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328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粗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黄豆进行打磨的粗磨机。



背景技术:

豆浆粉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状即溶速食饮品,健康、营养、便捷。

豆浆粉生产工艺包括大豆精选、烘干、脱皮、失活、粗磨、精磨、排渣、杀菌脱腥、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晾粉筛粉和包装等工序。粗磨在豆浆粉的生产工艺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粗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精磨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甚至影响着整个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粗磨不彻底还将导致排渣增多,排渣压力增大,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

现有粗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a,位于壳体a中心设置有转轴b,转轴b与外部电机c连接,受外部电机c作用进行转动,转轴b上平行设置有五组磨刀d。使用时,将大豆倒入壳体a内,磨刀d在转轴b的作用下对大豆进行打磨过程。但是该粗磨机效能较低,不能满足大量进大豆时,尽快粗磨出能够透过滤网的碎料,影响着精磨工序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粗磨效能低,无法及时粗磨出能够透过滤网的碎料,导致精磨工序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粗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框体,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伸入框体的进料口,所述框体中心设置有转轴,受第一电机作用进行转动,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第一磨刀,所述框体连接第二电机,所述框体周向安装有第二磨刀,受第二电机作用与第一磨刀进行相向运动。

第一磨刀和第二磨刀分别对框体内的物料进行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粗磨效果好;第一磨刀和第二磨刀相向运动,对框体内的物料剪切作用强。

其中,所述第二磨刀为十二个,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分别位于不同圆周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磨刀左右对称设置,分别位于同一投影面的六等分点处。

其中,所述第一磨刀为五组,上下平行设置于转轴上。

其中,所述第二磨刀位于两两第一磨刀之间。

第二磨刀与第一磨刀交错设置,避免出现碰撞影响第一磨刀和/或第二磨刀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框体底端设置滤网。

打磨后的物料通过滤网滤出,滤出后的物料进行精磨操作,框体内继续通入物料进行粗磨。

优选的是,所述滤网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分别等分为8等份,依次位于框体底端。

将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分成8等份,便于滤网出现损坏时进行更换,与传统设备中在框体侧面或底端铺设整张滤网相比,节省了更换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是,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壳体外侧,所述漏斗下方设置有托板,托板周向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封口端,所述托板上竖直设置有支架,所述托板通过支架连接第二封口端,所述第二封口端进入或离开漏斗,关闭或打开进料口,所述支架外端套设有弹簧,弹簧固定于框体与托板之间。

框体内无物料时,托板受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弹簧及第二封口端随之下移,物料可以自由通过漏斗进入框体,对框体进行进料;当框体内物料较多时,对托板向上的压力增加,当大于托板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的矢量和时,托板上移,弹簧被压缩,与托板连接的第二封口端上移,第二封口端进入进料口,阻塞进料口;随着框体内物料经打磨从滤网排出后,托板所受向上压力减小,托板在重力作用下下移,第二封口端随之下移,物料可以自由通过进料口。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根据框体自身需要进行自动进料,避免进料过多造成粗磨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中,所述第一封口端由固定臂和位于固定臂两侧的活动臂组成。

活动臂受框体内压力作用可以进行翻转,框体内物料较多时,活动臂承受向上压力较大,活动臂聚拢,与第二封口端共同作用,有效阻止物料进入框体;当框体内物料较少时,活动臂所承受压力减小甚至消失,活动臂张开,物料经不同第一封口端的活动臂间通过,对框体进行进料。

其中,所述第二封口端为球体。

其中,所述第二封口端的半径小于漏斗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在转轴上设置第一磨刀,框体上设置第二磨刀,第一磨刀和第二磨刀共同作用,粗磨效率高,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现有粗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中转轴与第一磨刀的连接关系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中转轴与第一磨刀的连接关系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中框体与第二磨刀的连接关系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中框体与第二磨刀的连接关系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1中滤网与框体的连接关系图;

图9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2中第一封口端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实施例2中第一封口端聚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进料口2,框体3,转轴4,第一电机5,第一磨刀6,第二电机7,第二磨刀8,滤网9,第一滤网层10,第二滤网层11,第三滤网层12,漏斗13,托板14,第一封口端15,支架16,第二封口端17,弹簧18,固定臂19,活动臂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一种粗磨机,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框体3,框体3中心设置有转轴4,转轴4上设置有第一磨刀6,框体3周向通过刀架安装有第二磨刀8。

如图3、4、5、6、7,壳体1底端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第一电机5与竖直设置的转轴4连接,带动转轴4进行转动,转轴4上平行设置有五组第一磨刀6,受转轴4作用对壳体1内的大豆进行打磨过程。第二电机7通过皮带及皮带轮连接框体3,带动框体3转动,框体3上设置的第二磨刀8为四组,每组三个,共12个,分别位于两两第一磨刀6之间,每组第二磨刀8分别位于不同圆周上,第二磨刀8左右对称设置,分别位于同一投影面的六等分点处。第一磨刀6和第二磨刀8分别受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作用进行相向运动,提高对大豆的剪切力,增加打磨效果。壳体1顶端设置进料口2,进料口2伸入框体3,框体3底端设置滤网9。

如图8,滤网9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滤网层10,第二滤网层11和第三滤网层12。第一滤网层10、第二滤网层11和第三滤网层12平均分成8等份,依次设置于框体3底端。将第一滤网层10、第二滤网层11和第三滤网层12分成8大块,当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局部更换,提高了更换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如图9、1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进料口2处设置有漏斗13,漏斗13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壳体1外侧,框体3顶端设置有托板14,托板14周向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封口端15,托板14上竖直设置有支架16,托板14通过支架16连接球形第二封口端17,第二封口端17的半径小于漏斗13内径,支架16外端套设有弹簧18,弹簧18固定于框体3与托板14之间。托板14下移,与托板14连接的弹簧18和第二封口端17随之下移,托板14受弹簧18作用悬挂于框体3顶端。托板14受外力作用上移,与托板14连接的弹簧18和第二封口端17随之上移,第二封口端17进入漏斗13,对进料起到一定阻碍作用,第一封口端15贴于框体3内侧,第一封口端15与第二封口端17共同作用,阻止物料通过进料口2进入框体3内。

如图11、12,第一封口端15由固定臂19和位于固定臂19两侧的活动臂20组成。活动臂20受框体3内压力作用可以进行翻转,框体3内物料较多时,活动臂20承受向上压力较大,活动臂20聚拢,两两第一封口端15处于无缝连接状态,与第二封口端17共同作用,有效阻止物料进入框体3;当框体3内物料较少时,活动臂20所承受压力减小甚至消失,活动臂20张开,两两第一封口端15存在间隙,物料经间隙进入框体3,对框体3进行进料。

工作过程:进料前,由于框体3内无物料,托板14受重力作用下移,与托板14连接的第二封口端17随之下移,此时,大豆和水可以自由通过进料口2;进料时,转轴4/框体3受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7作用带动第一磨刀6/第二磨刀8转动,对框体3中的大豆进行打磨过程,当框体3中大豆和水较多,对托板14产生的向上压力增大,推动托板14向上移动,位于托板14圆周上的第一封口端15聚拢,并贴于框体3内侧,与托板14连接的第二封口端17随之上移,堵住漏斗13,此时大豆和水无法进入框体3。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浆工作后,大量磨好的豆浆经滤网9排出,框体3中的大豆和水减少,托板14所承受的压力减小,在重力作用下下移,与托板14连接的第二封口端17随之下移,位于托板14圆周上的第一封口端15处于张开状态,可以继续进行加料过程。本实用新型粗磨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动进料,避免进料过多导致粗磨效果不佳的问题。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