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73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NOx一般是指NO和NO2,其中NO一般约占95%,而NO2仅占5%。NOx的生成途径有以下三种:(1)热力型NOx,热力型NOx由燃烧气体中的氮在高温下与氧反应而产生;(2)燃料型NOx,燃料型NOx是是燃料中含有的氮的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而生成的氮的氧化物;(3)快速型NOx,快速型NOx是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氢离子团如CH等反应生成的NOx。它是碳化氢类燃料燃烧时,当燃料过多时所特有的现象,正常情况下生成量很小。

在CFB锅炉中,其锅炉运行温度在850-1050℃,无须考虑温度型NOx,只须控制燃料型NOx生成。燃料型NOx是指燃料中的氮在燃烧中而生成的氮氧化物,因此,CFB燃烧中NOx的生成与控制的重点是考虑燃料型NOx生成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其喷氨量进行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其包括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双流体喷枪连接氨水管路和仪用压缩空气管路,喷枪套管连接杂用压缩空气管路;炉膛上方的两烟道上各设三组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并位于临近炉膛出口一侧。按照本方案,可优化喷氨量,将NH3/NO摩尔比一般控制在1.0~2.0之间。

作为优选,双流体喷枪接入氨水管路和仪用压缩空气管路的接入端设置金属软管。耐温耐压耐腐蚀,不易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氨水管路包括氨水分配管,氨水分配管依此连接六个支路,每个支路上依次设置球阀、过滤减压阀、球阀。便于分级控制、分路控制总量。

作为优选,所述仪用压缩空气管路包括接入段管道,接入段管道入口设置球阀和过滤减压阀;接入段管道设六个出口,每个出口依次设置球阀、流量调节阀、球阀。有效调节各干支路的喷氨量,以及总的喷氨量,进一步优化系统整体的喷氨量脱硝,避免造成大量氨逃逸,并降低日常运行成本。

作为优选,同一烟道上的三组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在轴向截面上呈等角度对称分布,间隔为50-70度。满足各种负荷都能具有较高的脱硝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不同支路的控制,可有效调节符合脱硝的喷氨量;喷枪分布位置,处于合适温度区域,满足各种负荷都能具有较高的脱硝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氨水管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仪用压缩空气和杂用压缩空气管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3是喷枪安装使用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污泥焚烧脱硝喷枪装置,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其包括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双流体喷枪连接氨水管路和仪用压缩空气管路,喷枪套管连接杂用压缩空气管路;炉膛上方的两烟道上各设三组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并位于临近炉膛出口一侧,例如双流体喷枪A1、A2、A3为一组,A4、A5、A6为一组;喷枪套管B1、B2、B3、B4、B5、B6分别对应双流体喷枪A1、A2、A3、A4、A5、A6。

如附图1、附图2所示,双流体喷枪接入氨水管路和仪用压缩空气管路的接入端设置金属软管。如附图1所示,氨水管路包括氨水分配管,氨水分配管依此连接六个支路,每个支路上依次设置球阀、过滤减压阀、球阀。如附图2所示,仪用压缩空气管路包括接入段管道,接入段管道入口设置球阀和过滤减压阀;接入段管道设六个出口,每个出口依次设置球阀、流量调节阀、球阀。

如附图4所示,同一烟道上的三组双流体喷枪和喷枪套管,在轴向截面上呈等角度对称分布,例如,一组在中间,另两组在其两侧等角度设置,相邻组之间间隔的较佳角度是60度。

在CFB锅炉本体改造后,针对锅炉额定负荷下,借助计算以及对炉膛燃烧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对CFB炉膛以及烟道的温度分布场进行分析,确定改造后CFB的符合脱硝的合适温度区域,同时,根据确定区域的不同,优化后喷枪分布位置,确定不同分布位置的喷枪数量。另外,在确定符合脱硝的合适温度区域时,还需要考虑还原剂在最佳温度窗口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越长,则脱除NOx的效果越好。NH3的停留时间超过1s则可以出现最佳NOx脱除率。尿素和氨水需要0.3s-0.4s的停留时间以达到有效的脱除NOx。在进行喷枪位置优化时,还需考虑锅炉负荷变化的影响,锅炉负荷变化,通常会导致锅炉内温度分布场发生变化,负荷脱硝的合适温度区域也会随之迁移,为满足各种负荷都能具有较高的脱硝效率,针对不同的运行负荷,设置多级喷枪布置方案,以便适用锅炉高低负荷运行。

在CFB本体低氮改造后,锅炉上方出口的NOx浓度较原来大大降低,如按照原有装置的喷氨量脱硝,不仅造成大量氨逃逸,而且增加了日常运行成本,因此,需要重新确定优化喷氨量,将NH3/NO摩尔比一般控制在1.0~2.0之间,优化了喷氨量。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NH3的泄漏问题,应选尽可能小的NH3/NO摩尔比值,同时为了保证NO还原率,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强化氨水与烟气的混合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