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73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相关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试管进行课堂实验或演示,教师在备课及到达教室过程中,需要携带大量的试管,有时为了保证实验的效率,还需要提前在试管中准备好实验材料、溶液、培养物等,在到达教室过程中,如何保证这些试管的运输安全,不会因为碰撞破碎,同时保持试管内的培养物的合适培养温度非常重要,现有的试管夹持装置均不能很好的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因此急需一种能保持试管温度变化小,又能防止试管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碰撞的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试管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容纳腔,多个所述试管槽的外壁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每个所述试管槽内均设置有第二海绵以及环形的第一海绵,所述第二海绵位于所述试管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海绵沿所述试管槽的内周壁设置,所述第一海绵的中部设置有供试管穿过的通孔,每个所述试管槽的内周壁均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两侧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环形槽位于靠近所述试管槽的槽口的位置,所述第一海绵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凸块嵌设于所述第一海绵内。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一海绵的外侧壁封闭所述连通孔的靠近所述环形槽的一端,所述连通孔为锥形孔,所述连通孔的小口一端靠近所述环形槽,所述连通孔的大口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

优选的,多个所述试管槽呈矩形阵列设置于所述壳体,相邻的所述试管槽的外壁均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环形槽内均匀分布有多个连通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第二海绵的朝向所述试管槽的槽口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用于与试管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海绵的内周壁设置有四个凸起,四个所述凸起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海绵的内周壁。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通过在试管槽内设置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以使试管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四处晃动,不仅防止了试管因碰撞破碎,也使得试管中的培养液等不会剧烈晃动,对其中的培养物的影响较小。同时容纳腔中可以倒入流体介质,以保持各个试管槽的温度,以使试管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的温差不会太大,防止试管中的细菌等培养物因温差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死亡或者因温差过大变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中第一海绵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中第二海绵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壳体100和底座120,壳体100和底座120均呈大致的矩形框架结构,壳体100设置有多个试管槽110,壳体100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容纳腔,其中,流体可以是水或者其他的传热介质。多个试管槽110的外壁均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内的介质流体可以向试管槽110传热,并进而向试管槽110内放置的试管传热,这个容纳腔是一体式结构,即容纳腔中的流体是可以相互流动的,每个试管槽110所处的流体温度均是均一的,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试管槽110中的试管所处的温度环境一致。

容纳腔是壳体100与底座120围成的,壳体100具有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均与容纳腔连通,优选地,进液口101设置于壳体100的上部并用于向容纳腔内填充介质流体,出液口102位于容纳腔的下部或者底部,例如设置在壳体100底部或者直接设置在底座120上,用于排出容纳腔中的介质流体。

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均可以设置封盖,用以封闭或打开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

本实施例中,多个试管槽110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壳体100,相邻的试管槽110的外壁均具有间隙。

每个试管槽110内均设置有第二海绵210以及环形的第一海绵200,第二海绵200位于试管槽110的底部,用于承载试管的大部分重量,并起到竖向的缓冲作用,防止试管在运输过程中上下碰撞破裂。优选地,第二海绵210的朝向试管槽110的槽口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凹陷211,弧形凹陷211用于与试管配合。弧形凹陷211的大小以及弧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试管相配合,一方面增大第二海绵210与试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当试管中装载物重量较大时,试管压入第二海绵210的量更大,第二海绵210在被压缩时可以将试管底部完全包住,提高缓冲效果。

第一海绵200沿试管槽110的内周壁设置,第一海绵200的中部设置有供试管穿过的通孔。通孔的轴线与试管槽110的轴线平行或重合,用于试管插入。当试管插入试管槽110中,试管底部抵住第二海绵210,试管的管身被第一海绵200固定,第一海绵200沿试管的周向将试管包裹住,起到缓冲和固定的作用。

优选的,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试管,第一海绵200的内周壁设置有四个凸起204,四个凸起204均匀分布于第一海绵200的内周壁,本实施例中,四个凸起204是间隔设置的,且凸起20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对于小直径的试管,四个凸起204可以起到夹持固定作用,对于大直径的试管,在插入后,会使凸起204变形,四个凸起204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得凸起204的变形性更好,凸起204可以超四个凸起204之间的间隙进行变形,这样试管槽110的通孔便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试管。

具体的,第一海绵200是这样固定的:如图3所示,每个试管槽110的内周壁均设置有环形槽202,环形槽202的两侧壁设置有凸块203,凸块203位于环形槽202的沿试管槽110轴线的两侧壁上,环形槽202位于靠近试管槽110的槽口的位置,第一海绵200嵌设于环形槽202内,凸块203嵌设于第一海绵200内。第一海绵200在制作时,制作出与凸块203配合的槽即可,装配时,利用海绵的变形性,将第一海绵200塞进环形槽202中即可。

由于第一海绵200和第二海绵210固定试管后,试管是不与试管槽110的槽壁接触的,容纳腔中流体热量很难传递给试管,为此,本实施例中,环形槽202设置有连通孔201,连通孔201的轴线与试管槽110的轴线相互垂直,连通孔201连通容纳腔和环形槽202,第一海绵200的外侧壁封闭连通孔201的靠近环形槽202的一端。连通孔201的作用在于当热流体进入容纳腔中后,容纳腔中的气体受热且会被压缩,此时受热后的气体可通过连通孔201进入环形槽202,由于第一海绵200本身的结构性质,其上会有很多微孔,这些受热气体会经微孔进入试管槽110,试管是受热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连通孔201为锥形孔,连通孔201的小口一端靠近环形槽202,连通孔201的大口一端连通容纳腔。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受热空气在进入连通孔201时,由于孔径缩小,空气的流速会增大,这样更易突破第一海绵200的阻挡进入试管槽110中为试管传热。为了提高传热效率,每个环形槽202内均匀分布有多个连通孔20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教学仪器试管的夹持装置通过在试管槽110内设置第一海绵200和第二海绵210,以使试管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四处晃动,不仅防止了试管因碰撞破碎,也使得试管中的培养液等不会剧烈晃动,对其中的培养物的影响较小。同时容纳腔中可以倒入流体介质,以保持各个试管槽110的温度,以使试管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的温差不会太大,防止试管中的细菌等培养物因温差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死亡或者因温差过大变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