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烃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97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加工行业硫酸烷基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酸烃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利用低碳烯烃和异烷烃在酸催化作用下生成高辛烷值烷基化油,是具有较高辛烷值的理想汽油调和组分,硫酸烷基化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烃类与浓硫酸以一种粘稠的乳浊液形式存在,闪蒸后的气态烃相形成气泡包裹在酸与液态烃相中不易分离出来,气态烃相的分离时间点和分离效果直接影响着硫酸与液态烃相的分离,同时如果气态烃相带液也会影响后续制冷压缩机的操作。在理想的烷基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反应产物完全分离形成气态烃相、液态烃相以及硫酸三相。要实现三相的完全分离需要足够的停留时间或通过强化酸烃分离的方法保证烷基化反应产物中的三相完全分离。

中国专利CN201120050932.9公开了一种用于烷基化反应的硫酸分离器。硫酸分离器包括串联的酸洗槽和碱洗槽,酸洗槽和碱洗槽之间串联有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能够减少酸洗槽出口烷基化产品携带的硫酸量,减少消耗。但该旋流分离器设置于酸洗槽和碱洗槽之间,主要用于强化酸洗后反应产物与硫酸的液液两相分离,不能满足硫酸烷基化反应产物完全分离形成气态烃相、液态烃相以及硫酸三相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实现气态烃相、液态烃相以及硫酸三相的良好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酸烃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烃分离器主要由一个卧式罐体和两个立式升气筒组成,整体呈“凹”字形结构,两个立式升气筒平行地设于卧式罐体两端且位于卧式罐体同一侧,其中一端的立式升气筒为进口升气筒,另一端的立式升气筒为出口升气筒;卧式罐体中部设有溢流挡板,溢流挡板将卧式罐体内部空间分为上部连通的酸侧腔体和烃侧腔体,进口升气筒与酸侧腔体相连通,出口升气筒与烃侧腔体相连通。

所述的进口升气筒的顶部设有反应产物进口,其底部与卧式罐体的酸侧腔体连通;出口升气筒的顶部设有气态烃相出口,其底部与卧式罐体的烃侧腔体连通。

所述的卧式罐体的酸侧腔体底部设有酸相出口,烃侧腔体底部设有液态烃相出口。

为了进一步降低气态烃相携带液体的几率,更好的实现三相分离,在出口升气筒上部设置有破沫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硫酸烷基化反应产物完全分离形成气态烃相、液态烃相以及硫酸三相;

2)反应产物在酸烃分离器内横向移动,气态烃相自入口到出口的移动过程中有利于液滴分离,分离形成的气态烃相不带液;

3)本实用新型酸烃分离器使用卧式结构,较立式酸烃分离器切线高度低,能有效降低反应器和管线的布置标高,从而降低循环泵扬程,降低能耗;

4)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酸烃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卧式罐体,2-进口升气筒,3-反应产物入口,4-气态烃相出口,5-破沫网,6-出口升气筒,7-液态烃相出口,8-烃侧腔体,9-溢流挡板,10-酸相出口,11-酸侧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酸烃分离器主要由卧式罐体1、进口升气筒2和出口升气筒6组成,整体呈“凹”字形结构,两个升气筒平行地设于卧式罐体1的两端且位于卧式罐体同一侧;卧式罐体1中部设有溢流挡板9,溢流挡板9将卧式罐体1内部空间分为上部连通的酸侧腔体11和烃侧腔体8,酸侧腔体11底部设有酸相出口10,烃侧腔体8底部设有液态烃相出口7;进口升气筒2的顶部设有反应产物进口3,其底部与卧式罐体1的酸侧腔体11连通;出口升气筒6的顶部设有气态烃相出口4,其上部、气态烃相出口4的下方设有破沫网5,其底部与卧式罐体的烃侧腔体8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自烷基化反应器生成的酸烃混合物由反应产物入口3进入入口升气筒2,酸烃混合物沿入口升气筒2自上而下到达卧式罐体1酸侧腔体11的底部;酸侧腔体11底部较大空间为酸烃混合物提供了足够的停留时间和分离空间,实现了气态烃相与液相的分离,分离出的烃类气体沿出口升气筒6自下而上由气态烃相出口4引出,在上升的过程中,夹带的液体受重力作用自行分离掉落,减少了烃类气体带液的可能性,同时出口升气筒6内设置的破沫网5进一步降低了气体带液的可能。酸侧腔体11底部的酸烃混合物在经过了足够时间的静置分离后实现酸烃的上下分层,处于上层的较轻的液态烃相翻越溢流挡板9进入烃侧腔体8,并由液态烃相出口7引出,处于下层的较重的硫酸则由酸相出口10引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