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978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



背景技术:

澄清设备按泥渣工作时的状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泥渣与原水密切接触,不断循环使水中杂质与泥渣相互凝聚、吸附。这类称作循环泥渣型澄清池。如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第二类是在池内一定深度形成一个泥渣层,原水中的杂质是在原水通过此泥渣过程中被凝聚、吸附和分离的。这类称作悬浮泥渣型澄清池,属于这一类的有悬浮式和脉冲式澄清池等。

目前,公开号为CN17152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澄清池,它包括有池体构筑物,其中部设有第二反应室筒体,上部设有清水出水槽,其主要特点是还包括有在第二反应室内部设有的第一反应室筒体其底部为封闭结构。使第一反应室与泥斗相互隔开,避免进水压力、水量和水温等因素的变化对泥渣层的影响。在池体构筑物上设有射流器,射流器的喉管通入第一反应室筒体的底部,射流器的泥渣吸入管通入泥斗。第一反应室筒体的下方设有第一反应室放空管。

这种机械搅拌澄清池虽然可以将污泥与清水分离,但是分离出来的污泥在池体底部沉淀,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堆积堵塞泥渣吸入管,导致泥渣无法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其具有将池体底部沉淀的泥渣及时排出,防止其堵塞排泥管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池体、设置池体内的中心反应筒、设置在池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中心反应筒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污泥区,污泥区呈圆锥状;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刮板装置,刮板装置包括若干刮泥板,刮泥板与污泥区侧壁之间设有橡胶刮板,橡胶刮板与污泥区侧壁贴合,污泥区侧壁底部设有排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过处理后,污水中的污泥沉降到污泥区,污泥区呈圆锥状,使得污泥沿污泥区侧壁滑落到污泥区底部,通过排泥管排出。刮泥板和橡胶刮板由搅拌轴带动,橡胶板刮擦污泥区侧壁,将污泥从排泥口排出,防止污泥沉积堵塞排泥口。并且橡胶刮板与污泥区侧壁的摩擦力较小,减轻了对刮泥板和污泥区侧壁的磨损。

进一步设置:所述刮泥板与搅拌轴之间设有套设在搅拌轴上的连接架,连接架包括套设在搅拌轴上的套筒、环绕设置在套筒上的支架,支架与刮泥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板通过连接架与搅拌轴连接,并由搅拌轴带动转动。刮泥板与支架铰接,避免了刮泥板与支架刚性连接,减小了刮泥板与支架在转动过程中折断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心反应筒内壁设有第一稳定架,第一稳定架与搅拌轴转动连接,池体内壁底部设有第二稳定架,搅拌轴底端与第二稳定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稳定架稳定搅拌轴中间位置,第二稳定架稳定搅拌轴底端,这样可以减轻由于搅拌轴太长在转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使得搅拌轴转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水管一端连通至中心反应筒,另一端设有管道混合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道混合器加入絮凝剂,使得絮凝剂与进水管中的污水混合更加充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以往在池体中加入絮凝剂,絮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充分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顶部并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搅拌桨位于中心反应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使得絮凝剂与污水混合更加充分。

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心反应筒底部呈截锥形,且开口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反应筒底部较小的开口,可以减少污水从开口处的流出量。污水通过搅拌桨转动提升,进入到中心反应筒中间部分,使得絮凝剂与污水更加充分的反应。

