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632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袋式除尘器进风口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长期以来,为解决袋式除尘器进风及气流分布方法,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一直沿用从灰斗进风的模式。因为灰斗是一个大的容积,大量的气流进入灰斗以后,风速会极速下降,满足了低风速过滤的要求。另外,大颗粒的粉尘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作用又能够直接落入灰斗,达到了预除尘的效果。然而,这种灰斗进风的模式,使得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容易形成二次扬尘。

再者,据不少的用户反映,袋式除尘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滤袋的下部开始出现破损,而上面大部分却完好无缺,致使整条滤袋不得不更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烟气在滤袋底部负荷大,而上部负荷小,气流在过滤区内部分布不均。有些厂家在灰斗内部布置了导流板,虽然能够改善烟气在灰斗内部的分布,但仍不能改变其上行的运行方向和在过滤区内部的分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包括整体呈锥形状且布置在袋式除尘器的灰斗内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围合形成的内腔用于间隔布置滤网,所述的支架上两端口中的小端口为进风口,支架上两端口中的大端口为出风口,所述的支架进风口安装在灰斗内上的进风口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布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的侧板,所述的上板、下板和侧板围合形成整体呈锥形的内腔,所述的内腔隔布置有滤网且滤网的外圈固定在内腔上。

优选的,所述的滤网至少有5个且滤网的目数沿远离支架进风口方向布置依次增加。

优选的,所述的下板上设有用于排灰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上的出风口上还设有用于降低含尘气体风速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的出风口形成的平面和挡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的夹角为30~45度,夹角的开口面向下板一侧。

优选的,所述的挡板上端转动设置在上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位于进气口一端设有整体呈环形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和灰斗进气口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的侧板和下板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上板一端经由复位件设置在安装板上,上板可沿上板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并通过复位件复位。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件是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灰斗的进风口处设有进风装置,该进风装置上间隔设有的滤网能够对于含尘气体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了滤袋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2、当含尘气体进入到进风装置内时,支架内腔设有的滤网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流速大的含尘气体直接撞击到滤网上,颗粒较大的灰尘直接沉降并经由设在下板上的通孔落入灰斗内,从而优化了现有技术中含尘气体直接撞击滤袋,导致滤袋损坏甚至脱落的现象;

3、在支架的出风口设有挡板,含尘气体在经过滤网之后,撞击在挡板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含尘气体的流速,从而优化了现有技术中含尘气体直接撞击滤袋,导致滤袋损坏甚至脱落的现象;

4、上板一端经由复位弹簧在安装板上,上板可沿上板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并通过复位件复位,进风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袋和支架内腔内均含有集聚的灰尘,这时通过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喷射气体,从而振击支架,使得支架上的上板上下晃动,从而带动滤网震荡并抖落灰尘,从而在不单独设有振打装置的前提下,实现清灰目的。

5、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同时滤网的目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有进风装置的袋式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上板;12~下板;121~通孔;2~滤网;3~挡板;4~安装板;5~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包括整体呈锥形状且布置在袋式除尘器的灰斗内的支架1,支架1围合形成的内腔用于间隔布置滤网2,支架1上两端口中的小端口为进风口,支架上两端口中的大端口为出风口,所述的支架1进风口安装在灰斗内上的进风口上。

长期以来,为解决袋式除尘器进风及气流分布方法,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一直沿用从灰斗进风的模式。因为灰斗是一个大的容积,大量的气流进入灰斗以后,风速会极速下降,满足了低风速过滤的要求。另外,大颗粒的粉尘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作用又能够直接落入灰斗,达到了预除尘的效果。然而,这种灰斗进风的模式,使得烟气全部从灰斗进入过滤区,烟气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下落的灰尘相撞,容易形成二次扬尘。再者,据不少的用户反映,袋式除尘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滤袋的下部开始出现破损,而上面大部分却完好无缺,致使整条滤袋不得不更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烟气在滤袋底部负荷大,而上部负荷小,气流在过滤区内部分布不均。有些厂家在灰斗内部布置了导流板,虽然能够改善烟气在灰斗内部的分布,但仍不能改变其上行的运行方向和在过滤区内部的分布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装置,通过在灰斗的进风口处设有进风装置,该进风装置上间隔设有的滤网2能够对于含尘气体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了滤袋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滤袋的使用寿命;当含尘气体进入到进风装置内时,支架1内腔设有的滤网2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流速大的含尘气体直接撞击到滤网2上,颗粒较大的灰尘直接沉降并经由设在下板12上的通孔121落入灰斗内,从而优化了现有技术中含尘气体直接撞击滤袋,导致滤袋损坏甚至脱落的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包括上板11、下板12以及布置在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的侧板,上板11、下板12和侧板围合形成整体呈锥形的内腔,内腔隔布置有滤网且滤网2的外圈固定在内腔上,滤网至有5个且滤网的目数沿远离支架进风口方向布置依次增加,所述的滤网2目数分别为80、85、90、95、100,如此,通过设有的滤网2能够对含尘气体进行预处理,降低滤袋的工作量,通过设有目数为80、85、90、95、100的滤网2,采用阶梯形式的滤网2排列方式,能够层层过滤,从而能够过滤掉大多数的灰尘。

如图2所示,下板12上设有用于排灰的通孔121,通孔121是圆形,如此,当含尘气体进入到支架1的内腔时,内腔上设有的滤网2能够对含尘气体预处理,此时含尘气体中的灰尘一部分通过滤网2,另一部分灰尘则沉降下来,并经由下板12设有的通孔121落入灰斗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上的出风口上还设有用于降低含尘气体风速的挡板3,支架1的出风口形成的平面和挡板3之间存在夹角,夹角为30度,夹角的开口面向下板12一侧,如此,设有的挡板3和支架1之间存在30度夹角,含尘气体通过支架1时并经由支架1和挡板3之间的缝隙流入,此时支架1和挡板3之间的缝隙是开口向下的,含尘气体往下喷出后,才能够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含尘气体的流速。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位于进气口一端设有整体呈环形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有用于和灰斗进气口连接的安装孔,侧板和下板12一端固定在安装板4上,上板11一端经由复位件5设置在安装板4上,上板12可沿上板12和安装板4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并通过复位件5复位,复位件5是复位弹簧,如此,上板12一端经由复位弹簧在安装板4上,上板11可沿上板11和安装板4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并通过复位件5复位,进风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袋和支架内腔内均含有集聚的灰尘,这时通过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喷射气体,从而振击支架1,使得支架1上的上板11上下晃动,从而带动滤网2震荡并抖落灰尘,从而在不单独设有振打装置的前提下,实现清灰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结构和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滤网2设有6个且滤网2的目数沿远离支架1进风口方向布置依次增加,所述的滤网2目数分别为:90、93、96、99、112、115,下板12上设有用于排灰的通121孔,通孔121是矩形,挡板3上端转动设置在上板11的侧壁上,如此,转动设置在支架1上的挡板3可以根据含尘气体的流速自动调节挡板3和支架1之间的角度,从而更好的保护进风装置,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