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双风机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632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双风机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城市雾霾的日渐严重,空气净化器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的电器之一,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种类很多,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一般是采用单个风机结构,选用大功率风机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量,并产生较好的净化效果,但同时机器的噪音也随之增大;选用小功率风机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降低噪音但是产生的风量较小不能很好的净化空气,所以使得风机功率大小与净化效果、噪音控制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层更换,需要将机器外壳拆除后才能进行,家里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更换,造成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双风机空气净化器,用以解决现有风机功率大小与净化效果、噪音控制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层更换,需要将机器外壳拆除后才能进行,家里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更换,造成很多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卸的双风机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框架、盖板,控制面板、颗粒物传感器和两个风机,主体框架为前侧敞口设置的五面体,两个风机联动设置并安装在主体框架的后侧端面上,且两个风机上下对正设置,主体框架上端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两个所述风机与控制面板电路连接,主体框架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颗粒物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路连接,盖板安装在主体框架敞口的前侧,盖板上设置有进风口,且盖板与两个风机之间形成过滤仓,过滤仓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均沿着相应的开口抽拉设置在主体框架内,主体框架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口。

优选的,主体框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轨道,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抽拉设置在相应的轨道内。

优选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优选的,第一过滤层为前置滤网,第二过滤层为HEPA微粒滤网,第三过滤层为气味滤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风机联动的结构,取代现有的单风机结构,两个小功率的风机联动,既能产生较大的风量,达到很好的净化效果,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并且现有的过滤层只能通过拆卸过滤器的盖板后才能取出,不方便拆卸与换取新的过滤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均与主体框架可拆卸设置,方便后期的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颗粒物传感器,用来实时监测颗粒物的浓度,根据当前颗粒物浓度,颗粒物权重值和风速权重值计算得到空气净化器的单次运行时长,根据每次计算的单次运行时长计算得到空气净化器的累积运行时长,在所述累积运行时长大于预设阀值时,发出颗粒物过滤装置的报警信息,实现对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内颗粒的浓度的实时监测,使得拆卸与更换更加及时,延长了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方位词左、右、上、下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拆卸的双风机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框架1、盖板2,控制面板3、颗粒物传感器9和两个风机4,主体框架1为前侧敞口设置的五面体,两个风机4联动设置并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后侧端面上,且两个风机4上下对正设置,主体框架1上端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3,两个所述风机4与控制面板3电路连接,主体框架1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颗粒物传感器9,颗粒物传感器9与控制面板3电路连接,盖板2安装在主体框架1敞口的前侧,盖板2上设置有进风口2-1,且盖板2与两个风机4之间形成过滤仓,过滤仓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主体框架1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开口1-1,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均沿着相应的开口1-1抽拉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主体框架1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出风口1-2。

本实用新型中,室内空气由进风口2-1进入主体框架1内,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的多层过滤后,由主体框架1左侧端面上设置的出风口1-2而排出,颗粒物传感器9用来实时监测颗粒物的浓度,根据当前颗粒物浓度,颗粒物权重值和风速权重值计算得到空气净化器的单次运行时长,根据每次计算的单次运行时长计算得到空气净化器的累积运行时长,在所述累积运行时长大于预设阀值时,发出颗粒物过滤装置的报警信息,实现对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内颗粒的浓度的实时监测,进行及时的拆卸与更换。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可抽拉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方便对各个过滤层的更换,节约了更换各个过滤层的时间,从而延长了空气过滤器的运行时间。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主体框架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轨道1-3,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抽拉设置在相应的轨道1-3内。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可以从主体框架1的侧端面内抽出,更换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卡扣8。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不会被全部抽出来,从而避免了不便安装回去情况的发生,且第一过滤层5、第二过滤层6和第三过滤层7均与其上的卡扣8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风机4的维修与安装。

实施例4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体框架1为铝合金框架。如此设置,框架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过滤层5为前置滤网层,第二过滤层6为HEPA微粒滤网层,第三过滤层7为气味滤网层。如此设置,形成多层过滤,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