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59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纯溶液。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污水处理厂:有人调查100多座大处理厂,一半晒太阳呢,还有资金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的,普遍效率不足70%,低的只有40%。污水处理成本能耗情况:基本都是高能耗、低效率。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

污水现在直接利用情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污水的直接利用已成为可能,使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对城市原生污水进行利用。所谓原生污水就城市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或者是工业废水,现阶段的利用方法是原生污水直接进入污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换热,在消耗少量电力的情况下为城市建筑物室内制冷供暖。污水再利用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克服:堵塞,腐蚀,换热效率。

污水源热泵系统是有污水换热器和污水源热泵两部分构成。城市原生污水直接进入污水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换取的热量由污水源热泵内部的热泵做功传递到室内。对城市原生污水再利用,优点是:节能环保,无污染。

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宜采用初沉池预处理。

主要作用: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使细小的固体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强化了固液分离效果。对胶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质效果。减缓水质变化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有些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将部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初沉池,发挥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胶体态有机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还可在初沉池前投加含铁混凝剂,强化除磷效果。含铁的初沉池污泥进入污泥消化系统后,还可提高产甲烷细菌的活性,降低沼气中硫化的含量,从而既可增加沼气产量,又可节省沼气脱硫成本。

影响因素:表面负荷表面负荷增加,可影响悬浮物的有效沉降,使悬浮物的去除率下降,水力负荷率一般取0.6-1.2m3/(m2·h)为宜。废水性质,新鲜程度新鲜的污水沉淀后去除率较高,废水新鲜程度又取决于污水管道的长短、泵站级数等,此外缺氧的高浓度工业废水易于腐败变质。固体物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废水中的固体物粒大、形状规则、相对密度大时沉降较快。温度废水温度降低、水中悬浮物黏滞度增加,例如悬浮物在27℃时比10℃时沉降快50%。然而水温高也会加速污水的腐败、厌氧发酵,出液的密度差减少,不利于颗粒物下沉,从而降低悬浮物的沉降性能。故应综合这两个因素并结合污水网管系统具体状况一起分析。操作因素前道工序如格栅井或沉砂池的运行状况可直接影响初沉池的运行。若前道工序运行不好会加重初沉池的负荷,并降低去除效果。在二沉池污泥和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进入初沉池的处理系统中,应特别注意使污泥均匀、稳定地进入。切忌间隙、冲击式投加,否则会使初沉池超负荷运行,腐化污泥数量亦大大增加,影响到固体的去除,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一些污水厂常用的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机由于只有一个大梁,或S形两个大梁且底部固定有滑轮,池底只设计有一个排泥管道,长期使用且快速旋转的情况下,大梁及各部件配合稳固性差,排泥管道若有堵塞则刮泥效果就差,整个水池中只有一部刮泥机,部件若损坏只能停机清理完池底水才能更换,给维修人员带来无尽的麻烦,也给污水处理厂带来成本上的增加。对大型钢铁等板性污泥刮吸时,常常出现刮吸泥机行走过快,会影响污泥的正常沉淀,过慢,钢铁厂的污泥沉淀会过板过硬,刮吸泥机会刮不动,吸不到泥,行走机超负荷运行,刮泥阻力大,消耗功率大,运行成本高,甚至会出现烧坏电机现象,易发生事故。其中心导流筒为直筒状,稳流性能较差,刮板多采用垂直于沉淀池底面的形式,刮泥旋转时产生的应力较大,造成较大的能耗,并且由于刮板为直板,插入污泥的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弯折或者损坏,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大梁为垂直设置的四组,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设计寿命100年,池底相应的设计有四条排泥管道,大梁的两侧以脚踏板为起始位置向以倾斜角度为9度对称设置有拉杆,拉杆下端与直吸泥管固定在一起,加强了直吸泥管使用强度,在直吸泥管的底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刮泥板,用于刮动池底淤泥,出泥管系统由头部的弯吸泥管和直吸泥管连接,由水风箱和虹吸系统及潜水泵控制的弯吸泥管和直吸泥管将淤泥抽入环形槽内,最终由环形槽下方水池内壁贯通的水道排出,而水面上的泡沫和漂浮的杂物则由挡板刮动由其下方的出水口排出,解决了对大型钢铁等板性污泥刮吸时,常常出现刮吸泥机行走过快,会影响污泥的正常沉淀,过慢则污泥沉淀会过板过硬,刮吸泥机会刮不动,吸不到泥,行走机超负荷运行,刮泥阻力大,设备损坏严重需要定期维修更换,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由栏杆1、行走端梁2、弯吸泥管4、直吸泥管5、大梁6、出泥管系统7、虹吸系统10、水风箱11、中心支座12、稳流筒13、浮渣刮板19、脚踏板20、浮渣小刮板21和潜水泵2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支座12位于水池的中心位置水泥台上,大梁6一端固定设置于中心支座12上,另一端通过行走端梁2与水池顶部环形运动轨道相连接,在水也内壁顶沿下12cm处环绕固定设有L形固定架,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挡板3,在挡板3上方大梁6上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浮渣小刮板21,所述的大梁6为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大梁6间隔60cm,二者之间还铺设有首尾一体的脚踏板20,大梁6的一侧以倾斜7度并通过多个间隔1650cm的支架18固定设有浮渣刮板19,在脚踏板20底部大梁6通过十七个吊架8与U形卡15、M8螺母16和弹垫17设有出泥管系统7,其出泥管系统7由头部的弯吸泥管4和七个竖向的用连接角钢9连接的直吸泥管5构成,大梁6的两侧以脚踏板20为起始位置向以倾斜角度为9度对称设置有拉杆14,拉杆14下端与直吸泥管5固定在一起,在直吸泥管5的底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刮泥板,三角形刮泥板与水池底部相距8cm,在水池中心位置水泥台外壁设置有一个深度150cm,宽为70cm的环形槽,在环形槽的下方水池内壁设有一个贯通的水道,水道的进水口位置处水池内壁固定设有一个稳流筒13,所述的出泥管系统7的尾部通过电磁阀23与水风箱11连接,水风箱11设于环形槽内,水风箱11通过虹吸系统10和电磁阀23与潜水泵22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水池内径为30000cm,池顶到池底深4000cm。

