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灰滤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1136发布日期:2018-06-22 14:1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筒,特别是指一种易清灰滤筒结构。



背景技术:

滤筒是一种通过硬挺滤料折叠成褶皱结构,两端以粘胶固定在端盖上。由于其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除尘器可通过使用滤筒降低过滤风速,达到降低排放浓度、运行阻力的目的。为了极可能提高过滤面积,滤筒通常做成高褶深结构,粉尘容易堆积在褶间,不易被清灰气流吹出,堆积的粉尘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导致滤筒的运行阻力越来越高。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滤筒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运行阻力,加强清灰性能的易清灰滤筒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易清灰滤筒结构,包括滤筒本体,所述滤筒本体内部底端设有一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为扇叶结构,所述扇叶结构的每片扇叶边缘连接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小球,所述扇叶结构中轴为轴承,所述轴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滤筒本体的中心网管底盘上,所述轴承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滤筒本体的底盖上,所述中心网管为镂空结构。

所述扇叶结构的扇叶为3~6片,所述扇叶的扇面直径为60~85mm。

所述弹簧长度为6~10mm。

所述小球直径为3~5mm。

所述叶轮轴心距小球末端的距离为40~60mm,使小球末端约20~50%处于滤筒本体的滤料内褶内部。

所述扇叶结构的扇叶距离滤筒本体的底盖高度为30~50mm。

所述扇叶结构的扇叶距离滤筒本体的中心网管底盘的高度为20~30mm。

所述扇叶、弹簧及小球的材质为不锈钢、铜等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所述小球与滤筒本体的滤料的接触区域设有耐磨条。

所述耐磨条的上下宽度比所述小球上下各宽1mm。

所述耐磨条的材质为PTFE材料。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在进行脉冲清灰时,到达底部的脉冲气流推动扇叶旋转,使连接在扇叶的弹簧小球敲打、拨动滤筒本体的内褶,滤料发生振动,使褶外之间的积灰振落,从而提高滤筒清灰效果。本方法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清灰气流,无需引入额外能耗,并可有效提高滤筒的清灰性能。

同时,小球伸入滤料褶内的距离以20%-50%为宜,当伸入距离过大时,小球容易被卡在褶内难以抽出,当伸入过少时,对褶的敲打、拨动力太小,清灰效果不佳。一般一次喷吹气流的力可以使每个叶片带动小球敲打、拨动3-10个褶,在阻力作用下停止转动,直至下一次喷吹接着转动,清理后续的褶。在小球与滤料接触的位置缝上PTFE的耐磨条,防止小球对滤料本身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清灰装置与滤筒连接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心网管底盘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小球深入滤料内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易清灰滤筒结构,包括滤筒本体1,所述滤筒本体1内部底端设有一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为扇叶结构2,所述扇叶结构2的每片扇叶21边缘连接有一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小球23,所述扇叶结构2中轴为轴承24,所述轴承2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滤筒本体1的中心网管11底盘111上,所述轴承24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滤筒本体1的底盖12上,所述中心网管11为镂空结构。

其中,所述扇叶结构2的扇叶21为3~6片,所述扇叶21的扇面直径为60~85mm,所述弹簧22长度为6~10mm,所述小球23直径为3~5mm,所述扇叶结构2轴心距小球23末端的距离为40~60mm,使小球23末端约20~50%处于滤筒本体1的滤料13内褶内部,所述扇叶结构2的扇叶21距离滤筒本体1的底盖12高度为30~50mm,所述扇叶结构2的扇叶21距离滤筒本体1的中心网管11底盘111的高度为20~30mm,所述扇叶21、弹簧22及小球23的材质为不锈钢、铜等耐高温耐腐蚀材料,所述小球23与滤筒本体1的滤料13的接触区域设有耐磨条14,所述耐磨条14的上下宽度比所述小球23上下各宽1mm,所述耐磨条14的材质为PTFE材料。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所述扇叶21为3片,扇面直径为70mm。扇叶21距离底盖12的高度为40mm,距离中心网管11底盘111的高度为24mm。每片扇叶21边缘连接有不锈钢弹簧22,弹簧22长为8mm,弹簧22上连有不锈钢小球23,小球23直径为4mm。扇叶结构2轴心到小球23末端的距离为50mm,使小球23末端约30%处于滤筒本体1的滤料13内褶内部。滤料13在与小球23接触的区域缝上PTFE材质的耐磨条14,耐磨条14宽度为6mm。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0.25MPa的脉冲清灰气流下,每个小球23可以敲打、拨动5-8个褶。

实施例二:

所述扇叶21为4片,扇面直径为85mm。扇叶21距离底盖12的高度为50mm,距离中心网管11底盘111的高度为30mm。每片扇叶21边缘连接有不锈钢弹簧22,弹簧22长为8mm,弹簧22上连有不锈钢小球23,小球23直径为5mm。扇叶结构2轴心到小球23末端的距离为60mm,使小球23末端约30%处于滤筒本体1的滤料13内褶内部。滤料13在与小球23接触的区域缝上PTFE材质的耐磨条14,耐磨条14宽度为7mm。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0.25MPa的脉冲清灰气流下,每个小球23可以敲打、拨动3-5个褶。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进行脉冲清灰时,到达底部的脉冲气流推动扇叶21旋转,使连接在扇叶21的弹簧22带动小球23敲打、拨动滤筒本体1的内褶,滤料13发生振动,使褶外之间的积灰振落,从而提高滤筒清灰效果。本方法结构简单,充分利用清灰气流,无需引入额外能耗,并可有效提高滤筒的清灰性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