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88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清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治理污染,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粉尘是污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袋式除尘机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具有管理费用低,除尘效果好等特点。

但是袋式除尘机重要的一点就是清尘不便,经常使用的人工清灰,清灰工程庞大,工作量也较大,为此,我们急需设计出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所述除尘器主体内分为过滤区和落尘区,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滤袋和固定架,所述除尘器主体内上端水平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下方等距离设置有滤袋,所述滤袋的一端通过滤袋安装架活动安装在固定架内,所述滤袋安装架设置在固定架内,且滤袋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所述滤袋安装架的一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除尘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滤袋安装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且固定挡板设置在滤袋安装架正上方的两侧,所述固定挡板内活动设置有活动挡板,且活动挡板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滤袋安装架上端的两侧,所述滤袋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震动轴,所述震动轴穿过除尘器主体的内壁,向外延伸,且震动轴延伸至外的一端安装在震动电机内,所述滤袋的正下方设置有落尘区,且落尘区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落尘区底部的开口处连接有出尘架。

优选的,所述滤袋安装架两侧的两个缓冲装置沿滤袋的垂直中心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两组所述滤袋之间的缓冲装置通过分隔板分隔开。

优选的,所述滤袋穿过安装板,滤袋内设置有龙骨,且安装板活动卡紧在滤袋内的龙骨上。

优选的,两组所述安装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尘架内活动设置有旋转翻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滤袋的上下两端设置震动轴,可有效的清除滤袋上的灰尘,通过在固定挡板内设置活动挡板,可防止在震动清灰的过程中灰尘从上端出去,进去净空气出口管内,影响空气的质量,底部设置有旋转翻板,可防止落尘区内的灰尘堆积过多,无法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除尘器主体、2固定架、3安装板、4滤袋、5出尘架、6旋转翻板、7滤袋安装架、8活动挡板、9弹簧、10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1,除尘器主体1内分为过滤区和落尘区,过滤区内设置有滤袋4和固定架2,除尘器主体1内上端水平设置有固定架2,且固定架2的下方等距离设置有滤袋4,两组滤袋4之间的缓冲装置通过分隔板分隔开,滤袋4的一端通过滤袋安装架7活动安装在固定架2内,滤袋安装架7两侧的两个缓冲装置沿滤袋4的垂直中心轴对称设置,滤袋安装架7设置在固定架2内,且滤袋安装架7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弹簧9、固定挡板10和活动挡板8,滤袋安装架7的一侧连接有弹簧9,且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除尘器主体1的内壁上,滤袋安装架7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10,且固定挡板10设置在滤袋安装架7正上方的两侧,固定挡板10内活动设置有活动挡板8,且活动挡板8通过连接块连接在滤袋安装架7上端的两侧,滤袋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板3,且安装板3的一端连接有震动轴,滤袋4穿过安装板3,滤袋4内设置有龙骨,且安装板3活动卡紧在滤袋4内的龙骨上,两组安装板3平行设置,震动轴穿过除尘器主体1的内壁,向外延伸,且震动轴延伸至外的一端安装在震动电机内,滤袋4的正下方设置有落尘区,且落尘区底部开设有开口,落尘区底部的开口处连接有出尘架5,出尘架5内活动设置有旋转翻板6。

工作原理:先打开震动电机,使震动电机带动滤袋4来回震动,清除滤袋上的灰尘,滤袋安装架7上两侧的弹簧9,可有效防止滤袋4在震动过程中的冲撞,起到缓冲的作用,滤袋4上连接的活动挡板8可在滤袋4来回震动的时候在固定挡板10内来回深缩,防止灰尘进入除尘器主体1上端,在清灰的同时,启动出尘架5内的旋转翻板6,可将灰尘带出,防止灰尘过多,在出尘口堆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