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6819发布日期:2018-06-15 21:3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是目前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艺,其大致经过矿石原料与碱液混合磨成矿浆,然后经过溶出、沉降、分解、焙烧等工艺制备合格的氧化铝。而在矿浆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矿浆输送到矿浆槽然后再通过矿浆泵输送到溶出车间。矿浆槽需要时刻保持搅拌装置的运行,一旦搅拌装置发生故障将发生沉槽事故,所谓沉槽事故是指矿石粉沉到矿浆槽底部,碱液位于矿石粉上部,形成分层;造成矿浆槽底部的矿浆泵无法输送矿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控制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矿浆进料口、矿浆槽、碱液泵A、矿浆泵A、混合矿浆输出泵、备用矿浆输出泵、碱液泵C、矿浆泵C、碱液泵B、矿浆泵B、手动阀,搅拌装置设置在矿浆槽顶部,搅拌装置带动设置在矿浆槽内部的搅拌头旋转搅拌矿浆,矿浆进料口设置在搅拌装置的一侧,混合矿浆输出泵和备用矿浆输出泵同时通过管道并排与矿浆槽底部连接,在混合矿浆输出泵的左右两侧的矿浆槽侧壁上分别设置矿浆泵A和碱液泵A以及矿浆泵C和碱液泵C,在混合矿浆输出泵相对的矿浆槽面侧壁上设置矿浆泵B和碱液泵B,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均通过管道一端与矿浆槽连接,另一端废料槽连接,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均通过管道一端与矿浆槽连接,另一端与碱液槽连接,是用于向矿浆槽输入碱液。在矿浆槽和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以及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之间设置手动阀,所述矿浆槽的液位一般保持在槽体容积的45-70%之间,即4.5-7米之间。

上述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一旦搅拌装置发生故障不运转,立即启动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以及打开其手动阀,将矿浆输送到废料槽,此时矿浆在惯性搅拌作用下依然保持旋转活动状态;运行3分钟后,此时矿浆处于静止状态,立即控制启动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中任一个碱液泵及打开其手动阀,使碱液稀释矿浆并使底部矿浆翻滚;

步骤2、液位下降2米后立即启动另外两个碱液泵及打开其手动阀,最大化稀释矿浆,使矿浆槽底部翻滚不会发生迅速沉降;

步骤3、液位下降至槽底1.5米后停止运行三个碱液泵并关闭其手动阀;

步骤4、继续运行混合矿浆输出泵、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四个矿浆泵直至将矿浆槽无法抽出矿浆,停止运行四个矿浆泵;

步骤5、然后同时启动三个碱液泵及打开其手动阀10分钟后停止,同时运行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三个矿浆泵抽到无法抽出停止,即可,此时将矿浆槽内矿浆基本抽出,矿浆槽内残留矿浆不影响搅拌装置运行,无需清槽。

本发明设计的矿浆槽防沉槽事故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三个矿浆泵和三个碱液泵,并科学控制其启停时间,矿浆泵及时将矿浆槽内的矿浆排入废液槽,碱液泵将矿浆稀释,防止矿浆沉淀,便于矿浆排出矿浆槽,本发明控制方法简单易操作,防止了沉槽事故的发生,减轻了工作量,大大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装置;2-矿浆进料口;3-矿浆槽;4-碱液泵A; 5-矿浆泵A ;6-混合矿浆输出泵;7-备用矿浆输出泵;8-碱液泵C; 9-矿浆泵C ;10-碱液泵B ;11-矿浆泵B ;12-手动阀;13-搅拌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矿浆槽防沉槽事故控制系统,包括搅拌装置1、矿浆进料口2、矿浆槽3、碱液泵A4、矿浆泵A5、混合矿浆输出泵6、备用矿浆输出泵7、碱液泵C8、矿浆泵C9、碱液泵B10、矿浆泵B11、手动阀12、搅拌头14,搅拌装置1设置在矿浆槽3顶部,搅拌装置1带动设置在矿浆槽内部的搅拌头14旋转搅拌矿浆,矿浆进料口2和设置设置矿浆槽3顶部,位于搅拌装置1的一侧,混合矿浆输出泵6和备用矿浆输出泵7同时通过管道并排与矿浆槽3底部连接,在混合矿浆输出泵6的左右两侧的矿浆槽3侧壁上分别设置矿浆泵A5和碱液泵A4以及矿浆泵C9和碱液泵C8,在混合矿浆输出泵6相对的矿浆槽3的面侧壁上设置矿浆泵B11和碱液泵B10,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均通过管道一端与矿浆槽3连接,另一端废料槽连接,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均通过管道一端与矿浆槽3连接,另一端与碱液槽连接,是用于向矿浆槽3输入碱液。碱液槽设置的距离不宜离矿浆槽太远,一般3-5米为宜,当二者距离较远时,可将三个碱液泵(A、B、C设置在靠近碱液槽的位置),在矿浆槽和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以及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之间设置手动阀。

矿浆槽的液位一般保持在槽体容积的45-70%之间,即4.5-7米之间。

上述矿浆槽防沉槽事故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一旦搅拌装置发生故障不运转,立即启动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并打开其手动阀,将矿浆输送到废料槽,此时矿浆在惯性搅拌作用下依然保持旋转活动状态;运行3分钟左右后,此时矿浆处于静止状态,立即控制启动碱液泵A、碱液泵B、碱液泵C中任一个碱液泵及打开其手动阀,使碱液稀释矿浆并使底部矿浆翻滚;

步骤2、液位下降2米后立即启动另外两个碱液泵及打开其手动阀,最大化稀释矿浆,使矿浆槽底部翻滚不会发生迅速沉降;

步骤3、液位下降至槽底1.5米后(现有的矿浆槽内有液位传感器,主控室可以实时观察液位)停止运行三个碱液泵,并关闭其手动阀;

步骤4、继续运行混合矿浆输出泵、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四个矿浆泵直至将矿浆槽无法抽出矿浆,停止运行四个矿浆泵;

步骤5、然后同时启动三个碱液泵10分钟后停止,同时运行矿浆泵A、矿浆泵B、矿浆泵C三个矿浆泵抽到无法抽出停止,即可,此时将矿浆槽内矿浆基本抽出,矿浆槽内残留矿浆不影响搅拌装置运行,无需清槽。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