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棒滤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67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炭棒滤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家用全屋净水或商用的中央净水器上用的炭棒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净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使用要求日益提高,在家用净水领域,全屋净水成了中高端家庭用户首要选择的方案。其中全屋净水系统中的中央净水器越来越受到各净水器生产厂家的重视,且高端用户中央净水器中首当其充的选择使用超滤滤芯,通过超滤滤芯使市政自来水经过过滤就可以达到直饮水。然而由于中国水质比较复杂,家庭用户装修时现有的超滤滤芯难以满足全屋净水的大通量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炭棒滤芯难以满足全屋净水的大通量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炭棒滤芯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炭棒滤芯组件,包括滤芯筒体以及设置在滤芯筒体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与滤芯筒体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滤芯组件包括炭棒滤芯以及分别设置在炭棒滤芯两端的上滤芯端盖和下滤芯端盖,炭棒通过热熔胶粘合固定在上滤芯端盖和下滤芯端盖之间。作为优选,上滤芯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筋。其能够保证炭棒滤芯居中设置,起到对整个滤芯组件在滤芯筒体内安装的加强作用,使其安装更加稳定。作为优选,上滤芯端盖的中部设有过水孔,上滤芯端盖上的过水孔处向上滤芯端盖内延伸有上翻边套管,下滤芯端盖上向下滤芯端盖内延伸有下翻边套管,炭棒滤芯中部设有轴向设置的中心管,上翻边套管自中心管的上端口插入中心管内,下翻边套管自中心管的下端插入中心管内。作为优选,滤芯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滤芯端盖与上端盖连接,下滤芯端盖与下端盖连接,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均设有进出水孔上端盖的进出水孔与上滤芯端盖上过水孔连通。作为优选,上滤芯端盖上的过水孔处向上滤芯端盖外延伸有上连接管头,下滤芯端盖上向下滤芯端盖外延伸有下连接管头,上端盖的下部设有套设在上连接管头上的上连接管套,上连接管套上套有实现上连接管头与上连接管套之间密封的O形密封圈;下端盖与下滤芯端盖之间设有上部套设在下连接管头上的支撑套,支撑套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通孔。作为优选,上端盖和下端盖均包括位于连接段和密封段,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密封段的直径,使连接段与密封段连接处形成止口平台;滤芯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翻边凸缘,位于滤芯筒体上端的翻边凸缘抵靠在上端盖的止口平台处,位于滤芯筒体下端的翻边凸缘抵靠在下端盖的止口平台处。通过该止口平台的设置,实现对上端盖和下端盖的限位安装,是的滤芯筒体上下两端与止口平台接触时,即说明上下端盖安装到位,有效提高整个滤芯筒体的安装效率以及安装准确度。作为优选,上端盖与滤芯筒体的上端以及下端盖与滤芯筒体的下端均通过一抱箍连接。作为优选,抱箍包括一环形带状的抱箍本体以及设置在抱箍本体内壁上的截面呈U形的环状加强筋,连接段外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环状加强筋的一侧壁卡入环形卡槽内,另一侧固定翻边凸缘。环状加强筋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个抱箍的结构强度有所提高,继而加强其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该环形加强筋的侧壁卡入端盖的环形卡槽内实现限位,并且与环形卡槽配合,将滤芯筒体上的翻边凸缘包裹固定在环形加强筋内,且上下限位固定,充分保证抱箍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作为优选,密封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密封槽,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环形密封圈。通过双密封形式能够使得端盖与滤芯筒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作为优选,上端盖和下端盖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凹的螺丝刀翘口。螺丝刀翘口便于螺丝刀施力,方便端盖取下,解决端盖装入后取下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滤芯组件结构的设计,有效加强整个超滤滤芯的装配强度,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超滤膜过水量,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并可达到更加优秀的过滤状态,适合家用中央净水器供水系统供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滤芯筒体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1中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上端盖或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滤芯筒体、2—滤芯组件、3—上端盖、4—下端盖、5—抱箍、21—炭棒滤芯、51—抱箍本体、52—环状加强筋、101—进出水孔、102—上连接管套、103—O形密封圈、104—支撑套、105—连通孔、106—连接段、107—密封段、108—止口平台、109—翻边凸缘、110—环形密封槽、111—环形密封圈、112—螺丝刀翘口、113—支撑块、114—加强筋、115—环形卡槽、201—上滤芯端盖、202—下滤芯端盖、203—支撑筋、204—过水孔、205—上翻边套管、206—下翻边套管、207—中心管、208—上连接管头、209—下连接管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炭棒滤芯组件,如图1-图7所示,包括滤芯筒体1以及设置在滤芯筒体1内的滤芯组件2,滤芯组件2与滤芯筒体1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滤芯组件2包括炭棒滤芯21以及分别设置在炭棒滤芯21两端的上滤芯端盖201和下滤芯端盖202,炭棒通过热熔胶粘合固定在上滤芯端盖201和下滤芯端盖202之间。