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18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EPS装饰构件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 205701286 U的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该系统包括:下端带有出料口的搅拌机、用于放置构件且将构件移送的移动机构、一端位于出料口下端且另一端位于移动机构的末端的上方的传送带。虽然该系统实现了将涂料涂布在EPS装饰构件上,但是该系统存在的缺点为:

1)由于在搅拌机上仅开设有一个出料口,因此配置好的涂料会一推一堆的落在传送带上,由于传送带向上倾斜,因此一堆涂料堆放在传送带上,容易因重力作用二导致涂料滑落较多在地面上,导致工作环境杂乱,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涂料;

2)由于传送带输送的涂料被传送至移动机构顶部后,涂料直接落在EPS装饰构件上,实现将涂料涂布在EPS装饰构件上,因此会有大量涂料落入至移动机构下方,进一步导致工作环境杂乱,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涂料;且每次工作后,移动机构上有大量的涂料残留在移动机构表面上,导致传送带上较多干后的涂料,干后的涂料结成杂质且容易从移动机构上脱落,导致涂布过程中杂质黏贴在EPS装饰构件上,进而导致得到的EPS装饰构件产品质量低,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大量涂料沉积在移动机构上结成杂质而导致生产得到的EPS装饰构件质量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包括:搅拌机,其用于配置涂料;传送机,搅拌机的输出端与传送机的输入端连通,传送机包括漏斗和螺旋输送机,漏斗的大端为传送机的输入端,漏斗的小端与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通,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所在位置高于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所在位置,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为传送机的输出端;涂布机,其包括:涂布架,涂布架穿过有一用于输送EPS装饰构件的传送带,涂布架顶部固定有一供料组件,供料组件的输入端与传送机的输出端连通;在涂布架顶部固定有位于传送带上方的滚压组件,滚压组件包括滚压气缸,滚压气缸固定在涂布架的顶面上,滚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涂布架且连接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上转动地安装有一转动辊,转动辊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在第一安装架安装有能转动地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的连接处设置有限转组件,当外力作用于限转组件上时使第二安装架能相对第一安装架转动;当无外力作用于限转组件上时,限转组件限制第二安装架相对第一安装架转动,且能将第二安装架保持在与第一安装架垂直或平行的位置;在第二安装架远离第一安装架的端部上固定有一安装块,安装块穿过有与第二安装架平行的伸缩杆,伸缩杆穿过有一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与安装块固定,伸缩弹簧另一端与刷固定,伸缩杆远离第二安装架的端部固定有一刷,且当第二安装架保持在与第一安装架平行时刷紧贴传送带的表面;在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接料槽;供料组件包括滑轨,滑轨的导向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滑轨上滑动地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上固定有一喷出管,喷出管一端朝向转动辊,喷出管另一端连通至一软管一端,软管另一端连通至传送机的输出端,在涂布架上安装有移动气缸,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至滑动块;以及控制箱,搅拌机、螺旋输送机、传送带、滚压气缸以及移动气缸均电连接至移动气缸。

优选的是,限转组件包括:转动环,转动环穿过有一固定筒,固定筒一端与第一安装架固定,固定筒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第一安装架上开设有与固定筒连通的容纳腔;转动环内壁凹陷形成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在固定筒上开设有一与卡孔连通的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地设置有一能伸入至两相邻卡齿之间的卡舍,卡舍位于固定筒内的端部转动地连接有一滚轮,卡舍穿过有一位于固定筒内的卡紧弹簧,卡紧弹簧一端与固定筒内壁固定,卡紧弹簧另一端与卡舍位于固定筒内的端部固定;在第一限位块上穿过有一触发杆,触发杆位于固定筒内的端部固定至一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块,三角块一锐角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杆穿过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第一限位块固定,复位弹簧另一端与连接杆与三角块的连接处固定,三角块的斜面与滚轮相切;其中,当触发杆不受外力作用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三角块的大端斜面与滚轮相切,此时卡舍卡入至两相邻卡齿之间;当触发杆被外力挤压入固定筒内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三角块的小端斜面与滚轮相切,此时卡舍远离卡孔。

优选的是,在连接杆与触发杆的连接处连接有位于固定筒内的第二限位块,在固定筒内壁上固定有第三限位块,当三角块的小端斜面与滚轮相切时第三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紧贴;当三角块的大端斜面与滚轮相切时第三限位块到第二限位块有距离。

