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876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打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为大量动力电池成组使用,电池组结构紧凑,电池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产热量大,热量易积聚,电池组容易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进而容易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衰减,甚至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为保证动力电池组工作温度的一致性,将导热胶填充在电池之间,增加导热,使之温度分布均匀。传统的手工打胶方式打胶速度慢、效率低、打胶不均匀。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池模组打胶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胶效率高、打胶均匀的便携式电池模组打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打胶装置,包括支架、步进电机、丝杆、限位传感器、螺母、推杆、控制按钮及胶壳;所述支架一端开设有配合孔,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配合孔连通的收容孔,所述支架还开设有 按钮孔;所述步进电机包括与所述配合孔对应且固定连接的固定套;所述限位传感器固定在步进电机的一侧;所述推杆包括固定座及位于所述固定座一端的顶杆,所述固定座开设有固定螺母的固定孔;所述丝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孔中的螺母配合;所述控制按钮安装在所述按钮孔中并控制相电连接的所述步进电机;所述胶壳包括与所述顶杆对应并与支架固定连接的胶管;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限位传感器配合,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向及圈数,进而控制所述顶杆挤压所述胶管使胶管内的导热胶流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基体及与基体固定连接的托架;所述基体为长方体,且所述基体还包括第一底面、与第一底面相背的第一顶面及一个连接第一底面及第一顶面的及第一侧面;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一端,所述配合孔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收容孔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收容孔为圆孔且截面圆内切于所述配合孔的截面正方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进电机为圆柱体,所述步进电机的直径与所述收容孔的直径对应且能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固定套套于所述步进电机圆柱的中间位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横截面为正方形并与所述配合孔对应;所述固定套的四角开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配合孔的底部四角开设有四个螺孔,所述四个安装孔与所述四个螺孔一一对应;所述推杆与所述收容孔对应并能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一顶面与第一侧面连接处开设一长方状缺口,所述缺口包括与一个与所述第一顶面及第一底面平行且连接第一侧面的卡合面;所述卡槽自所述卡合面向所述第一底面延伸 形成并与收容孔连通且未贯通至第一底面;所述胶壳还包括卡板,所述卡板包括第四底面及与第四底面相背的第五底面,所述卡板卡槽对应卡持配合,所述胶管一端通过第五底面与所述卡板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还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二底面及与第二底面相背的第三底面;所述固定孔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底面及第三底面中心,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两个固定孔之间并连通所述两个固定孔;所述两个固定孔与所述连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螺母数量为两个,且每个固定孔收容对应一个所述螺母;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与所述丝杆的直径对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的横截面为一个矩形且矩形的两端为两个半圆的形状;所述顶杆数量为两个并通过第三底面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顶杆位于所述第三底面的两侧且与所述固定座的半圆对应;所述卡板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两个,且直径与所述顶杆直径相对应;所述胶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胶管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且直径与所述顶杆直径相对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壳还包括与所述胶管连接并连通的汇流管,所述胶管一端开设有出胶口,所述汇流管与所述出胶口固定连接并连通且一侧设置一个用来注射导热胶的注射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胶管靠近所述卡板位置还有两个活塞,所述活塞直径与所述胶管直径对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与基体固定连接的托架,所述托架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两条斜边为圆弧形,所述按钮孔开设在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梯形斜面上,所述托架的通过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最 后将电源与托架的远离第一底面并与第一底面相背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打胶装置,利用控制按钮与所述限位传感器配合,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向及圈数,进而控制所述顶杆挤压所述胶管的活塞使所述胶管的导热胶流出,进而完成对电池模组的打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打胶装置打胶效率高、打胶均匀且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打胶装置组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打胶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区域E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区域F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所示的区域G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打胶装置100,包括支架10、步进电机20、丝杆30、限位传感器40、螺母50、电源60、推杆70、控制按钮80及胶壳90。

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支架10包括基体11及与所述基体11固定连接的托架12。所述基体11一端开设有配合孔111,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配合孔111连通的收容孔112及与所述收容孔112连通的卡槽113,所述托架12上开设有按钮孔121。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11为长方体,所述基体11还包括第一底面114、与第一底面114相背的第一顶面115及一个连接第一底面114及第一顶面115的第一侧面116。所述配合孔111位于所述基体11与第一侧面115相背的一端,所述配合孔111的底部四角开设有四个螺孔(图未示)。所述收容孔11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6上。所述第一顶面115与第一侧面116连接处开设一长方体状缺口117,所述缺口117包括与一个与所述第一顶面115及第一底面114平行且连接第一侧面116的卡合面1171。所述卡槽113自所述卡合面1171向所述第一底面117延伸形成且未贯通至第一底面114。所述托架12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两条斜边为圆弧形,所述按钮孔121开设在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15的梯形斜面上。所述托架12的通过所述第一底面114与所述基体11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113数量为两个开设于所述收容孔112的两侧。所述配合孔111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收容孔112为圆孔且截面圆内切于所述配合孔111的截面正方形。

