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0747发布日期:2018-09-04 22: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废气的分离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人体直接致癌,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的排放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VOC废气常规处理七种方法:(1)VOC废气处理技术——冷凝回收法;(2)VOC废气处理技术——热破坏法;(3)VOC废气处理技术——吸附法;(4)VOC废气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法;(5)VOC废气处理技术——变压吸附分离与净化技术;(6)VOC废气处理技术——氧化法;(7)VOC废气处理技术——液体吸收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方法中存在,操作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对废气在一个系统中循环单独吸附作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系统,每个吸附塔对吸附剂循环使用,三个吸附塔并列设置,降低整个吸附系统的占地空间,每个吸附塔对废气单独处理,并且多个吸附塔连续对废气处理,保证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吸附塔或者依次串联连接的多个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内部设有第一吸附填料层,所述吸附塔的排气口端设有第二吸附填料层;所述吸附塔的上下两侧连接吸附剂循环管路。

所述吸附塔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所述第一吸附塔下端的进气口端连接废气排出口,所述第一吸附塔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第二吸附塔的进气口端,所述第二吸附塔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第三吸附塔的进气口端;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内部设有第一吸附填料层,在每个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填料层上侧连接吸附剂进液管,在每个吸附塔的底部连接吸附剂出液管。

所述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吸附剂出液管,在所述吸附剂进液管与吸附剂出液管之间分别连接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

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吸附塔的底部,第二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三吸附塔的底部。

所述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吸附剂出液管,在所述吸附剂进液管与吸附剂出液管之间分别连接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还连通第二吸附塔的底部,第二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三吸附塔的底部。

在所述吸附剂进液管靠近吸附塔一端设有第一输液泵、第二输液泵和第三输液泵,在吸附剂进液管与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和第三储液箱之间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与第二吸附塔之间以及第二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与第三吸附塔之间均设置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出液管与第三吸附剂出液管之间连接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

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内部均有多层第一吸附填料层,所述第一吸附填料层上侧均连接吸附剂进液管。

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进气口端与废气排出口之间连接冷却系统装置;所述第三吸附塔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风机。

所述吸附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和N-甲酰吗啉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液。

一种上述废气处理系统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废气处理系统的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中灌充吸附剂;

S2、开启吸附剂进液管上的第一输液泵、第二输液泵、第三输液泵和在吸附剂进液管与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之间连接第一电磁阀,使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中的吸附剂循环喷洒在每个第一吸附填料层上表面;

S3、废气排气口流入冷却系统装置冷却处理之后,向第一吸附塔下端的进气口端通入废气,废气流过第一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填料层被吸附剂吸附,所述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吸附塔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流入第一储液箱中;

S4、被第一吸附塔吸附之后的废气,在第一吸附塔的废气排出口排出,流入第二吸附塔的进气口端,废气流过第二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填料层被吸附剂吸附,所述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吸附塔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流入第二储液箱中;

S5、被第二吸附塔吸附之后的废气,在第二吸附塔的废气排出口排出,流入第三吸附塔的进气口端,废气流过第三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填料层被吸附剂吸附,所述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三吸附塔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流入第三储液箱中;

S6、被第三吸附塔吸附之后的废气,通过第三吸附塔的废气排出口通过风机排出;

S7、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中吸附剂中杂质浓度达到设定浓度以上时:关闭所有在吸附剂进液管与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三储液箱之间连接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与第二吸附塔之间以及第二吸附塔的吸附剂进液管的与第三吸附塔之间的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出液管与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之间连接的第一回收输液泵,以及第三吸附塔的吸附剂出液管与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之间连接的第二回收输液泵;

S8、开启连接在回收分离装置的管路上的第一输液泵、第二输液泵和第三输液泵,使废气处理系统中:第一吸附塔的第一储液箱中的吸附剂流入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回收分离处理;第二吸附塔的第二储液箱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一吸附塔,再流入第一吸附塔的第一储液箱中;第三吸附塔的第三储液箱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二吸附塔,再流入第二吸附塔中的第二储液箱中。

