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混合物用电动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044发布日期:2018-09-25 20:4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领域,具体是指固液混合物用电动搅拌器。



背景技术:

在很多化学实验中,为检测出某些微量元素的浓度或者是配比,需要借助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然后通过肉眼观察做出判断。如“液体CaCl2”含量检测。要想加快试验的进程,通常运用磁力搅拌的方式加快样品反应的进程。目前,市面上供应的磁力搅拌仪一般是通过调节变频等方式,即磁力棒放置在容器中,改变磁力棒在容器中的转动速度的方式来控制试验的进程,但是上述方式仅仅适用于具有小容量液体的试验进行检测,难以满足对具有大容量液体的试验进行检测,磁力搅拌仪在对具有大容量液体搅拌时,常常很难使容器内部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因此对具有大容量液体的试验检测常常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或者导致试验周期较长。因此,如何相对容易地实现对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搅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固液混合物用电动搅拌器,以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固液混合物用电动搅拌器,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内部的安装座,在安装座内设有电机,在安装座上端面设有开口,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开口后向支撑座内部上方延伸,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延伸段上安装有转盘,且沿转盘的周向在其上端面设有多个磁条,在支撑座的上端面设有通孔,所述转盘置于通孔与开口之间,在通孔上设有非磁性的隔板,杯体设置在隔板上,且在杯体底部内壁上设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有与磁条相对应的磁块,多个搅拌叶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还包括设置在开口上的套筒,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固定有随动环,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随动环,且所述随动环由固体自滋润材料制成;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开有空腔,电机固定在空腔内,且在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轴线以水平线为基准向下倾斜;所述底座呈圆形,多个所述搅拌叶沿底座的周向在底座的上表面均匀分布,且每一个所述搅拌叶以底座轴线为基准由下至上朝远离底座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底座的外径与所述转盘的外径相同。

针对现有的搅拌器中出现的缺陷,申请人设计出一种新的搅拌结构,即利用电机作为驱动部件,带动转盘进行稳定的圆周运动,且通过转盘上的磁条与底座上的磁块相互配合,使得多个搅拌叶在杯体内自由转动,进而实现对溶液的搅拌,特别是固液混合物的搅拌,以加快化学试剂反应的速率;而在大容积的溶液搅拌过程中,多个搅拌叶的轴向长度占杯体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使得在电机的带动下,底座开始做圆周运动能够带动搅拌叶对杯体内的溶液或是固液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动,即增加搅拌效果。进一步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转盘上的磁条与底座上的磁块相互吸引,同时相互制约,即在粘稠度较大的固液混合试剂中,搅拌叶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大,使得搅拌叶以及底座的运行速率会相对延缓一步,而转盘正常运转,进而导致电机的输出轴在其径向上出现一定的跳动,电机的输出端外壁容易与开口的内壁发生影响碰撞,进而导致电机输出端受损,对此,申请人在开口处设置套筒,套筒内安装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制成的随动环,使得当电机输出端发生跳动时,即与随动环产生相互摩擦,而随动环能够在电机输出端的外圆周壁上产生一层润滑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电机输出端对套筒的冲击,降低磨损的同时,减小电机输出端的产热量,以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加剧空腔内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对此,申请人在安装做的外壁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且散热孔的轴线沿水平线向下倾斜,即产生的热量在外排后无法再次进入到空腔内,进而确保空腔内电机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座呈圆形,而多个均匀分布在底座上表面上的搅拌叶倾斜设置,使得多个搅拌叶合围构成一个圆台形的搅拌单元,且该搅拌单元将杯体内三分之二以上的容积所覆盖,能够对杯体的溶液或是固液相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以达到加快试剂反应或是合成的速率。