优选的是,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搅拌罐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排料管底部由管盖封闭,在管盖中心上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中心轴;在管盖上穿有至少两根与排料管连通的第一导料管,所有第一导料管所在处围成的圆以中心轴所在处为圆心,在排料管底部外套置有能相对排料管滑动的滑动管,在每一第一导料管外均套置有相对第一导料管滑动的第二导料管,所有第二导料管均与滑动管固定,在排料管外壁上固定有位于滑动管上方的安装环,排料管穿过一压紧弹簧,压紧弹簧一端与安装环固定,压紧弹簧另一端与滑动管固定;在中心轴上转动连接至一转动盘中心,在转动盘上开设有对应每一第二导料管的通孔,转动盘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在转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使转动盘上的每一通孔均与一第二导料管对准且连通,也能使转动盘封闭每一第二导料管;滑动管连接有一升降组件,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能使滑动管上的第二导料管到转动盘有距离,亦能使仅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保持第二导料管压紧在转动盘上;升降组件以及转动驱动组件均电连接至控制箱。

优选的是,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滑动管外壁上的永磁铁以及固定在安装环上方的电磁铁,电磁铁与永磁铁相对设置,电磁铁电连接至控制箱。

优选的是,转动驱动组件包括齿环、齿轮以及转动电机,齿环环绕地设置于转动盘外周,齿环边缘上设置有传动齿,传动齿啮合有齿轮,齿轮的中心连接至转动电机的转轴,转动电机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支撑搅拌罐的支撑架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螺旋输送机替代了现有技术的传送带,避免了因重力作用而导致涂料遗漏;

2)通过设置供料组件,实现了供料的同时将涂料撒满在EPS装饰构件上,保证了涂料布料均匀,进而提高了EPS装饰构件的涂料涂布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通过设置接料槽,实现了接住从传送带上跌落的涂料,避免了污染环境,也方便后续涂料的重复利用,减少了生产成本;

4)通过设置刷,实现了在涂布工作完成后,将刷转动至转动辊正下方,以将传送带表面的涂料刷除,避免了涂料干结成杂质进而影响EPS装饰构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EPS装饰构件的质量;

5)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连接方式,避免了因第二安装架和连接的刷阻碍转动辊的工作,同时又保证了转动后刷的清洗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且清洗时刷紧贴传送带,同时传送带启动,就能让刷扫过传送带全部表面,节约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EPS装饰构件上料系统,包括:搅拌机1,其用于配置涂料;传送机2,搅拌机1的输出端与传送机2的输入端连通,传送机2包括漏斗21和螺旋输送机22,漏斗21的大端为传送机2的输入端,漏斗21的小端与螺旋输送机22的输入端连通,螺旋输送机22的输出端所在位置高于螺旋输送机22的输入端所在位置,螺旋输送机22的输出端为传送机2的输出端;涂布机3,其包括:涂布架31,涂布架31穿过有一用于输送EPS装饰构件的传送带,涂布架31顶部固定有一供料组件32,供料组件32的输入端与传送机2的输出端连通;在涂布架31顶部固定有位于传送带上方的滚压组件33,滚压组件33包括滚压气缸331,滚压气缸331固定在涂布架31的顶面上,滚压气缸331的活塞杆穿过涂布架31且连接有第一安装架332,第一安装架332上转动地安装有一转动辊333,转动辊333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在第一安装架332安装有能转动地第二安装架34,第二安装架34与第一安装架332的连接处设置有限转组件35,当外力作用于限转组件35上时使第二安装架34能相对第一安装架332转动;当无外力作用于限转组件35上时,限转组件35限制第二安装架34相对第一安装架332转动,且能将第二安装架34保持在与第一安装架332垂直或平行的位置;在第二安装架34远离第一安装架332的端部上固定有一安装块36,安装块36穿过有与第二安装架34平行的伸缩杆37,伸缩杆37穿过有一伸缩弹簧38,伸缩弹簧38一端与安装块固定,伸缩弹簧38另一端与刷固定,伸缩杆37远离第二安装架34的端部固定有一刷39,且当第二安装架34保持在与第一安装架332平行时刷39紧贴传送带的表面;在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接料槽30;供料组件32包括滑轨(图中未示),滑轨的导向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滑轨上滑动地设置有滑动块322,滑动块322上固定有一喷出管323,喷出管323一端朝向转动辊333,喷出管323另一端连通至一软管324一端,软管324另一端连通至传送机2的输出端,在涂布架31上安装有移动气缸325,移动气缸325的活塞杆连接至滑动块322;以及控制箱(图中未示),搅拌机1、螺旋输送机22、传送带、滚压气缸331以及移动气缸325均电连接至移动气缸325。