本发明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废气处理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废气处理系统中,三级吸附塔单独循环对废气重复吸附处理,并且对每个吸附塔中的吸附剂循环,保证对废气的吸附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设备占地面积大,操作工艺复杂,而且无法实现对废气在一个系统中循环单独吸附作用的缺陷。该废气处理系统中,每个吸附塔对吸附剂循环使用,三个吸附塔并列设置,降低整个吸附系统的占地空间,每个吸附塔对废气单独处理,并且多个吸附塔连续对废气处理,保证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废气处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吸附塔,111、吸附剂进液管,112、吸附剂出液管,2、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循环液管,5、第一储液箱,6、第二吸附塔,7、第一吸附填料层,8、第二吸附填料层,9、第二储液箱,10、第三吸附塔,11、第三储液箱,12、第一储存罐,13、风机,14、第一回收输液泵,15、冷却系统装置,16、第二储存罐,17、回收分离装置,18、废气排出口,19、第一输液泵,20、第二输液泵,21、第三输液泵,22、第二回收输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吸附塔或者依次串联连接的多个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内部设有第一吸附填料层7,所述吸附塔的排气口端设有第二吸附填料层8;所述吸附塔的上下两侧连接吸附剂循环管路。第一吸附填料层喷洒吸附液对废气吸附处理,第二吸附填料层8进一步对排出每个吸附塔的废气再次吸附过滤,保证吸附效果。第二吸附填料层8对废气中的吸附剂以及废气中的有机物吸附过滤。

所述吸附塔包括三个,分别为:包括: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6和第三吸附塔10。第一吸附塔1下端的进气口端连接废气排出口18(在废气排出口18处连接除尘设备,对废气第一步进行除尘处理,降低对其他系统部件的污染,保证其他系统部件的工作顺利进行)。第一吸附塔1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第二吸附塔6的进气口端,第二吸附塔6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第三吸附塔10的进气口端。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6和第三吸附塔10内部设有吸附塔填料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在每个吸附塔的吸附塔填料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连接吸附剂进液管111,在每个吸附塔的底部连接吸附剂出液管112。

废气通过废气排出口18经过废气除尘设备除尘处理之后,再进入三个吸附塔(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6和第三吸附塔10)吸附处理,每个吸附塔对废气单独处理,并且多个吸附塔连续对废气处理,保证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接吸附剂出液管112,在吸附剂进液管111与吸附剂出液管112之间分别连接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吸附剂流进吸附塔,对流经吸附塔的废气吸附处理,当吸附剂流到吸附塔底部时,再流出吸附塔,储存在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保证吸附剂对吸附塔中吸附的连续供应,进而保证吸附效果。

与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吸附塔6的底部,第二吸附塔6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通第三吸附塔10的底部。实现了相邻吸附塔之间使用过的吸附剂进入上一级吸附塔中再次使用(即:第三吸附塔10使用过的吸附剂流入第二吸附塔6中,第二吸附塔6使用过的吸附剂流入第一吸附塔1中使用)。保证三个吸附塔中使用的吸附剂逐渐洁净,保证对废气的进一步吸附处理,使废气排放达到国家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接吸附剂出液管112,在吸附剂进液管111与吸附剂出液管112之间连接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并且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还连通第二吸附塔6的底部,第二吸附塔6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另一端连通第三吸附塔10的底部。不仅实现了在每个吸附塔内部吸附剂的循环,保证吸附塔中吸附剂的充分供给,实现吸附剂对废气中充分吸收处理。而且在相邻吸附塔之间,可以实现下一级中的吸附剂进入上一级再次使用,保证吸附剂的充分利用。

