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6393发布日期:2018-07-10 22: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



背景技术:

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其内部的高压空间需要充分利用,以达到提高单体设备的利用效率和产量。这需要提供反应器中催化剂的装填量,以提高原料的反应效率。为保持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避免原料气对催化剂造成扰动,一般均在触媒筐的顶部设置筐盖,以保持催化剂的稳定,使生产顺利进行。在筐盖上设置有网板,由于网板难于加工,一般是在一个底板上开设窗口,然后在窗口上固定网板,形成了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使得筐盖的厚度增加,所占用的空间加大,影响了反应器的有效反应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高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空间,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筐盖,该筐盖可较为有效地降低筐盖所占用的空间,以提高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空间。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其包括盖体和内弧板,盖体呈片状环形,由至少三块呈扇环状的盖体单元首尾相互连接而形成;在每块盖体单元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一盖板,在盖体单元与盖板之间具有一间隙,该间隙形成为气流通道,在盖体单元的被盖板覆盖的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组,每个通气孔组包括若干个通气孔;所述内弧板呈上下开口的筒状,内弧板与盖体同轴设置,且内弧板设置在盖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盖板位于内弧板的周向外侧。优选地,所述盖板呈槽状,该盖板包括底板、沿底板的相对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盖体单元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通气孔直接设置在了盖体单元上,降低了盖体的厚度,也因此降低了筐盖的厚度,可有效地减少筐盖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空间,提高了单位反应器的生产效率。将通气孔直接设置在盖体单元上后,减少了筐盖的组成部件,减少了筐盖的组装工作量,可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安装效率,同时组成部件的减少,也提高了筐盖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沿盖体的轴向观察,通气孔为呈弧形的长孔,通气孔具有两个同心的弧形面及两个侧面,每个侧面将两个弧形面端部封闭;弧形面的圆心位于盖体的中心轴线上;每个通气孔组中的通气孔沿盖体的径向排列成一列。

上述设计可有效地提高盖体上的开孔率,降低原料气进入到催化剂区域的阻力,降低原料气的输送动力。

进一步,在盖体上开设有管道孔。优选地,在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的相对的两侧均开有一凹槽,该凹槽贯穿盖体单元厚度方向的两侧,当该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连接在一起时,两个凹槽结合形成所述管道孔。管道孔的设置可方便冷却水管道的通行,在盖体单元的边缘设置用于形成管道孔的凹槽,可有效地方便在盖体单元上开设通气孔,避免将管道孔设置在盖体单元的中间区域后,影响通气孔的开设。

进一步,所述盖体单元的周向方向的一侧具有一折弯部,该折弯部具有一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和与盖体单元平行的水平部,该水平部由弯曲部的末端朝远离盖体单元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沿盖体的轴线方向,水平部的朝向下侧的表面与盖体单元的朝向下侧的表面两者之间的距离与盖体单元的厚度相同;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连接时,其中一块盖体单元上的折弯部压合在另一块盖体单元的周向方向的未设置有折弯部的一侧,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经螺钉连接在一起。设置折弯部后,可直接将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用螺钉连接起来,避免采用独立的连接板将两块盖体单元连接起来,减少了筐盖的部件,提高了筐盖组装效率。

进一步,盖板与盖体单元之间的气流通道沿盖体的径向延伸,所述内弧板的外周面抵靠在盖板上。原料气是从反应器的顶部进入到反应器内,然后向四周扩散,并从反应器客体的内侧进入到催化剂层,将气流通道设置为沿盖体的径向延伸,并用内弧板将气流通道的内侧用进行封闭,可使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的原料气顺利地经通气孔进入到催化剂层的上层,使原料气在催化剂层中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气在催化剂层中的分布死角,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并由此提高反应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图3是盖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通气孔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的方向性的描述是指将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水平设置时的方向,各个部件方向均以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水平设置时的方向为准,例如盖体单元的上表面就是指: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水平设置时,盖体单元的朝向上方的表面。所述的轴向是指盖体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在图2中,箭头105所指的方向即为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的朝向上方的方向,同时箭头105与盖体100的中心轴线重叠。

