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120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仪器,具体为一种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



背景技术:

在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进行固液分离操作时,常使用热过滤漏斗,以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滤分离,避免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析出大量晶体,这种固液分离操作被称为热过滤。

目前,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热过滤漏斗,通常为铜制的漏斗,以水为传热介子,以煤气灯为热源。

考虑到安全因素,新建实验室几乎都没有接通煤气,造成的结果是热过滤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热过滤是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因此,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热过滤漏斗,以适应时代发展,将热过滤教学实验重新开设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这种新型热过滤漏斗还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简便的热过滤漏斗,以电为热源,加热温度既可控,又可随意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在无煤气条件下实现热过滤操作,达到简便、安全的目的,在教学上使学生掌握热过滤操作技能,在科研上实现易析出物质的分离提纯。为此,实用新型一种热过滤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包括加热区、滤液接收区、加热装置、温控装置、温控仪表、电源开关和箱体;

温控仪表和电源开关设置于箱体的右部,温控仪表显示使用过程中设定的条件参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加热区的开关状态;

加热区和滤液接收区设置于箱体的左部,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为过滤漏斗的加热区,下部为过滤漏斗的滤液接收区;加热区和滤液接收区间相通,即过滤漏斗中的滤液直接进入滤液接收区;滤液接收区安放接收器,用于接收过滤漏斗的滤液;

加热区为内含热传导介质的恒温箱,恒温箱上设有安放过滤漏斗的空间;作为加热装置的电加热棒和作为温控装置的热电偶插入到热传导介质中,加热装置和温控装置配合调控热传导介质的温度,间接调控过滤漏斗的温度,实现过滤漏斗的电加热。

所述的热传导介质为水、油、沙子或金属材料。

所述的电加热棒的个数及功率根据需求选择,电源是直流电或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电加热使漏斗保持一定温度,从而达到热过滤的目的。使用这种热过滤漏斗,能够在无煤气条件下实现热过滤操作,且操作简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的主视图。

图中:1加热区;2过滤漏斗;3温控仪表;4滤液接收区;5过滤漏斗下口;

6电源开关;7电加热棒;8热电偶;图中黑色区域为热传导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包括加热区、滤液接收区、加热装置、温控装置、温控仪表、电源开关和箱体;

恒温箱的长、宽、高分别为280毫米、180毫米、140毫米,也可以是长、宽、高分别为280毫米、180毫米、140毫米的整块金属或金属合金,在其上面加工出上下通透的两个过滤漏斗,过滤漏斗的上口半径和下口半径分别为50毫米和5毫米,两个过滤漏斗的中心距离为120毫米。

选取两块长、宽、厚分别为180毫米、150毫米、2毫米的不锈钢板,制成两个支架,支起加工有两个过滤漏斗的恒温箱。

将3根220V、150W的电加热棒,插入热传导介质中;另需一根热电偶、一块控温仪表、一个电源开关,热电偶插入热传导介质中,温控仪表和电源开关安装在箱体的右部。

将上述各部分组装后,包上一层绝缘材料,以保证绝缘和隔热,再包上一层厚度为1毫米的不锈钢材料,达到美观的效果。

选取一块长、宽、厚分别为380毫米、180毫米、2毫米的不锈钢板,制成整个仪器的底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阐述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同等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