在吸附剂进液管111靠近吸附塔一端设有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在吸附剂进液管111与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之间连接第一电磁阀2;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进液管111与第二吸附塔6之间以及第二吸附塔10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与第三吸附塔10之间均设置第二电磁阀3。第一吸附塔的吸附剂出液管与第三吸附塔的吸附剂出液管之间连接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为吸附剂在每个吸附塔内部循环提供动力,实现过程为:关闭第二电磁阀3,打开第一电磁阀2,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工作,将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喷洒到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对废气进行吸附处理;流经第一吸附填料层7流到吸附塔底部,再次流入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再次使用,保证在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充分充满吸附剂,保证对废气的吸附效果。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为吸附剂在相邻吸附塔之间循环提供动力,实现过程为:关闭第一电磁阀2,打开第二电磁阀3,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工作,将第二吸附塔6底部的吸附剂(包括在第二储液箱9中的吸附剂)通过第一输液泵19输到第一吸附塔1内部,第一吸附塔1内部的吸附剂(包括第一储液箱5中的吸附剂),通过回收分离装置回收分离处理再次利用。第二输液泵20将第三吸附塔10中的吸附剂(包括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输入到第二吸附塔6中再次利用使用。第一吸附塔1中的吸附剂(包括第一储液箱5中的吸附剂)通过回收分离装置17处理之后,输入到第三吸附塔10中以及第三储液箱11中,再次使用。

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出液管111与第三吸附塔10的吸附剂出液管111之间连接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17。回收分离装置17还有连接在第一吸附塔1一侧的第一储存罐12,以及在第一储存罐12与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出液管112连接的第一回收输液泵14。还有连接在第三吸附塔10一侧的第二储液罐16,以及在第二储液罐16与第三吸附塔10的吸附剂出液管112之间的第二回收输液泵22。回收分离装置17连接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出液管112一端也可连接在第一储液箱5的底部,保证对第一储液箱5内部吸附剂的充分流出。同样的,回收分离装置17连接第三吸附塔10的吸附剂出液管112一端也可连接在第三储液箱11的底部,保证吸附剂可以储存在第三储液箱11内部。

为了实现每个吸附塔可以对废气的多次吸附处理,保证吸附效果。在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6和第三吸附塔10内部均有多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每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均连接吸附剂进液管111。吸附剂进液管111充分保证了每一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吸附剂的充分供应,保证每一层第一吸附填料层7对废气的吸附效果。

为了保证对废气的吸附效果,避免废气温度过高影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并且影响吸附剂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吸附塔1的进气口端与废气排出口之间连接冷却系统装置15。所述冷却系统装置15的内部设有循环液管4,在循环液管4的下端通入冷却液,从循环液管4的上端排出,保证对废气的冷却效果。优选的,废气从冷却系统装置15的上端进入,在下端排出。

为了保证在第三吸附塔10中被吸附处理之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废气可以顺利的排放,在第三吸附塔10上端的排气口端连接风机13。

优选的,吸附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和N-甲酰吗啉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液。

一种上述废气处理系统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上述废气处理系统的每个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灌充提前配制好的吸附剂。

S2、开启吸附剂进液管111上的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和在吸附剂进液管111与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之间连接第一电磁阀2,使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循环喷洒在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表面。为每个吸附塔对废气的吸附提供充足的吸附剂。

S3、废气排气口18流入冷却系统装置16冷却处理之后,向第一吸附塔1下端的进气口端通入废气,废气流过第一吸附塔1的第一吸附填料层7被吸附剂吸附,在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的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吸附塔1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112流入储液箱5中。

S4、被第一吸附塔1吸附之后的废气,在第一吸附塔1的废气排出口排出,流入第二吸附塔6的进气口端,废气流过第二吸附塔6的第一吸附填料层7被吸附剂吸附,在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的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吸附塔6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112流入储液箱9中。

S5、被第二吸附塔6吸附之后的废气,在第二吸附塔6的废气排出口排出,流入第三吸附塔10的进气口端,废气流过第三吸附塔10的第一吸附填料层7被吸附剂吸附,在第一吸附填料层7上侧的吸附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三吸附塔10底部,通过吸附剂出液管112流入第三储液箱11中。

