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259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



背景技术:

喷淋塔作为有机废气处理领域一种常用的设备,具有设备占地少,安装方便;耗水、耗电指标较低;耐腐蚀、不磨损,使用寿命长;设备运行可靠,维护简单、方便等优点。利用填充床湿式吸收器是最常用喷淋塔,有顺流、逆流和错流等方式。在逆流循环式喷淋塔中,气体从塔底部进入,通过填料孔隙向上运行,与塔顶进入并喷淋到填料上的吸收液进行化学反应,污染物随吸收液降落到喷淋塔下部。为了提高气液接触混合效果,提高传质效率,通常在塔内装填相应高效填料,塔体顶部设有除雾段,清除气体中所夹带的化学吸收液。

现有的喷淋塔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时会出现壁流现象,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在装填填料的时候,填料层的下部分由于受到上层填料的重力作用,会装填的比上层填料紧密,导致整个填料层填料不均匀,使得气体上流和喷淋液下流受到的阻力波动大,导致气液传质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以解决现有喷淋塔填料装填不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由下向上依次包括进气室、喷淋室和除雾室,所述进气室、喷淋室和除雾室均设置有检修窗口,所述进气室底部设置有装有喷淋液的循环水池,所述进气室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喷淋室包括与进气室相连的第一喷淋室以及与除雾室相连的第二喷淋室,所述第一喷淋室、第二喷淋室顶部均设置有若干喷淋装置,所述除雾室包括第一除雾室和第二除雾室,所述进气室、第一喷淋室、第二喷淋室、第一除雾室及第二除雾室,其相邻之间均由带孔板隔开,所述第二除雾室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二喷淋室、第一除雾室及第二除雾室内均设置有填料层,所述第二喷淋室的填料层由带孔横板分为若干填料分层,所述带孔横板与第二喷淋室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带孔横板上设有微型电机。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装填填料时,先将第二喷淋室内底层的一块带孔横板竖直向下滑动至第二喷淋室底部,然后从第二喷淋室顶部投入填料;投入一定量填料后,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滑动该带孔横板,同时启动该带孔横板上的微型电机,使带孔横板高频率振动,使得堆放在该带孔横板上的填料在高频振动的过程中均匀地填装在第二喷淋室底部,当投入的填料装填完毕之后,将该带孔横板下滑至已装填料的上表面,然后将设置在该带孔横板上方的另一块带孔横板下滑至该带孔横板上,按照相同的装填方法,依次在带孔横板上填入填料,则可以形成更加均匀的填料层。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微型电机的设置,填料装填更加均匀,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无须人工手动使填料装填均匀;通过带孔横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减轻上层填料对下层填料的挤压,使得填料层在竖直方向上更加均匀,从而在气体上流及液体下流的过程中,传质效率更高,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带孔横板与第二喷淋室侧壁之间设有弧形块,且弧形块为平滑过渡。避免了垂直相交的死角,使填料在水平方向上装填更加均匀,大大降低了壁流效应,改善了气液传质效率。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循环水池外设有水泵,将所述喷淋液传送至所述喷淋装置,经济,高效,实用。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及优选方案一、二的优选,所述第二除雾室的填料层上方设置有金属隔网,防止填料通过出气口被气流带出喷淋塔。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及优选方案一、二的优选,所述进气口连接有离心风机,通风效果好,坚固耐用,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带孔横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出气口1、第二除雾室2、第一除雾室3、第二喷淋室4、第一喷淋室5、进气室6、进气口7、检修窗口8、喷淋装置9、水管10、水泵11、除雾填料层12、喷淋填料层13、带孔横板14,第一带孔横板141、第二带孔横板14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喷淋塔,由下向上依次包括进气室6、喷淋室和除雾室,所述进气室6、喷淋室和除雾室均设置有检修窗口8,所述进气室6底部设置有装有喷淋液的循环水池,所述循环水池外部设有水泵11,所述进气室6侧壁设有进气口7,所述进气口7安装有离心风机;所述喷淋室包括与进气室6相连的第一喷淋室5以及与除雾室相连的第二喷淋室4,第一喷淋室5、第二喷淋室4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喷淋装置9,所述循环水池通过所述水泵11和水管10将喷淋液输送至所述喷淋装置9;所述除雾室包括第一除雾室3和第二除雾室2,所述进气室6、第一喷淋室5、第二喷淋室4、第一除雾室3及第二除雾室2,其相邻之间均由带孔板隔开,所述第二除雾室2顶部设置有出气口1;所述第二喷淋室4内部设有喷淋填料层13,所述第一除雾室3及第二除雾室2均设置有除雾填料层12,喷淋填料层13被两块带孔横板14分为三个填料分层,所述带孔横板14与第二喷淋室4侧壁接触并滑动连接,所述带孔横板14上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带孔横板14靠近第二喷淋室4侧壁之间设有弧形块,且弧形块为平滑过渡。

装填填料时,先将第二带孔横板142竖直向下滑动至第二喷淋室4底部,然后投入填料;投入一定量填料后,沿着竖直方向滑动第二带孔横板142,同时启动第二带孔横板142上的微型电机,使第二带孔横板142高频率振动,则堆放在第二带孔横板142上的填料会在高频振动的过程中均匀地填装在第二喷淋室4底部,当投入的填料装填完毕之后,将第二带孔横板142下滑至已装填料的上表面,然后将第一带孔横板141下滑至第二带孔横板142上,按照相同的装填方法,在第二带孔横板142上装填填料,最后将第一带孔横板141向上拉动至第二喷淋室4顶部即可。

具体实施时,启动安装在进气口7的离心风机,有机废气首先从进气口7进入进气室6,然后通过进气室6与第一喷淋室5之间的带孔板进入第一喷淋室5;启动水泵11,将循环水池中的喷淋液输送至第一喷淋室5和第二喷淋室4顶部的喷淋装置9,则有机废气进入第一喷淋室5通过第一级的喷淋后可以将部分有害气体介质转移到喷淋液中,喷淋液再从带孔板流入塔体底部的循环水池中,剩余气体则进入到第二喷淋室4,在第二喷淋室4中,喷淋液通过喷淋填料层13向下流动,废气通过喷淋填料层13向上流动,即废气与喷淋液在喷淋填料层13中实现气液传质;喷淋处理完成后,还剩余的气体先后进入设置有除雾填料层12的第一除雾室3和第二除雾室2进行除雾处理,当含有较多水雾的气体进入到除雾填料层12之后,分子较大的水雾撞击填料形成液滴,从而达到除雾效果;最后经过脱水除雾处理后的气体从出气口1排入到紫外光解系统中进行下一步的净化处理。

通过微型电机的设置,填料装填会更加均匀,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无须人工手动使填料装填均匀;通过带孔横板14的设置,可以有效减轻上层填料对下层填料的挤压,使得喷淋填料层13在竖直方向上更加均匀,从而在气体上流及液体下流的过程中,传质效率更高,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更好;通过将带孔横板14靠近第二喷淋室4侧壁的一端设置为弧形状,并且带孔横板14与所述第二喷淋室4的侧壁形成无缝连接,避免了带孔横板14与第二喷淋室4侧壁垂直相交形成死角,使填料在水平方向上装填更加均匀,大大降低了壁流效应,改善了气液传质效率,进而改善气体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