进一步设置:所述中心反应筒外设有外套筒,外套筒底部呈倒截锥状,开口逐渐变大构成絮凝区;所述中心反应筒侧壁上设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将中心反应筒与外套筒连通,导流孔位于搅拌桨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和絮凝剂在中心反应筒内充分反应后,通过导流孔进入外套筒,并在外套筒底部的絮凝区将污泥与水分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套筒与池体侧壁之间由下而上依次设有沉淀区、PP斜管、澄清区、清水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由絮凝区进入沉淀区,污水在沉淀区进一步将污水中残留的杂质沉淀。然后进入PP斜管,PP斜管增大与污水中杂质的接触面积,使得污水中的杂质进一步得到分离。最后污水在澄清区进一步得到澄清,并最终进入清水区,,通过与清水区连通的排水管排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澄清区与清水区之间设有溢流堰,溢流堰顶部边沿设有呈倒三角的溢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澄清区中最顶层的清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区,溢流口呈倒三角设置,可以使得澄清区的清水缓缓溢出,减轻水面波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装置通过在搅拌轴底端设置橡胶刮板,减小了与污泥区侧壁的摩擦力,延长了橡胶刮板和污泥区的使用寿命,并且使得刮泥板和橡胶刮板转动更加顺畅,同时也避免了污泥在池体底部淤积堵塞排泥口。2、本装置设置有反应区、絮凝区、沉淀区、PP斜管和澄清区,使得污水可以得到充分过滤,高效环保。3、本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污泥区;3、中心反应筒;31、导流孔;4、搅拌装置;41、搅拌轴;42、驱动电机;43、减速机;44、搅拌桨;5、刮板装置;51、刮泥板;52、橡胶刮板;6、连接架;61、套筒;62、支架;7、第一稳定架;8、第二稳定架;9、进水管;91、管道混合器;10、外套筒;11、沉淀区;12、PP斜管;13、澄清区;131、溢流堰;132、溢流口;14、清水区;15、出水管;16、排泥;17、絮凝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池体1,池体1底部呈圆锥形状,池体1内底部设有污泥区2,池体1内设有中心反应筒3,中心反应筒3位于污泥区2上方。中心反应筒3内设有搅拌装置4,搅拌装置4包括设置在中心反应筒3内的搅拌轴41,搅拌轴41底端设有刮板装置5。污泥区2侧壁底部设有排泥管16,搅拌轴41带动刮板装置5转动,将沉积在中心反应筒3底部的污泥排到排泥管16中,由排泥管16排出池体1。

如图1所示,刮板装置5包括倾斜设置的刮泥板51、设置在刮泥板51与污泥区2侧壁之间的橡胶刮板52,橡胶刮板52固定设置在刮泥板51上,并贴合污泥区2侧壁。橡胶刮板52可以减小刮板装置5与污泥区2侧壁的摩擦力。搅拌轴41与刮板装置5之间设有连接架6,搅拌主轴与刮板装置5通过连接架6连接。

如图1所示,连接架6包括套设在搅拌轴41上的套筒61,套筒61上环绕设有支架62,支架62与刮泥板51铰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刮泥板51与支架62刚性连接,降低刮泥板51与支架62在转动过程中折断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中心反应筒3内设有第一稳定架7,第一稳定架7与中心反应筒3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与搅拌轴41转动连接。池体1底部设有第二稳定架8,第二稳定架8固定设置在中心反应筒3底部,并与第二稳定架8转动连接。如此设置,第一稳定架7给搅拌轴41中部提供支撑,第二稳定架8给搅拌轴41底端提供支撑,解决了搅拌轴41太长,在转动过程中不稳定的问题。

如图1所示,池体1左侧设有进水管9,进水管9右端设有管道混合器91,将絮凝剂与污水混合完全。进水管9左端与中心反应筒3底部连通,将污水通进中心反应筒3内。

如图1所示,搅拌装置4包括设置在池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与搅拌轴41之间设有减速机43,搅拌轴41上设有搅拌桨44,搅拌桨44位于第一稳定架7下方。驱动电机42驱动搅拌桨44转动,使得污水与絮凝剂在中心反应筒3内搅拌反应充分。

如图1所示,中心反应筒3底部呈截锥形,并且开口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减少污水从开口处的流出量,由旋转的搅拌桨44将污水提升,使污水与絮凝剂在中心反应筒3内反应完全。

如图1所示,中心反应筒3外设有外套筒10,外套筒10底部呈倒截锥状,并且开口逐渐变大构成絮凝区17。中心反应筒3侧壁上设有若干导流孔31,导流孔31环绕设置在中心反应筒3侧壁上,全部导流孔31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位于搅拌桨44上方。导流孔31将中心反应筒3和外套筒10连通,使得在中心反应筒3内的污水排到外套筒10内。

如图1所示,外套筒10与池体1侧壁之间由下而上依次设有沉淀区11、PP斜管12、澄清区13、清水区14,澄清区13与清水区14之间设有溢流堰131,溢流堰131顶部边沿设有溢流口132,溢流口132呈倒三角形设置,池体1侧壁上设有与清水区14连通的出水管15,将处理好的清水从出水管15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污水在管道混合器91处与絮凝剂混合,并由进水管9进入中心反应筒3内。驱动电机42驱动搅拌轴41转动,使得污水和絮凝剂在中心反应筒3内混合完全。中心反应筒3内的污水由导流孔31进入外套筒10,在外套筒10底部絮凝。然后污水依次通过沉淀区11、PP斜管12、澄清区13,并由溢流堰131进入清水区14,出水管15将清水区14内的清水排出。刮板装置5将沉淀在外套筒10底部的污泥从排泥管16排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