S6、被第三吸附塔10吸附之后的废气,通过第三吸附塔10的废气排出口通过风机13加速排出。

S7、第一储液箱5或者第二储液箱9或者第三储液箱11中吸附剂中杂质浓度达到设定浓度以上时:关闭所有在吸附剂进液管111与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之间连接第一电磁阀2、打开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进液管111与第二吸附塔6之间以及第二吸附塔6的吸附剂进液管111的与第三吸附塔10之间的第二电磁阀3;打开第一吸附塔1的吸附剂出液管112与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17之间连接的电磁阀,以及第三吸附塔10的吸附剂出液管112与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17之间连接的电磁阀。实现第三吸附塔10中的吸附剂以及第三吸附塔10连接的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二吸附塔6中以及第二吸附塔6连接的第二储液箱9中。第二吸附塔6中的吸附剂以及第二吸附塔6连接的第二储液箱9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一吸附塔1中以及第一吸附塔1连接的第一储液箱5中。第一吸附塔1中的吸附剂以及第一吸附塔1连接的第一储液箱5中的吸附剂流入回收分离装置17再次回收处理。

S8、开启连接在回收分离装置17的管路上的第一回收输液泵14、第二回收输液泵22,使废气处理系统中:第一吸附塔1的第一储液箱5中的吸附剂流入吸附剂回收分离装置17回收分离处理;第二吸附塔6的第二储液箱9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一吸附塔1,再流入第一吸附塔1的第一储液箱5中;第三吸附塔10的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流入第二吸附塔6,再流入第二吸附塔6中的第二储液箱9中。

具体的,该废气处理系统及废气处理方法为:

首先是自循环,将第二电磁阀3控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2控住处于打开状态,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开始工作,通过第一输液泵19、第二输液泵20、第三输液泵21将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以每小时12方的速度分别喷淋到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6和第三吸附塔10中,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与吸附塔内中吸附剂为800KG,储存空间为1.2立方米。将含有VOC废气从废气排出口18进入,此设备限制的最大风量为5000立方每小时,在进入吸附设备时先将废气通过除尘设备除尘处理,即:利用滤袋进行过滤除尘的技术,过滤精度选取0.01微米,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冷却系统装置15进行冷却,冷却系统装置15中循环液通过循环液管4自下而上开始循环,将废气的温度控制在30℃。此时废气进去第一吸附塔1,第一吸附填料层7和第二吸附填料层8的表面积之和为150平方米(第一吸附填料层:第二吸附填料层=12:3),液气比为1:400至1:800之间,使气液充分接触将废气中易溶于吸附剂的有物质萃取、吸附出来。从第一吸附塔1排放出来的废气通入第二吸附塔6,重复萃取、吸附。将第二吸附塔6排放出来的废气通入第三吸附塔10,萃取、吸附,最终达到风机13处,风机13以5200立方米每小时的风量,1.5KPA的风压将达标的净化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与此同时,与废气接触萃取、吸附过后的吸附液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进入第一储液箱5、第二储液箱9、第三储液箱11。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第一吸附塔1中的吸附剂将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浓度达20%,开始大循环。控制第一电磁阀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回收输液泵14将第一吸附塔1和第一储液箱5中的吸附剂运输到第一储存罐12中;同时第一输液泵19将第二吸附塔6与第二储液箱9中的吸附剂喷淋到第一吸附塔1中;同时第二输液泵20将第三吸附塔10与第三储液箱11中的吸附剂喷淋到第二吸附塔6,在第三储液箱11中液位下降到10厘米时时,第二回收输液泵22启动,将第二储液罐16中的吸附剂补充到第三储液箱11中。当第一储液罐12积累量达到一定量时,回收分离装置17启动,将分离好的吸附剂通入第二储液罐16,循环使用。当第一吸附塔1与第一储液箱5中吸附剂替换完毕,再次进入自循环阶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