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231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洗的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吸收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气体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研发、工业生产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危害气体,为符合国家倡议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需要对这些危害气体进行处理。目前工业上对废气的处理手段相对完善和成熟,但在实验研发过程中,很多危害气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在各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直接通过通风橱等排风系统排出实验室。

实验室通常采用吸收塔、喷淋装置等进行气体吸收处理,但所述的这些气体吸收处理装置更多应用较大型的化学反应中,由于装置本身的复杂性、高成本性和非便携性,所以很少用于较小型的化学实验中,导致很多小型实验产生的危害气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环境和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

现有技术(cn206355792u)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和便于操作的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处理微反装置和分析仪器排出的酸性气体。采用该装置吸收气体时,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防倒吸室,然后再从倒吸室进入吸收室。由于防倒吸室空间较大,气体不能直接进入吸收室,需充满防倒吸室后才能进入吸收室,因此,对于产生危害气体较少的实验,尤其是对于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起不到有效的吸收处理作用。另外,该现有技术提供的气体处理装置,更换吸收液和清洗吸收室时,需要通过进气口和/或出气口进行,操作员需要移除出气口和进气口的气体导管,并将装置颠倒180°时才能完全将溶液排出,操作不安全、且浪费人力和时间。因此对该现有技术必须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气体吸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各组件一体化固定连接,不便拆卸和安装,不便于彻底清洗各组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清洗的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容器本体、进气导管、出气导管、漏斗形防倒吸室、新液更换装置、废液排出装置和支架;所述的废液排出装置设置于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的容器本体包括一个气体吸收处理室和一个底盖,所述的容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底盖可拆卸地连接在容器本体顶部的开口上。

更优地,所述的新液更换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盖的顶部

更优地,所述的进气导管一端与漏斗形防倒吸室尖部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另一端连通底盖并伸出底盖。

更优地,所述的支架一端可拆卸固定在容器本体的内壁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进气导管与漏斗形防倒吸装置连接处。

更优地,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体吸收处理组合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由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其中一个气体吸收处理装置的出气导管与另一个气体吸收处理装置的进气导管可拆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气体吸收处理装置各部分均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便于清洗装置的各个部分,可以在不同环境和场所推广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将两个以上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组合起来使用,在气体吸收处理装置内放入不同的吸收液,可以逐一除去混合气体中的多种危害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所述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所述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所述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所述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对现有技术改进后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容器本体、档板、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述的容器本体被档板隔断形成气体吸收处理室和防倒吸室,所述的防倒吸室位于的气体吸收处理室的上方,所述的防倒吸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档板设置有通孔1和通孔2。进气导管一端与档板上的通孔1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收室;出气导管一端与挡板上的通孔2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防倒吸室上的出气口连接并伸出防倒吸室外。

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还包括新液更换装置和废液排出装置。所述的新液更换装置包括上盖和导液管,所述的导液管一端伸出防倒吸室之外形成一凸出部分,另一端依次垂直连通防倒吸室和气体吸收处理室。所述的凸出部分外围设置有螺纹,所述的上盖可拆卸地连接在该凸出部分上,当需要更换吸收液装置时,拧开上盖,将吸收溶液从导液管顶端的管口倒入,然后拧紧上盖,操作简单、快速便捷。

本发明采用的废液排出装置结构为龙头结构,废液排出装置安装在气体吸收处理室的底部。通过拧松龙头将废液排出,拧紧龙头关闭废液排出装置的废液出口。不在需要用人力倾倒废液,操作方式简单,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该装置运行工作时,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防倒吸室,然后再从倒吸室进入吸收室,由于防倒吸室空间较大,气体不能直接进入吸收室,需充满防倒吸室后才能进入吸收室,对于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尤其在产生危害气体较少的实验中,起不到有效的吸收处理作用。

如图2所述的实施例2,提供了对实施例1进一步优化后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优化后的实施2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取消了实施例1中的档板和防倒吸室,在吸收室的靠近顶部位置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排气导管一端与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伸出吸收室外面;进气导管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漏斗形的防倒吸装置并伸入吸收液中。

在吸收室内壁上与进气口垂直的位置固定设置一个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漏斗型防倒吸装置。所述的支撑体也可以没有。

当采用优化后的吸收装置时,由于采用了漏斗形的防倒吸装置,空间较小,且漏斗口直接与溶液接触,大大增加了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更有利吸收处理气体。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3,提供了另一种优化后的气体吸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室、漏斗形防倒吸装置、导气管、底盖和上盖。所述的吸收室顶端设置有开口,开口外围设有螺纹结构;底盖内设置有密封圈和螺纹结构,所述的底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吸收室的开口上,以打开和密封吸收室。底盖上设置有中空的凸出体a,凸出体a的外围设置螺纹结构,上盖与凸出体a螺纹可拆卸连接,以便于随时更换新的吸收溶液。

所述的吸收室内壁上设置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的进气通道分别伸出吸收室的内壁和外壁。在吸收室内壁上与进气通道垂直的位置设置一个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漏斗型防倒吸装置。所述的导气管一端与伸出吸收室内壁的进气通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漏斗形防倒吸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吸收室底部位置设置有废液排出装置。

采用上述构造的气体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各组件均可拆卸,更易于清洁,也便于搬运。

实施例4

如图4所述的实施例4,所述的气体吸收处理装置是由前面实施之一组合而成,形成了一种具有多组分气体吸收处理功能的吸收处理装置。

当需要处理含有多种危害组分的混合气体时,可以采用该组合装置全部将其吸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