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Ox气体的氧化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9181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NOx气体的氧化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由于在大气中易于形成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以及破坏臭氧层,因此是危害最大、最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我国是NOx气体排放大国,NOx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也相当严重。譬如近年来,频频爆发于全国各地的雾霾就是明证。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及排放量,是我国环境保护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火力发电站和其它石化燃料的燃烧等,其贡献率可达50%以上,这类气体排放时温度较高,通常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cudtion,SCR)处理,所用的还原剂包括NH3或一些烃类;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大量采用硝化/亚硝化反应的精细化工及制药等行业、硝酸制造等基本工业过程产生的工业NOx废气,其贡献率达30%以上。与燃煤电厂排放的含NOx烟气不同,化工、制药等工厂排放的工业NOx废气总量较少,但排放浓度高,瞬间浓度可达到20000ppm,对排放周边局部区域的环境污染严重,因而对这类NOx废气的治理更是迫在眉睫。

这类废气的主要特点有:(1)氧气含量高,可达到20%左右,几乎与空气相同;(2)水汽含量高,可达到饱和湿含量;其水汽部分来自于空气,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反应系统;(3) NOx氧化度低,部分企业排放废气中NOx氧化度(NO2/NOx之比)可低于10%;(4)常温、常压排放;(5)精细化工厂、制药厂废气呈非连续、间歇性排放,主要是由于这类企业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过程为间歇式生产工艺。

由于其与燃煤烟气排放特征的差异,常用的高温条件下以氨(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x脱除技术(NH3-SCR)并不适合,而常温常压操作、对NOx浓度波动不敏感并且可回收(亚)硝酸盐的碱液吸收法更适合工业NOx废气的处理。基于此,我们发明一种模块化NOx气体的氧化吸收装置,该装置利用O2将NOx气体中的NO氧化成NO2,然后利用加有氧化剂(如H2O2、HNO3、KMnO4、NaClO2、NaClO等)或还原剂(如CO(NH2)2、Na2SO3、(NH4)2SO3、Na2S或Na2S2O3等)的碱液来吸收NO2,由于吸收前先让O2与NOx中的NO充分反应,提高了NOx气体的氧化度,所以它能有效吸收精细化工厂或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NOx气体,减少直至消除NOx气体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NOx气体吸收装置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足等问题,为市场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的NOx气体氧化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反应釜和吸收罐等,在吸收罐的罐盖上设置了氧气进气管、混合气进气管和出气管。氧气进气管的末端伸入吸收罐中下部,另一端与连接氧气站或氧气瓶的Y型气管Ⅰ的主管相连。混合气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吸收罐内的气体分布器相连。出气管的进气口置于吸收罐中上部。在反应釜和吸收罐之间设置了气体混合反应室,该气体混合反应室的进气端设置Y型气管Ⅱ,其一只支管连接反应釜的排气口,另一只支管与连接氧气进气管的Y型气管Ⅰ的支管相连。气体混合反应室的出气端与吸收罐罐盖上的混合气进气管相连。

