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压缩袋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98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压缩袋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压缩袋笼。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除尘技术是当前环保领域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课题。除尘设备种类多样,其中袋式除尘器为应用最多的一种,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应性强、处理风量大,能较好的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进而为许多工矿企业选择作为其除尘工程的主要结构。其中,袋笼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其主要用于支撑滤袋的结构,要求具备通风透气性、结构稳定性,而现有袋笼结构固定、体积庞大,不便于拆装、运输以及收纳,尤其当需要进行袋笼改造时,因为其占用空间大,运送起来十分麻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袋笼结构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压缩的袋笼结构,通过压缩袋笼,使其体积变小,更好的控制其占用空间,进而为袋笼运送带来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压缩袋笼,其由两片半开围笼组成,两片半开围笼开口相对并相互活动连接形成柱状框架,半开围笼之间通过分布在其侧边上的连杆活动连接,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转动的铰接在半开围笼侧边上,基于连杆的活动连接,两半开围笼可被相互拉开形成袋笼,也可被压缩合并,减少占用空间。

较佳的,半开围笼由复数根可伸缩的支撑架平行排列组成,可伸缩支撑架使得袋笼可轴向伸缩,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相邻的支撑架间对应高度通过横杆进行固定连接。

较佳的,支撑架由复数段逐级套接的多根空心管组成,空心管一端开口收紧,相邻平行的空心管间通过固接在开口收紧一端上的横杆进行固定连接。

较佳的,同一根支撑架上的多根空心管通过各自侧壁上的凹槽相互限位,进而避免空心管相对转动影响袋笼稳定性。

较佳的,横杆为扁平连接杆结构,横杆的扁平面与袋笼轴线方向垂直,同一半开围笼中同一高度的横杆依次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横杆的一体设计进一步加固袋笼的稳定性。

较佳的,半开围笼由三根支撑架平行排列形成,相邻两根支撑架通过横杆进行连接,同一高度的横杆间夹角为120︒,两片半开围笼活动连接形成六棱柱形袋笼。

较佳的,半开围笼侧边上突出复数个与袋笼轴线平行的固定片,螺栓穿过扁平的连杆后固定在固定片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将两片半开围笼开口相对的进行压缩,还可以对组成半开围笼的支撑架进行径向伸缩,减小了袋笼占用空间,更有利于袋笼的运输与收纳,同时,限位凹槽以及一体结构横杆的设计,可有效保证袋笼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袋笼展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袋笼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袋笼压缩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可压缩袋笼,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由两片半开围笼1组成,两片半开围笼1开口相对并相互活动连接形成柱状框架。半开围笼1之间通过分布在其侧边上的连杆2活动连接,连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3可转动的铰接在半开围笼1侧边上,并可分别绕螺栓3在半开围笼1表面转动。由于连杆2的连接,当两片半开围笼1分别受到相反方向径向拉力作用时,连杆2撑开半开围笼1形成袋笼,如图1所示,而需要收纳时,可对两片半开围笼1进行错位压缩,来减少其占用空间,如图3所示。

进一步,半开围笼1由复数根可伸缩的支撑架4平行排列组成,相邻平行的支撑架4间对应高度通过横杆5进行固定连接,采用可伸缩支撑架4能实现轴向压缩袋笼,以进一步减小其占用空间。具体的,支撑架4由复数段逐级套接的多根空心管41组成,空心管41一端开口收紧,使得支撑架4被轴向拉开时,轴向相邻空心管41间可卡接固定,相邻平行的空心管41间通过固接在开口收紧一端上的横杆5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同一根支撑架4上的多根空心管41通过各自侧壁上的凹槽相互限位,进而避免同一根支撑架4上多根空心管41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整个袋笼结构稳定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横杆5结构的限定来保证整个袋笼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架4间的横杆5可以为扁平连接杆结构,横杆5的扁平面与袋笼轴线垂直,同一半开围笼1中同一高度的横杆5依次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半开围笼1侧边上突出复数个与袋笼轴线平行的固定片6,螺栓3穿过扁平的连杆2后固定在固定片6上,更进一步,还可在螺栓3穿过固定片6后的另一头上固定一螺母,防止螺栓3脱落。

本实施例中半开围笼1由三根支撑架 4平行排列形成,相邻两根支撑架4通过之间的横杆5进行连接,同一高度的横杆5间夹角固定为120︒,三根支撑架4间的两根横杆为一体结构,当袋笼的两个半开围笼1受到相反方向拉力作用时,袋笼撑开形成六棱柱形袋笼;当袋笼的两个半开围笼1被压缩时,袋笼被压缩形成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棱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