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77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属于喷涂前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汽车车身的喷涂是很重要的保护手段,可以大大延长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保证汽车车身长期的使用可靠性。

汽车车身在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汽车车身表面容易粘染油污、粉尘、指纹、铁锈、水迹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大大降低汽车车身喷涂层的附着力,甚至会导致喷涂层脱落,大大降低防腐保护的效果,因此对汽车车身在喷涂前进行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目前,对于汽车车身的涂装前处理方式一般为喷淋清洗工艺,喷淋清洗在操作上较为方便,由于喷淋液体的重力作用会留下清洗不到的死角,导致清洗不全面,清洗的质量不高,大大影响粉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可以实现汽车车身很好的前处理清洗效果,大大提高喷涂的质量,可以大大延长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所述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按照工艺先后顺序设置的预脱脂槽、脱脂槽、第一水洗槽、表调槽、磷化槽、第二水洗槽和纯水水洗槽,所述预脱脂槽、脱脂槽、磷化槽设置有进行加热的不锈钢换热器,所述各槽均设置有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阀门、循环进料管、循环出料管和设置在各槽腔底部的多个搅拌管,所述搅拌管与循环出料管相连通且设置多个混流喷嘴,槽液吸入口设置在槽体的上部,所述汽车车身在进行前处理时能全部浸渍在各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预脱脂槽、脱脂槽的内腔尺寸均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预脱脂槽、脱脂槽的槽体均采用厚度4mm碳钢制作,在碳钢槽体内壁涂覆有3mm的玻璃钢,碳钢槽体的外面设置有岩棉保温层,预脱脂槽、脱脂槽的不锈钢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且设置在槽腔中,用0.6-0.8MPa蒸汽进行加热,预脱脂槽、脱脂槽中设置有除油的袋式过滤器和槽液温度自控系统,预脱脂槽的循环系统中设置有预脱脂过滤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磷化槽的内腔尺寸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磷化槽的槽体采用厚度3-4mm不锈钢板制作,在槽体外面设置有岩棉保温层,磷化槽的不锈钢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且设置在槽腔外,用热水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水洗槽、表调槽、第二水洗槽和纯水水洗槽的内尺寸均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第一水洗槽、表调槽、第二水洗槽和纯水水洗槽的槽体均采用厚度4mm碳钢制作,在碳钢槽体内壁涂覆有3mm的玻璃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磷化槽的底部设置收集磷化沉渣的锥斗,所述锥斗下部设有压缩空气接口,磷化槽的不锈钢换热器设置有进行清洗除垢的硝酸清洗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循环泵为不锈钢耐腐蚀泵,循环泵进口设置过滤网,所述循环系统的阀门为不锈钢阀门,所述循环进料管、循环出料管和搅拌管为不锈钢管道,搅拌管的混流喷嘴为硬PVC喷嘴,所述各槽设置排放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每个槽设置有五个均匀布置的搅拌管,所述每个搅拌管设置有四个均匀布置的混流喷嘴,所述混流喷嘴的朝向与所述槽液吸入口的位置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相邻搅拌管上的相邻混流喷嘴均错位布置,相邻搅拌管上的相邻混流喷嘴水平错开300mm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水洗槽、表调槽、磷化槽、第二水洗槽和纯水水洗槽的长边两侧的顶部设置有喷液管,所述喷液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喷液管为不锈钢管,喷嘴为硬PVC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喷液管上均匀设置有10个喷嘴,所述喷嘴上设置有V形喷孔,喷液管与循环出料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所述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按照工艺先后顺序设置的预脱脂槽、脱脂槽、第一水洗槽、表调槽、磷化槽、第二水洗槽和纯水水洗槽,所述预脱脂槽、脱脂槽、磷化槽设置有进行加热的不锈钢换热器,所述各槽均设置有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阀门、循环进料管、循环出料管和设置在各槽腔底部的多个搅拌管,所述搅拌管与循环出料管相连通且设置多个混流喷嘴,槽液吸入口设置在槽体的上部,所述汽车车身在进行前处理时能全部浸渍在各槽中,可以实现汽车车身很好的前处理清洗效果,大大提高喷涂的质量,可以大大延长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俯视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预脱脂槽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预脱脂槽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预脱脂槽正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磷化槽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的第一水洗槽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所述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前处理装置包括按照工艺先后顺序设置的预脱脂槽1、脱脂槽2、第一水洗槽3、表调槽4、磷化槽5、第二水洗槽6和纯水水洗槽7,所述预脱脂槽1、脱脂槽2、磷化槽5设置有进行加热的不锈钢换热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各槽均设置有循环系统8,所述循环系统8包括循环泵9、阀门10、循环进料管11、循环出料管12和设置在各槽腔底部的多个搅拌管13,所述搅拌管13与循环出料管12相连通且设置多个混流喷嘴14,槽液吸入口15设置在槽体的上部,所述汽车车身在进行前处理时能全部浸渍在各槽中。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预脱脂槽1、脱脂槽2的内腔尺寸均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预脱脂槽1、脱脂槽2的槽体均采用厚度4mm碳钢制作,在碳钢槽体内壁涂覆有3mm的玻璃钢(图中未示出),碳钢槽体的外面设置有岩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预脱脂槽1、脱脂槽2的不锈钢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且设置在槽腔中(图中未示出),用0.6-0.8MPa蒸汽进行加热,预脱脂槽1、脱脂槽2中设置有除油的袋式过滤器17和槽液温度自控系统(图中未示出),预脱脂槽1的循环系统中设置有过滤桶16。所述脱脂槽2的结构尺寸等均与预脱脂槽1的结构尺寸相同。脱脂槽2没有设置过滤桶。预脱脂温度50~60℃,浸渍预脱脂时间为1.5min。脱脂温度50~60℃,浸渍脱脂时间为3min。