参阅图1和图2,在图1中,为清楚表示,其中的一个盖板12被拆除,以露出盖体单元上的通气孔。

一种组合式条形通气孔触媒筐筐盖,其包括盖体100和内弧板20,盖体100为薄片状且呈环形,具有一中心通孔102,即盖体100整体呈片状环形。盖体100由至少三块呈扇环状的盖体单元11首尾相互连接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六块盖体单元11。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盖体单元设置为其它数量,例如三块、四块,以及八块、十块,盖体单元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的加工技术已经安装方便性进行。

在每块盖体单元1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一盖板12,在盖板12与盖体单元11之间具有一间隙,该间隙形成为气流通道17,在盖体单元11的被盖板12覆盖的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组,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每个盖体单元上设置了六个通气孔组13,六个通气孔组13以等间距呈扇环状布置在盖体单元的中心区域,且更加靠近盖体单元11的径向外侧。

每个通气孔组13包括若干个通气孔130。所有的盖板12位于盖体100的上侧面。在盖体100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开设有内安装孔15和外安装孔14,用于将筐盖固定在反应器内的相应部件上。

内弧板20呈上下开口的筒状,内弧板20与盖体100同轴设置,且内弧板20设置在盖体100的上表面,即内弧板20与盖板12均设置在盖体100的朝向上方的一侧。

盖板12位于内弧板20的周向外侧。盖板12与盖体单元11之间的气流通道17沿盖体100的径向延伸,内弧板20的外周面抵靠在盖板12上,使气流通道17的朝向盖体100径向内侧的一侧被封堵,以方便原料气沿通气孔130进入到筐盖下面的催化剂层进行反应。

请同时参阅图4,在本实施中,沿盖体100的轴向观察,通气孔130为呈弧形的长孔,通气孔130具有两个同心的弧形面及两个侧面,每个侧面将两个弧形面端部封闭;弧形面的圆心位于盖体的中心轴线上,每个通气孔组13中的通气孔130沿盖体100的径向排列成一列。图4中,箭头C的指向为朝向盖体100的径向内侧的方向。

以下对通气孔130进行详细描述,为描述方便,将该两个弧形面分别称为外弧面131和内弧面132,将两个侧面分别称为第一侧面133和第二侧面134。通气孔130呈长条状,沿盖体100的轴向观察,外弧面131的弦长为第一侧面133和第二侧面134之间距离的10倍以上。第一侧面133将两个弧形面的朝向相同的一侧封闭,第二侧面134将两个弧形面的朝向相同的另一侧封闭,从而使通气孔130形成一个具有四个面的长孔,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面均呈平面状,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侧面还可以呈弧面状。

在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00上设置有两个管道孔101,请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管道孔101由两块相邻的盖体单元11上的凹槽16所形成,该凹槽16贯穿盖体单元11厚度方向的两侧,即凹槽贯穿盖体单元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凹槽16设置在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11的相对的两侧,凹槽包括的底部呈半圆形,当两块盖体单元11连接在一起时,两个凹槽共同形成一个管道孔101。

盖板12呈槽状,该盖板12包括底板、沿底板的相对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远离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盖体单元上,本实施例中的盖板由一平面钢板扎制而成。

为方便盖体单元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单元11的周向方向的一侧具有一折弯部,请参阅图5,为方便描述,将两块相邻的盖体单元11分别第一盖体单元31和第二盖体单元32,其中第二盖体单元32上的折弯部具有一向上弯曲的弯曲部111和与盖体单元平行的水平部112,该水平部112由弯曲部111的末端朝远离第二盖体单元32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沿盖体100的轴线方向,水平部112的朝向下侧的表面114与第二盖体单元32的朝向下侧的表面113两者之间的距离L与第二盖体单元32的厚度H相同。

该相邻的两块盖体单元连接时,即第一盖体单元31和第二盖体单元32连接时,第二盖体单元32上的折弯部压合在第一盖体单元的周向方向的未设置有折弯部的一侧,两块盖体单元经螺钉连接在一起,在附图中,螺钉未显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