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96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炉炼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通过煤炭的燃烧产生高温,进而可以进行炼铁作业。然而,在喷吹工段的高炉喷煤总管上都设有煤粉过滤器,用于过滤煤粉中的丝状杂质和大颗粒原煤,在清理总管过滤器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煤粉外排,为减少资源的浪费,需要将该部分外排的煤粉进行回收。现有的回收煤粉的装置无法有效的将煤粉进行回收,并且空气中的煤粉会堵塞住过滤网,影响煤粉回收的顺利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所述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包括壳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下方的回收装置、位于所述回收装置右侧的排水装置、位于所述壳体装置上方的抽水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内的海绵块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上的清理装置、位于所述海绵块装置右侧的净化装置,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定位架,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下方的握持环、位于所述回收箱右侧的定位杆,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设置于所述抽水管上的第三阀门、水泵,所述海绵块装置包括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右侧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第一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一集中块右侧的第二集中块,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右侧的支架、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清理柱,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右侧的第一海绵层、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下方的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右侧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右侧的第二海绵层、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层上方的第二过滤网。

所述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左侧,所述出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下端呈水平状。

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握持环呈弯曲状,所述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回收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杆的右端处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架滑动接触。

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抽水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海绵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海绵块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集中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第二集中块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集中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右侧。

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竖直状,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清理柱固定连接,所述清理柱呈圆柱体,所述清理柱顶靠在所述海绵块的左表面上,且与所述海绵块滑动接触。

所述第二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左侧,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第五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右侧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三挡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的下端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三挡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海绵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层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能够有效的将空气中的煤粉吸入其中,并且将空气中的煤粉过滤掉,然后将过滤的煤粉收集起来,进而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对海绵块的左表面上进行清理,进而可以防止海绵块被堵塞,保证煤粉回收可以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包括壳体装置1、位于所述壳体装置1下方的回收装置2、位于所述回收装置2右侧的排水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方的抽水装置4、收容于所述壳体装置1内的海绵块装置5、设置于所述壳体装置1上的清理装置6、位于所述海绵块装置5右侧的净化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装置1包括壳体11、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一挡板12、位于所述壳体11右侧的出气管13、设置于所述出气管13上的风机14、第一阀门15、位于所述壳体11下方的定位架16。所述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1的左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四通孔114呈圆形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通孔113呈方形且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挡板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左侧。所述出气管1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管13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1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风机14提供电能,所述风机14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风机14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门15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13内气体的流量。所述定位架16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16的下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2包括回收箱21、位于所述回收箱21下方的握持环22、位于所述回收箱21右侧的定位杆23。所述回收箱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2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回收箱2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21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回收箱2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下方,所述回收箱2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握持环22呈弯曲状,所述握持环22的两端与所述回收箱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方便使用者握住。所述定位杆23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23的左端与所述回收箱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23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杆23的右端处于所述定位架16与所述壳体11之间,所述定位杆23与所述定位架16滑动接触,进而使得所述定位杆23可以左右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装置3包括排水管31、设置于所述排水管31上的第二阀门32。所述排水管3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水管3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32用于控制所述排水管31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水装置4包括抽水管41、设置于所述抽水管41上的第三阀门42、水泵43。所述抽水管4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水管4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42用于控制所述抽水管41内水的流量。所述水泵4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水泵43提高电能,所述水泵4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水泵43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抽水管41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或者水箱内。

如图1所示,所述海绵块装置5包括海绵块51、位于所述海绵块51右侧的第一过滤网5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右侧的第一集中块53、位于所述第一集中块53右侧的第二集中块54。所述海绵块5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海绵块51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5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13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5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52的左表面与所述海绵块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53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集中块53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5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5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53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左侧。所述第二集中块54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集中块54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54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5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右侧。

如图1所示,所述清理装置6包括电缸62、位于所述电缸62右侧的支架61、位于所述电缸62下方的推动杆63、位于所述推动杆63下方的清理柱64。所述电缸6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电缸62提供电能,所述电缸6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电缸62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电缸62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63呈竖直状,所述推动杆63的上端与所述电缸62连接,使得所述电缸62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6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63贯穿所述壳体1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63可以竖直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63的下端与所述清理柱64固定连接。所述清理柱64呈圆柱体,所述清理柱64顶靠在所述海绵块51的左表面上,且与所述海绵块51滑动接触,所述清理柱64上下移动时,可以将所述海绵块51左表面上的煤粉清除掉。

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装置7包括第二挡板71、位于所述第二挡板61右侧的第一海绵层72、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72下方的隔板73、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72右侧的第三挡板74、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4右侧的第二海绵层76、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层76上方的第二过滤网75。所述第二挡板7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7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1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14的左侧。所述第一海绵层7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绵层7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7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7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72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7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隔板73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1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73上设有若干第五通孔731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731右侧的第六通孔732,所述第五通孔731设有若干个且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72的下方,所述第六通孔732呈圆形且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4的右侧。所述第三挡板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挡板74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74的下端与所述隔板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通孔731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4的左侧。所述第二海绵层7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层76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层76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7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层76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7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7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层7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7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挡板7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75的右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75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需要收集煤粉的位置。然后将抽水管41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内,然后打开第三阀门42,同时打开水泵43的开关,使得水池内的水进入到所述抽水管41内,然后经过第四通孔114进入到所述壳体11内,然后可以浸湿第一海绵层72,然后水慢慢的穿过第五通孔731向下掉落,且集中到所述第一集中块53与所述第二集中块54之间,待所述第一海绵层72上方积累适量的水后,关闭水泵43的开关,同时关闭第三阀门42。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5,同时打开风机14的开关,使得空气进入到所述壳体11内,然后经过海绵块51的过滤后且穿过第一过滤网52的滤孔进入到第一过滤网52的右侧,空气中的煤粉集中到所述海绵块51的左表面上,部分向下掉落到所述回收箱21内。流动到所述第一过滤网52右侧的空气流动到所述隔板73的下方,经过从第五通孔731流出的水的净化后,再穿过第六通孔732,且经过第二海绵层76的过滤及除湿后,再经过第二过滤网7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出气管13内,最后排出,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当海绵块51左表面上的煤粉较多时,此时打开电缸62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63向下移动,所述清理柱64向下移动,所述清理柱64向下移动时可以将海绵块51左表面上积累的煤粉刮除掉,然后掉落在所述回收箱21内,方便对煤粉进行收集。待全部的煤粉集中到所述回收箱21内后,使用者握住握持环22向左移动,使得定位杆23脱离所述定位架16,然后将回收箱21取走即可。当第一集中块53与所述第二集中块54之间的水较多时,此时打开第二阀门32,使得水从排水管31排出即可。至此,本实用新型矿产领域环保的煤粉收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