随着反应釜内棕红色的NOx气体(氧化度通常低于10%)通过管道进入反应釜,即可打开氧气站或氧气瓶的减压阀向系统中通入氧气,由于通入吸收罐的氧气进气管位于吸收液液面以下,氧气要进入吸收罐还需克服一定高度的吸收液产生的压力,而通入反应罐的氧气则马上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又因为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差为1,所以通入氧气后并没有增加反应罐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是说并不会使反应罐内的压力增加,所以通入的氧气将优先进入反应罐与NO反应直至NO耗尽,调节氧气瓶的减压阀保持氧气稍微过量,这时可以观察到吸收罐中的氧气进气管有气泡冒出(氧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较小)。这部分过量的氧气将进入吸收罐的液面之上并将其内的空气排出。而在混气罐中反应生成的NO2气体则通过气体分布器进入碱性吸收液(气体分布器的作用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在经过充分吸收后则可能生成少量的NO,这部分NO还未来得及从吸收液中逸出即与吸收液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反应进而被吸收。即使氧化剂/还原剂浓度不够,NO从吸收液中逸出(NO气体在纯碱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进入吸收罐内的气相之中,它还是会与那里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NO2,这时,我们只需在吸收罐的出口端再接一套NOx气体吸收装置即可。该系统采用氧气氧化和模块化设计,一方面是因为氧气的成本相比于其它氧化剂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企业NOx气体的排放量灵活扩展,因此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的NOx气体氧化吸收装置,该装置利用O2将NOx气体中的NO氧化成NO2,然后利用加有氧化剂(如H2O2、HNO3、KMnO4、NaClO2、NaClO等)或还原剂(如CO(NH2)2、Na2SO3、(NH4)2SO3、Na2S或Na2S2O3等)的碱液来吸收NO2,由于吸收前先让O2与NOx中的NO充分反应,提高了NOx气体的氧化度,所以它能有效吸收化工企业或制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NOx气体,减少直至消除NOx气体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气体混合反应室,2为出气管,3为碱性吸收液,4为气体分布器,5为吸收罐,6为Y型气管Ⅱ,7为Y型气管Ⅰ,8为罐盖,9为混合气进气管,10为氧气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NOx气体的氧化吸收装置是由反应釜和吸收罐等组成,在吸收罐5的罐盖8上设置了氧气进气管10、混合气进气管9和出气管2。氧气进气管10的末端伸入吸收罐5中下部,另一端与连接氧气站或氧气瓶的Y型气管Ⅰ7的主管相连。混合气进气管9的出口端与吸收罐5内的气体分布器4相连。出气管2的进气口置于吸收罐5中上部。在反应釜和吸收罐5之间设置了气体混合反应室1,该气体混合反应室1的进气端设置Y型气管Ⅱ6,其一只支管连接反应釜的排气口,另一只支管与连接氧气进气管10的Y型气管Ⅰ7的支管相连,气体混合反应室1的出气端与吸收罐5罐盖8上的混合气进气管9相连。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向吸收罐5中加入加有氧化剂/还原剂的碱性吸收液3,直至液面淹没整个气体分布器4和氧气进气管10在吸收罐5内的出口,并保证吸收罐5的出气管2从吸收罐5内液面之上的气相中引出。随着反应釜内棕红色的NOx气体(氧化度通常低于10%)通过管道进入混合反应室1,即可打开氧气站或氧气瓶的减压阀向系统中通入氧气,由于通入吸收罐5的氧气进气管位于吸收液液面以下,氧气要进入吸收罐还需克服一定高度的吸收液产生的压力,而通入反应罐5的氧气则马上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又因为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差为1,所以通入氧气后并没有增加反应罐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是说并不会使反应罐内的压力增加,所以通入的氧气将优先进入反应罐与NO反应直至NO耗尽,调节氧气瓶的减压阀保持氧气稍微过量,这时可以观察到吸收罐中的氧气进气管有气泡冒出(氧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较小)。这部分过量的氧气将进入吸收罐5的液面之上并将其内的空气排出。而在反应釜中反应生成的NO2气体则通过气体分布器4进入碱性吸收液3(气体分布器的作用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在经过充分吸收后则可能生成少量的NO,这部分NO还未来得及从吸收液中逸出即与吸收液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反应进而被吸收。即使氧化剂/还原剂浓度不够,NO从吸收液中逸出(NO气体在纯碱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进入吸收罐5内的气相之中,它还是会与那里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NO2,这时,我们只需在吸收罐的出口端再接一套NOx气体吸收装置即可。该系统采用氧气氧化和模块化设计,一方面是因为氧气的成本相比于其它氧化剂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企业NOx气体的排放量灵活扩展,因此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实施例1:

取200ml工业级乙二醛溶液(浓度约为40%),将其加入浸入水浴锅的三口烧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3ml 浓盐酸并将反应系统各个接口用高温真空脂密封好。控制水浴温度为50℃,打开旋钮,将准备好的95.33ml稀硝酸溶液逐滴加入乙二醛溶液中。升高水浴温度至63℃,待烧瓶中出现棕红色NOx气体,打开氧气瓶的减压阀向与三口烧瓶连接好的NOx气体氧化吸收系统中(吸收液采用加有H2O2的NaOH溶液)通入氧气并稍微过量,此时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棕红色气体颜色迅速变浅,吸收系统吸收瓶内的气体分布器周围布满了大量的气泡,经过一段时间后,吸收瓶内吸收液的颜色由透明的转变为黄色的溶液,而吸收瓶上方的气相中并没有棕红色的气体产生,表明乙二醛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x气体被完全吸收,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实施例2:

取20L工业级乙二醛溶液,将其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向其中加入300ml 浓盐酸并将反应系统各个接口用高温真空脂密封好。控制温度为50℃,打开旋钮,将准备好的9.5L稀硝酸溶液逐滴加入乙二醛溶液中。升高温度至63℃,待反应釜中出现棕红色NOx气体,打开氧气瓶的减压阀向与反应釜连接好的NOx气体氧化吸收系统中(吸收液采用加有H2O2的NaOH溶液)通入氧气并稍微过量,此时反应釜中棕红色气体颜色迅速变浅,吸收系统吸收罐5内的气体分布器4周围布满了大量的气泡,经过一段时间后,吸收罐内碱性吸收液3的颜色由透明的转变为黄色的溶液,而吸收罐5上方的气相中并没有棕红色的气体产生,表明乙二醛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x气体被完全吸收,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