方便医护人员的取出。因此所述的试管槽15设有若干个,试管槽15沿凹槽轮14的周向均匀设置,使得凹槽轮14转动过程可以不断的承接试管100并带出试管100,增加效率。凹槽轮14转动中心设置把手,便于转动取管。

凹槽轮14与存储架11的连接,通过在存储架11上设有与凹槽轮14相配适的凹槽轮容置腔16,凹槽轮14插入到凹槽轮容置腔16中并与存储架11转动连接,凹槽轮容置腔16底部设有一个与试管槽15的尺寸相配适的出管槽17,出管槽17底部可以设置盖子或者其他的开关方式,作为整个取管结构12的开关,确保试管100不掉出,本实施例中则是通过将凹槽轮14不设有试管槽15的转动到出管槽17的位置作为封闭,结构简单。

常用的试管100有长度为11cm和8cm两种试管规格,因此本发明针对不同的试管长度,设计存储盒1的宽度,防止存储盒1的宽度过大造成长度较短的试管在其中的滚动受到影响,发生偏向而造成卡顿。而存储架11的尺寸不用更换,不受存储盒1的影响,因为存储盒1与存储架11的连接是通过取管结构12与出料口3的连接达成的,而试管100的直径差别不大,因此取管结构12与出料口3的宽度可以作通用的设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更换存储盒1即可,兼容性更佳,使用更为方便。

整个试管储存盒的工作方式如下,打开存储盒1的盒盖8,将试管100逐根放入,试管100沿着导槽5,平稳的滚落,滚动过程中试管100按照放入的顺序逐根排列,直至滚落到底部被封口板9上的止位挡板10阻挡,试管100被限制在出料口3封口板9前,此时封口板9为关闭状态。试管100存储满之后,将存储盒1放置到存储架11上,封口板9对准存储架11上的封口板翻转件13,由于存储盒1重力作用,封口板9被顶开,试管100顺势离开出料口3,此时转动凹槽轮14将试管槽15旋至出料口3位置,试管100落入试管槽15中,继续转动凹槽轮14,将试管槽15旋至出管槽17位置,此时试管100离开试管储存盒,完成一次取管,继续转动,可以来内需取管。通过观察窗7,观察存储盒1内的试管情况,及时准备填装满的存储盒1,用于快速更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试管100,存储盒1,进料口2,出料口3,导流通道4,导槽5,搁板6,下料口7,盒盖8,封口板9,止位挡板10,存储架11,取管结构12,封口板翻转件13,凹槽轮14,试管槽15,凹槽轮容置腔16,出管槽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