上滤芯端盖20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筋203,本实施例中在其外侧壁上分布有4个支撑筋203,其能够保证炭棒滤芯21居中设置,同时在上滤芯端盖201的内表面上设有加强筋114,一方面起到对整个滤芯组件在滤芯筒体1内安装的加强作用,使其安装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炭棒滤芯21与上滤芯端盖201之间的粘胶牢固性。上滤芯端盖201中部设有过水孔204,上滤芯端盖201上的过水孔204处向上滤芯端盖201内延伸有上翻边套管205,下滤芯端盖202上向下滤芯端盖202内延伸有下翻边套管206,炭棒滤芯21中部设有轴向设置的中心管207,上翻边套管205自中心管207的上端口插入中心管207内,下翻边套管206自中心管207的下端插入中心管207内。插入炭棒滤芯21内的翻边套管一方面能够方便过水,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炭棒滤芯21的装配套接更加便捷。滤芯筒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端盖3和下端盖4,上滤芯端盖201与上端盖3连接,下滤芯端盖202与下端盖4连接,上端盖3和下端盖4上均设有进出水孔101,上端盖3的进出水孔101与上滤芯端盖201上的过水孔204连通。上滤芯端盖201上的过水孔204处向上滤芯端盖201外延伸有上连接管头208,下滤芯端盖202上向下滤芯端盖202外延伸有下连接管头209,上端盖3的下部设有套设在上连接管头208上的上连接管套102,上连接管套102上套有实现上连接管头208与上连接管套102之间密封的O形密封圈103;下端盖4与下滤芯端盖202之间设有上部套设在下连接管头209上的支撑套104,支撑套10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通孔105。支撑套104的设置能够方便滤芯过水及与下端盖4套接,同时能够获得较大的滤芯过水量,方便滤芯外压式进水以及后续清理和冲洗,以保证持续的大流量。上端盖3和下端盖4均包括位于连接段106和密封段107,连接段106的直径大于密封段107的直径,使连接段106与密封段107连接处形成止口平台108;滤芯筒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翻边凸缘109,位于滤芯筒体1上端的翻边凸缘109抵靠在上端盖3的止口平台108处,位于滤芯筒体1下端的翻边凸缘109抵靠在下端盖4的止口平台108处。上端盖3与滤芯筒体1的上端以及下端盖4与滤芯筒体1的下端均通过一抱箍5连接,抱箍5包括一环形带状的抱箍本体51以及设置在抱箍本体51内壁上的截面呈U形的环状加强筋52,抱箍本体51的一侧开口,且开口端通过一紧固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的紧固实现对抱箍5的收缩以及放大,使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连接段106外壁上设有环形卡槽115,环状加强筋52的一侧壁卡入环形卡槽115内,另一侧固定翻边凸缘109。当上端盖3的止口平台108与滤芯筒体1的翻凸缘靠合在一起时,即筒体上端盖3装入到位,此时通过抱箍5将上端盖3和下端盖4分别牢牢固定在滤芯筒体1两端。由于抱箍5上有U形的环状加强筋52,其在环形卡槽115转动作用下,起到上下固定和周围包裹固定的作用,充分保证端盖与滤芯筒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密封段107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密封槽110,环形密封槽110内设有环形密封圈111。从而使得上端盖3与滤芯筒体1以及下端盖4与滤芯筒体1之间形成密封。采用双密封圈进行密封,能够使得密封更加可靠,密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有效防止因密封不严而引起筒体漏水情况。上端盖3和下端盖4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凹的螺丝刀翘口112。螺丝刀翘口112能够便于螺丝刀施力,方便端盖取下,解决端盖装入后取下困难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上端盖3和下端盖4上与滤芯组件的连接端分别设有支撑在滤芯组件两端的支撑块113,支撑块113上设有倒角,能够方便炭棒滤芯21在装入时有导向,容易装配到位。为了保证滤芯组件2大通水量,本滤芯组件除了尺寸和外径比较大外。本滤芯通过炭颗粒粘结牢固后高温烧结而成,其过滤孔径规格可在5um-40um之间。让其在正常运输及使用中有一定钢性,不至于断掉,或过滤时有大颗粒掉落等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出现。上端盖3以及下端盖4上均连接有水管接头,水管接头的一端嵌入连接在上端盖3或下端盖4内,另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的方式实现水管与该超滤滤芯之间的连接,使其连接以及拆卸快速、便捷。通过炭棒滤芯21水流原理图可知,水流从炭棒滤芯21下端盖4上的水管接头流入,通过下端盖4支撑套104上的连通孔105,按箭头方向从炭棒滤芯21下端盖4周围间隙流入,从炭棒滤芯21表面渗入炭棒中心管207,经过上滤芯端盖201的过水孔204,及上端盖3上的进出水孔101流出,达到大通量净水的外压式过滤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以中央净水器为例,相关测试以GB/T30307-2013国标测试条件,水温25℃,可得如下状态数据:原水压力0.10.20.30.4进水主管1寸1寸1寸1寸滤芯进管管径6分6分6分6分出水流量2T/H3.3T/H3.6T/H4.3T/H在标准水压力0.2MPa下,过水量超过50-100T后,出水通量≥2.5T/H,余氯去除率≥90%。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此滤芯完全可以满足家用中央净水器供水系统供水要求,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并可达到优秀的过滤状态。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