作为优选,将底座的外径设置成与转盘的外径相同,使得磁条与磁块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效果达到最佳,进而确保杯体内搅拌叶的搅拌效率提升至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大容积的溶液搅拌过程中,多个搅拌叶的轴向长度占杯体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使得在电机的带动下,底座开始做圆周运动能够带动搅拌叶对杯体内的溶液或是固液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动,即增加搅拌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开口处设置套筒,套筒内安装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制成的随动环,使得当电机输出端发生跳动时,即与随动环产生相互摩擦,而随动环能够在电机输出端的外圆周壁上产生一层润滑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电机输出端对套筒的冲击,降低磨损的同时,减小电机输出端的产热量,以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将底座设置成圆形,而多个均匀分布在底座上表面上的搅拌叶倾斜设置,使得多个搅拌叶合围构成一个圆台形的搅拌单元,且该搅拌单元将杯体内三分之二以上的容积所覆盖,能够对杯体的溶液或是固液相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以达到加快试剂反应或是合成的速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支撑座、2-安装座、3-电机、4-套筒、5-随动环、6-磁条、7-转盘、8- 隔板、9-杯体、10-底座、11-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撑座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1内部的安装座2,在安装座2内设有电机3,在安装座2上端面设有开口,电机3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开口后向支撑座1内部上方延伸,在所述电机3输出端的延伸段上安装有转盘7,且沿转盘7的周向在其上端面设有多个磁条6,在支撑座1的上端面设有通孔,所述转盘7置于通孔与开口之间,在通孔上设有非磁性的隔板8,杯体9设置在隔板8上,且在杯体9底部内壁上设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有与磁条6相对应的磁块,多个搅拌叶11固定在底座10的上表面,还包括设置在开口上的套筒4,沿所述套筒4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固定有随动环5,电机3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随动环5,且所述随动环5由固体自滋润材料制成。针对现有的搅拌器中出现的缺陷,申请人设计出一种新的搅拌结构,即利用电机3作为驱动部件,带动转盘7进行稳定的圆周运动,且通过转盘7上的磁条6与底座10上的磁块相互配合,使得多个搅拌叶11在杯体9内自由转动,进而实现对溶液的搅拌,特别是固液混合物的搅拌,以加快化学试剂反应的速率;而在大容积的溶液搅拌过程中,多个搅拌叶11的轴向长度占杯体9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使得在电机3的带动下,底座10开始做圆周运动能够带动搅拌叶11对杯体9内的溶液或是固液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动,即增加搅拌效果。进一步地,电机3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转盘7上的磁条6与底座10 上的磁块相互吸引,同时相互制约,即在粘稠度较大的固液混合试剂中,搅拌叶11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大,使得搅拌叶11以及底座10的运行速率会相对延缓一步,而转盘7正常运转,进而导致电机3的输出轴在其径向上出现一定的跳动,电机3的输出端外壁容易与开口的内壁发生影响碰撞,进而导致电机3 输出端受损,对此,申请人在开口处设置套筒4,套筒4内安装有固体自润滑材料制成的随动环5,使得当电机3输出端发生跳动时,即与随动环5产生相互摩擦,而随动环5能够在电机3输出端的外圆周壁上产生一层润滑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电机3输出端对套筒4的冲击,降低磨损的同时,减小电机3输出端的产热量,以保证电机3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开有空腔,电机3固定在空腔内,且在安装座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轴线以水平线为基准向下倾斜。电机3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加剧空腔内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电机3的运行稳定性,对此,申请人在安装做的外壁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且散热孔的轴线沿水平线向下倾斜,即产生的热量在外排后无法再次进入到空腔内,进而确保空腔内电机3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呈圆形,多个所述搅拌叶11沿底座10的周向在底座10的上表面均匀分布,且每一个所述搅拌叶11以底座10轴线为基准由下至上朝远离底座10轴线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底座10呈圆形,而多个均匀分布在底座10上表面上的搅拌叶11倾斜设置,使得多个搅拌叶11合围构成一个圆台形的搅拌单元,且该搅拌单元将杯体9内三分之二以上的容积所覆盖,能够对杯体9的溶液或是固液相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以达到加快试剂反应或是合成的速率。

作为优选,将底座10的外径设置成与转盘7的外径相同,使得磁条6与磁块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效果达到最佳,进而确保杯体9内搅拌叶11的搅拌效率提升至最大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