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反应脱酸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624发布日期:2018-06-19 20:01阅读:2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搞涉及一种锅炉配套设备。具体说,是对焚烧危险废弃品锅炉排出烟气进行脱酸处理的干式反应脱酸塔。



背景技术:

在锅炉生产和应用领域都知道,危险废弃品锅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酸性气体、二噁英、重金属及其它有害气体,如果这些酸性气体、二噁英、重金属及其它有害气体不处理,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为减少锅炉所排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传统方法是在急冷塔与除尘器之间的烟道内投加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由于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的投加点位于急冷塔与除尘器之间,石灰粉和活性炭粉投加后很快就进入袋式除尘器内,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接触的时间很短,反应不充分,对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二噁英、重金属及其它有害气体脱除效率不高,难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干式反应脱酸塔。采用这种干式反应脱酸塔,对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二噁英、重金属及其它有害气体脱除效率高,可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干式反应脱酸塔包括塔体,塔体上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其特点是所述塔体含有内筒和外筒。外筒上、下端分别有上盖和下盖,下盖上有中心孔,内筒上端与上盖间、内筒四周与外通间分别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内筒下端通过所述中心孔伸出在下盖之下,内筒下方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上端与内筒下端相连,文丘里管下端作为所述进烟口,文丘里管上段和下段上分别有石灰粉或活性炭喷口和活性炭粉或石灰粉喷口。所述出烟口位于外筒下部的筒壁上。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所述塔体含有内筒和外筒,外筒上下端分别有上盖和下盖,下盖上有中心孔,内筒上端与上盖间、内筒四周与外通间分别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内筒下端通过所述中心孔伸出在下盖之下,内筒下方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上端与内筒下端相连,文丘里管下端作为所述进烟口,文丘里管上段和下段上分别有石灰粉(或活性炭粉)喷口和活性炭粉(或石灰粉)喷口。运行时,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用高压空气输送至呈竖直布置的文丘里管中间段即喉部,并与烟气相遇。由于文丘里管喉部的横截面积较小会使烟气流速提高,产生高度紊流及气、固的混合,使带有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的烟气在内筒内向上流动。带有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的烟气流到内筒上端的第一间距后,在上盖的阻挡作用下,沿着第二间距向下流动,直至通过出烟口排入袋式除尘器内。由此可见,大大延长了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的接触时间,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能够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脱酸效果。经测定,采用本发明可脱去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等有害气体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干式反应脱酸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干式反应脱酸塔含有塔体,所述塔体含有内筒5和外筒6。外筒6的上端和下端上分别固定有上盖7和下盖11,下盖11上加工有中心孔,内筒5上端与上盖7间、内筒5四周与外筒6间分别留有第一间距8和第二间距9。内筒5下端通过所述中心孔伸出在下盖11之下,且中心孔四周与内筒5外侧面间呈密封状焊接在一起。内筒5下方设置有文丘里管2,所述文丘里管2的中间段为直筒,文丘里管2上段和下段均为锥形且它们的大端朝外。文丘里管2上端与内筒5下端的直径相等且二者间焊接在一起,文丘里管2下端作为所述进烟口与急冷塔12的出烟口相连,文丘里管2上段和下段上分别加工有石灰粉(或活性炭粉)喷口3和活性炭粉(或石灰粉)喷口1。

外筒6下部的筒壁上加工有出烟口10。运行时,出烟口10与袋式除尘器的进烟口相连。

为便于检修,在外筒6的筒壁上加工有检修门4。

本实用新型的干式反应脱酸塔运行时,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用高压空气输送至呈竖直布置的文丘里管2中间段即喉部,并与烟气相遇。由于文丘里管2喉部的横截面积较小,会使烟气流速提高,产生高度紊流及气、固的混合,使带有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的烟气在内筒5内向上流动。带有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的烟气流到内筒5上端的第一间距8后,在上盖7的阻挡作用下,沿着第二间距9向下流动,直至通过出烟口10排入袋式除尘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