所述的水池中心位置的水泥台直径为2500cm。

所述的行走端梁2为一个滑轮并固定有一个小型电机。

所述的大梁6为垂直贯通的四组,其大梁6外侧还设有栏杆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大梁6为垂直设置的四组,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设计寿命100年,池底相应的设计有四条排泥管道,大梁6的两侧以脚踏板20为起始位置向以倾斜角度为9度对称设置有拉杆14,拉杆14下端与直吸泥管5固定在一起,加强了直吸泥管5使用强度,在直吸泥管5的底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刮泥板,用于刮动池底淤泥,出泥管系统7由头部的弯吸泥管4和直吸泥管5连接,由水风箱11和虹吸系统10及潜水泵22控制的弯吸泥管4和直吸泥管5将淤泥抽入环形槽内,最终由环形槽下方水池内壁贯通的水道排出,而水面上的泡沫和漂浮的杂物则由挡板3刮动由其下方的出水口排出。

旋转式刮泥装置主要用于给水或排水工程中30m池径的辐流式沉淀池。处理量大、可节省占地面积。该设备刮泥、吸泥、刮浮渣同时进行,能耗少,比同规格设备节电50%左右。边旋转运动边抽吸污泥,排出的活性污泥浓度高,排泥效果好。刮板式吸口构造简单,不易塞堵,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适应性强,易实现全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栏杆1、行走端梁2、挡板3、弯吸泥管4、直吸泥管5、大梁6、出泥管系统7、吊架8、连接角钢9、虹吸系统10、水风箱11、中心支座12、稳流筒13、拉杆14、U形卡15、M8螺母16、弹垫17、支架18、浮渣刮板19、脚踏板20、浮渣小刮板21、潜水泵22、电磁阀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

一种大型污水初沉池用的旋转式刮泥装置,由栏杆1、行走端梁2、弯吸泥管4、直吸泥管5、大梁6、出泥管系统7、虹吸系统10、水风箱11、中心支座12、稳流筒13、浮渣刮板19、脚踏板20、浮渣小刮板21和潜水泵22组成;所述的中心支座12位于水池的中心位置水泥台上,水池内径为30000cm,池顶到池底深4000cm,所述的水池中心位置的水泥台直径为2500cm,大梁6一端固定设置于中心支座12上,另一端通过行走端梁2与水池顶部环形运动轨道相连接,所述的行走端梁2为一个滑轮并由轴与一侧的小型电机连接,在水也内壁顶沿下12cm处环绕固定设有L形固定架,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挡板3,在挡板3上方大梁6上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浮渣小刮板21,所述的大梁6为对称设置的两组,两组大梁6间隔60cm,二者之间还铺设有首尾一体的脚踏板20,大梁6的一侧以倾斜7度并通过多个间隔1650cm的支架18固定设有浮渣刮板19,在脚踏板20底部大梁6通过十七个吊架8与U形卡15、M8螺母16和弹垫17设有出泥管系统7,其出泥管系统7由头部的弯吸泥管4和七个竖向的用连接角钢9连接的直吸泥管5构成,大梁6的两侧以脚踏板20为起始位置向以倾斜角度为9度对称设置有拉杆14,拉杆14下端与直吸泥管5固定在一起,在直吸泥管5的底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刮泥板,三角形刮泥板与水池底部相距8cm,在水池中心位置水泥台外壁设置有一个深度150cm,宽为70cm的环形槽,在环形槽的下方水池内壁设有一个贯通的水道,水道的进水口位置处水池内壁固定设有一个稳流筒13,所述的出泥管系统7的尾部通过电磁阀23与水风箱11连接,水风箱11设于环形槽内,水风箱11通过虹吸系统10和电磁阀23与潜水泵22连接在一起。

在工作时,大梁6由设置于中心支座12上的电机带动做360度旋转,为保证整个大梁6能顺利运转,大梁6另一端通过水池顶部环形运动轨道由行走端梁2的小电机运转带动,大梁6的一侧以倾斜7度并通过多个间隔1650cm的支架18固定设有浮渣刮板19,拉杆14下端与直吸泥管5固定在一起,在直吸泥管5的底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刮泥板进行刮泥作业,与此同时,头部的弯吸泥管4和直吸泥管5将淤泥吸出经出泥管系统7并通过虹吸系统10和电磁阀23控制的潜水泵22送入水风箱11,最终由水池内壁设有一个贯通的水道排出,漂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和泡沫则由挡板3下方的出水口排出。为增强刮泥装置的使用寿命,整个刮泥装置由四组相互垂直固定于水池的中心水泥台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