请参照图1、图2及图5,所述步进电机20是动力装置,可通过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精确控制转角和正反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进电机20为圆柱体,所述步进电机20包括固定套21。所述固定套21套于所述步进电机20圆柱的中 间位置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21横截面为正方形且四角开设有四个安装孔2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进电机20圆柱的直径与所述收容孔112的直径对应且能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2中,所述固定套21与所述配合孔111对应,所述安装孔211与所述螺孔(图未示)对应。

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丝杆30为传动装置,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30能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2中。

所述限位传感器40用来用于控制行程及限位保护。

所述螺母50与所述丝杆30对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50数量为两个且为六角螺母。

所述电源60为步进电机20及限位传感器40提供电能。所述电源60设置于所述托架12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基体11的一端。

请参照图1、图2、图6及图7,所述推杆70包括固定座71及位于所述固定座71一端的顶杆72,所述固定座71开设有固定孔711及连通孔71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71包括第二底面712及与第二底面712相背的第三底面713。所述固定孔71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底面712及第三底面713中心,所述连通孔7111位于所述两个固定孔711之间并连通所述两个固定孔711。所述顶杆72数量为两个并通过第三底面713与所述固定座71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70与所述收容孔112对应并能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2中。所述固定座71的横截面为一个矩形且矩形的两端为两个半圆形状,所述两个顶杆72位于所述第三底面713的两侧且与所述固定座71的半圆对应。所述两个固定孔711与所述连通孔7111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孔711与所述螺母50对应并能收容所述螺母50。所述连通孔7111的直径与所述丝杆30的直径对应。

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控制按钮80与按钮孔121对应,用来控制所述步进电机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按钮80包括工作、暂停及复位三个档位。

请一并参照图8及图9,所述胶壳90包括卡板91、固定于所述卡板91上的胶管92及与所述胶管连接并连通的汇流管93。所述卡板91包括第四底面911及与第四底面911相背的第五底面912,所述卡板91上开设有贯穿孔913。所述胶管92一端开口另一端开设有出胶口921,开口的一端通过第五底面912与所述卡板9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贯穿孔913对应。所述汇流管93一侧设置一个注射口9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板91与所述基体11开设卡槽113的一端对应。所述贯穿孔913的数量为两个,且直径与所述顶杆72直径相对应。所述胶管9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胶管92与所述贯穿孔913相对应且直径与所述顶杆72直径相对应。所述汇流管93与所述出胶口921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注射口931将汇流的导热胶注入电池模组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胶管92靠近所述卡板91位置还有两个活塞94,所述活塞94直径与所述胶管92直径对应。

请参照图1及图2,组装时,首先将控制按钮80安装在支架10的托架12的按钮孔121中并电连接所述步进电机20。两个螺母50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孔711中,所述丝杆30的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20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螺母50及连通孔7111并与所述螺母50配合连接。即所述丝杆30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孔711中的螺母50螺纹配合。所述限位传感器40固定在步进电机20与所述丝杆30连接的一侧。接着将胶壳90的卡板91与卡槽113对应卡持配合。将推杆70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2中且所述推杆70的两个顶杆72穿过对应的贯穿孔913与所述胶壳90的两个胶管92对应。所述固定套21与配合孔111对应并用螺钉穿过安装孔211与螺孔(图未示)配 合将步进电机20固定在基体11上。最后将电源60与远离基体11第一底面111并与第一底面111相背的托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

工作时,所述电源60为所述步进电机20及所述限位传感器40提供电能。当控制按钮80处于工作档位时,步进电机20带动丝杆30及与丝杆30配合的螺母50转动,使顶杆72向胶壳90方向移动并挤压活塞94,所述活塞94推动导热胶在胶管92中流动并经出胶口921及汇流管93填充至电池模组内。填充完成时,选择暂停档位,确定下一个填充电池模组后,可继续使控制按钮80处于工作档位重复上述过程。当胶管92中的导热胶全部用完时,所述限位传感器40控制所述步进电机20停止转动,防止所述螺母50脱离丝杆30并破坏电池模组打胶装置100的结构。此时选择复位档位,所述步进电机20反向转动,带动所述丝杆30及与丝杆30配合的螺母50反向转动,使所述顶杆72向远离胶壳90的方向移动。当所述螺母50与所述限位传感器40接触时,所述限位传感器40控制所述步进电机20停止转动,防止所述螺母50及丝杆30的螺纹的损坏。此时所述顶杆72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12中,可实现对胶壳90的替换,进而实现对该电池模组打胶装置100的重复利用。即控制按钮80与所述限位传感器40配合,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20的转向及圈数,进而控制所述顶杆72挤压所述胶管92使所述胶管92的导热胶流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杆72的数量至少为1个,与所述顶杆72对应的贯穿孔、胶管及汇流接头数量一致。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胶壳90与基体11的固定连接不局限于卡持配合。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 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