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脂调和物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839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的过滤设施,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润滑油脂调和物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领域,随时国内外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润滑油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被提高;而在润滑油的调和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种或者多种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油的特定性能,然后调和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善润滑油的种类和质量,从而得到客户最终所需的润滑油。在生产润滑油脂的过程中,生产的混油脂含有杂质,对油脂质量产生影响,对车辆使用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润滑油脂调和物过滤系统,在调和釜和脱气釜之间设置过滤器,可以有效的过滤杂质,改善成品油脂质量,使油脂更加光泽细腻,且减小了对车辆的危害。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润滑油脂调和物过滤系统,包括调和釜、过滤器、脱气釜及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和釜1上设有调和物出口,上述出口与调和物导出管道相连;所述的脱气釜10上设有调和物入口,上述出口与调和物导入管道相连;在上述调和物导出管道和调和物导入管道之间并联设置两个过滤器,在并联支管上的过滤器两侧各设有一个控制阀2。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包括上下两个空腔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的下壳体一侧设有与调和釜1相连的进油口,底部设有排渣口6;所述的上壳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过滤网4和5,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油口。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内的下层过滤网4连接有弹簧9,弹簧9另一端与振动块8连接,振动块8与伸出下壳体的手柄7相连,手柄7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内上层过滤网4和下层过滤网5下部都设有压力监测装置3。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调和釜和脱气釜之间设置过滤器,可以有效的过滤杂质,改善成品油脂质量,使油脂更加光泽细腻,且减小了对车辆的危害。并联设置两个过滤器,并在过滤器两侧均设置了控制阀,在生产当一个过滤器进行清理检修时,通过控制阀变换过滤器,实现无间隙作业。下层过滤网通过弹簧与振动块及其手柄相连,通过手柄推动振动块,从而使过滤网产生振动,将附着于过滤网上的杂质以振动的方式振落到壳体的底部,并通过排渣管排出到壳体外,以达到卸渣和自清滤网的目的。过滤网下部都设有压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该区域压力,进而判断过滤网处杂质富集程度,对下层过滤网用振动块清理,并定期对上层过滤网和下层过滤网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润滑油脂调和物过滤系统,包括调和釜、过滤器、脱气釜及其管道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和釜1上设有调和物出口,上述出口与调和物导出管道相连;所述的脱气釜10上设有调和物入口,上述出口与调和物导入管道相连;在上述调和物导出管道和调和物导入管道之间并联设置两个过滤器,在并联支管上的过滤器两侧各设有一个控制阀2。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包括上下两个空腔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的下壳体一侧设有与调和釜1相连的进油口,底部设有排渣口6;所述的上壳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过滤网4和5,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油口。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内的下层过滤网4连接有弹簧9,弹簧9另一端与振动块8连接,振动块8与伸出下壳体的手柄7相连,手柄7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过滤器内上层过滤网4和下层过滤网5下部都设有压力监测装置3。

在生产润滑油脂的过程中,生产的混油脂含有杂质,添加了过滤器,可以有效的过滤杂质,改善成品油脂质量,使油脂更加光泽细腻,且减小了对车辆的危害。并联设置两个过滤器,并在过滤器两侧均设置了控制阀,在生产当一个过滤器进行清理检修时,通过控制阀变换过滤器,实现无间隙作业。下层过滤网通过弹簧与振动块及其手柄相连,通过手柄推动振动块,从而使过滤网产生振动,将附着于过滤网上的杂质以振动的方式振落到壳体的底部,并通过排渣管排出到壳体外,以达到卸渣和自清滤网的目的。过滤网下部都设有压力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该区域压力,进而判断过滤网处杂质富集程度,对下层过滤网用振动块清理,并定期对上层过滤网和下层过滤网进行更换。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