如图2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限转组件35,限转组件35包括:转动环351,转动环351穿过有一固定筒352,固定筒352一端与第一安装架332固定,固定筒352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53,第一安装架332上开设有与固定筒352连通的容纳腔;转动环351内壁凹陷形成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354,在固定筒352上开设有一与卡孔连通的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地设置有一能伸入至两相邻卡齿354之间的卡舍355,卡舍355位于固定筒352内的端部转动地连接有一滚轮356,卡舍355穿过有一位于固定筒352内的卡紧弹簧357,卡紧弹簧357一端与固定筒352内壁固定,卡紧弹簧357另一端与卡舍355位于固定筒352内的端部固定;在第一限位块上穿过有一触发杆358,触发杆358位于固定筒352内的端部固定至一连接杆359一端,连接杆359另一端连接有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块360,三角块360一锐角端与连接杆359固定,连接杆359穿过有复位弹簧350,复位弹簧350一端与第一限位块353固定,复位弹簧350另一端与连接杆359与三角块360的连接处固定,三角块360的斜面与滚轮356相切;其中,当触发杆358不受外力作用时,在复位弹簧350的弹力作用下三角块360的大端斜面与滚轮356相切,此时卡舍355卡入至两相邻卡齿354之间;当触发杆358被外力挤压入固定筒352内时,在复位弹簧350的弹力作用下三角块360的小端斜面与滚轮356相切,此时卡舍355远离卡孔。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按动触发杆358的时候能够知道按压到的位置,在连接杆359与触发杆358的连接处连接有位于固定筒352内的第二限位块361,在固定筒352内壁上固定有第三限位块362,当三角块360的小端斜面与滚轮356相切时第三限位块362与第二限位块361紧贴;当三角块360的大端斜面与滚轮356相切时第三限位块362到第二限位块361有距离。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转动盘漏出的涂料分散出去,且为了避免因转动盘的转动导致转动盘与第二导料管之间缝隙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涂料随意遗漏,搅拌机1包括搅拌罐11,搅拌罐11底部连通有排料管12,排料管12底部由管盖封闭,在管盖中心上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中心轴13;在管盖上穿有至少两根与排料管12连通的第一导料管14,所有第一导料管14所在处围成的圆以中心轴13所在处为圆心,在排料管12底部外套置有能相对排料管12滑动的滑动管15,在每一第一导料管14外均套置有相对第一导料管14滑动的第二导料管16,所有第二导料管16均与滑动管15固定,在排料管12外壁上固定有位于滑动管15上方的安装环17,排料管12穿过一压紧弹簧18,压紧弹簧18一端与安装环17固定,压紧弹簧18另一端与滑动管15固定;在中心轴13上转动连接至一转动盘19中心,在转动盘19上开设有对应每一第二导料管16的通孔,转动盘19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在转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能使转动盘19上的每一通孔均与一第二导料管16对准且连通,也能使转动盘19封闭每一第二导料管16;滑动管15连接有一升降组件,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能使滑动管15上的第二导料管16到转动盘19有距离,亦能使仅在压紧弹簧18的作用下保持第二导料管16压紧在转动盘19上;升降组件以及转动驱动组件均电连接至控制箱。由于转动盘19与第二导料管16之间有缝隙而遗漏的涂料量是不可控的,而瞬间将第二导料管16与转动盘19分离只要时间控制好涂料漏出量是可靠的。当需要切换第二导料管16的开度时,控制箱首选控制升降组件,使得滑动管15带动第二导料管16上移,第二导料管16与转动盘19分离,然后通过转动驱动组件驱动转动盘19转动,实现开度调节,调节后控制升降组件,使得第二导料管16压紧在转动盘19上。

如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升降组件,且减少驱动所需消耗的能量,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滑动管15外壁上的永磁铁110以及固定在安装环17上方的电磁铁111,电磁铁111与永磁铁110相对设置,电磁铁111电连接至控制箱。通过压紧弹簧18的设置,实现了在电磁铁111断电后,电磁铁111与永磁铁110之前无吸附力,在压紧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导料管16自动压紧在转动盘19上,节约了电能的使用,更加经济环保;当电磁铁111通电后,永磁铁110被吸附,滑动筒上移。

如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转动驱动组件,且避免转动驱动组件妨碍滑动管15和运作,转动驱动组件包括齿环120、齿轮121以及转动电机122,齿环120环绕地设置于转动盘19外周,齿环120边缘上设置有传动齿,传动齿啮合有齿轮121,齿轮121的中心连接至转动电机122的转轴,转动电机122通过安装座123安装于支撑搅拌罐11的支撑架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