如图6所示,所述磷化槽5的内腔尺寸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磷化槽5的槽体采用厚度3-4mm不锈钢板制作,在槽体外面设置有岩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磷化槽5的不锈钢换热器为不锈钢板式换热器18且设置在槽腔外,用热水进行加热,热水由加热炉提供。所述磷化槽5的底部设置收集磷化沉渣的锥斗(图中未示出),所述锥斗下部设有压缩空气接口(图中未示出),磷化槽5的不锈钢换热器设置有进行清洗除垢的硝酸清洗系统(图中未示出)。磷化温度为35~45℃,浸渍磷化时间为3min。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水洗槽3、表调槽4、第二水洗槽6和纯水水洗槽7的内尺寸均为:长4.80×宽2.60×高2.60m,所述第一水洗槽3、表调槽4、第二水洗槽6和纯水水洗槽7的槽体均采用厚度4mm碳钢制作,在碳钢槽体内壁涂覆有3mm的玻璃钢。所述表调槽4、第二水洗槽6和纯水水洗槽7的结构尺寸等均与第一水洗槽3的结构尺寸相同。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水洗槽3、表调槽4、磷化槽5、第二水洗槽6和纯水水洗槽7的长边两侧的顶部设置有喷液管19,所述喷液管19上设置有多个喷嘴20,喷液管19为不锈钢管,喷嘴20为硬PVC喷嘴。所述喷液管19上均匀设置有10个喷嘴20,所述喷嘴20上设置有V形喷孔,喷液管19与循环出料管12相连通。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循环泵9为不锈钢耐腐蚀泵,循环泵9进口设置过滤网,所述循环系统8的阀门10为不锈钢阀门,所述循环进料管11、循环出料管12和搅拌管13为不锈钢管道,搅拌管13的混流喷嘴14为硬PVC喷嘴,所述各槽底部设置排放阀(图中未示出)。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每个槽设置有五个均匀布置的搅拌管13,所述每个搅拌管13设置有四个均匀布置的混流喷嘴14,所述混流喷嘴14的朝向与所述槽液吸入口15的位置相反。所述相邻搅拌管13上的相邻混流喷嘴14均错位布置,相邻搅拌管13上的相邻混流喷嘴14水平错开300mm距离。

汽车车身最大外形尺寸为长4200×宽1800×高1700mm。上述不锈钢可以采用SUS304不锈钢。

前处理采用喷浸结合处理方式,为保证清洗质量,满足阴极电泳滴水电导的要求,磷化后最后一道水洗采用纯水洗。磷化工序设有压滤机除渣。磷化液在换热器进行换热时会产生结垢现象,影响换热效率,甚至堵塞换热器;因此磷化工位设有硝酸清洗系统,以对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内的磷化结垢进行清洗,保证不锈钢换热器始终能有良好的换热效率。预脱脂、脱脂工位配置袋式过滤器除油,保证槽液中油的含量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延长槽液的使用寿命。各水洗工位之间尽量采用逆流清洗,以减少水量消耗。各槽均设排放阀,以便在清理时,排净各槽液。各加热槽设槽液温度自控系统,可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显示。槽液冷态升温时间为6h,二次升温1~2h。各槽均设有泵循环搅拌系统,循环次数:脱脂槽2次/h,表调槽1.5次/h,磷化槽2.5次/h,水洗槽1次/h。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解释和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实质

技术实现要素:
而仅作局部改变的,仍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