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实验用清洁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514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实验用清洁壶。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是项严谨、危险的实验活动,实验员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化学液体时非常危险,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尤其是在校园实验室,学生缺少相关经验,更加危险,传统的清洁方法很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充电的带有自动检测酸碱度装置的手持清洁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学实验用清洁壶,包括壶体,壶体上部配合有壶盖,壶体底部为开口结构,壶体前端设有喷头柄,喷头柄下侧设有检测柄,壶体、喷头柄和检测柄自成一体;所述壶盖后端连有手柄;所述壶体内部设置有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内安装有酸性中和液盒和碱性中和液盒,下空腔内安装有清洁包;所述喷头柄前端口安装有喷头,喷头柄内部安装有喷液管,喷液管一端与喷头连接,另一端为分叉结构分别接入酸性中和液盒和碱性中和液盒;所述检测柄前端头安装有酸碱测试仪;所述手柄内设有智能控制电板,智能控制电板通过电线与酸碱测试仪,喷头和喷液管相连,所述手柄内设有为控制电板供电的锂电池,手柄外部设有智能控制电板开关和给锂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喷头为耐酸碱塑料喷头。

作为优选,所述喷液管为耐酸碱塑料管。

作为优选,所述酸性中和液盒和碱性中和液盒上部配合有盒盖。

作为优选,所述酸性中和液盒和碱性中和液盒为玻璃盒。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包是吸水清洁包。

作为优选,所述清洁包内是吸水树脂。

作为优选,所述下空腔内可放置数个清洁包。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板开关设置在手柄上部的上面。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手柄上部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接口为micro USB接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酸碱检测仪,可以检测出打翻化学液体的酸碱度,然后智能控制电板可以控制喷液管和喷头,喷出相应的酸性中和液或者碱性中和液将打翻的化学液中和,不再具有酸碱腐蚀性,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底部为开口结构,底部空腔内安装有吸水树脂的清洁包,可以迅速将中和过的化学液体吸收,当吸收满后可以拆下丢弃,壶体空腔内可以放置数个清洁包,更加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柄上设有充电接口,无须将电池取下再用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充电接口为目前使用范围广的micro USB接口,利用现有的普通的数据线和电源适配器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外形小巧简洁,不占用太多位置,在实验台上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化学实验用清洁壶,包括壶体1,壶体上部配合有壶盖2,壶体1底部为开口结构,壶体1前端设有喷头柄3,喷头柄3下侧设有检测柄4,壶体1、喷头柄3和检测柄4自成一体;所述壶盖2后端连有手柄5;所述壶体 1内部设置有上空腔6和下空腔7,上空腔6内安装有酸性中和液盒8和碱性中和液盒9,下空腔7内安装有清洁包10;所述喷头柄3前端口安装有喷头11,喷头柄3内部安装有喷液管12,喷液管12一端与喷头11连接,另一端为分叉结构分别接入酸性中和液盒8和碱性中和液盒9;所述检测柄4前端头安装有酸碱测试仪13;所述手柄5内设有智能控制电板14,智能控制电板14通过电线与酸碱测试仪13,喷头11和喷液管12相连,所述手柄5内设有为控制电板供电的锂电池,手柄5外部设有智能控制电板开关15和给锂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16。

如图1所示,所述喷头11为耐酸碱塑料喷头;所述喷液管12为耐酸碱塑料管;所述酸性中和液盒8和碱性中和液盒9上部配合有盒盖;所述酸性中和液盒8和碱性中和液盒9为玻璃盒;所述清洁包10是吸水清洁包;所述清洁包10 内是吸水树脂;所述下空腔7内可放置数个清洁包10;所述控制电板开关15设置在手柄5上部的上面;所述充电接口16设置在手柄5上部的侧面;所述充电接口16为micro 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酸碱检测仪,可以检测出打翻化学液体的酸碱度,然后智能控制电板可以控制喷液管和喷头,喷出相应的酸性中和液或者碱性中和液将打翻的化学液中和,不再具有酸碱腐蚀性,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底部为开口结构,底部空腔内安装有吸水树脂的清洁包,可以迅速将中和过的化学液体吸收,当吸收满后可以拆下丢弃,壶体空腔内可以放置数个清洁包,更加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柄上设有充电接口,无须将电池取下再用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充电接口为目前使用范围广的micro USB接口,利用现有的普通的数据线和电源适配器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外形小巧简洁,不占用太多位置,在实验台上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