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气体吸附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1231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式气体吸附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干式吸附填料为吸附剂的气体吸附净化塔,适用于气体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吸附净化塔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工电子、铜锌冶炼、工业生产等多种领域的净化废气设备,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应用较多的是湿式气体净化塔。随着科技的发展, 一些废气像氮氧化物等气体不能被一般湿式气体净化设备吸收净化,气体排放不能达标,既污染环境又给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干式吸附填料为吸附剂的气体吸附净化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干式气体吸附净化塔,结构中包括由钢架支撑的圆筒形塔体,在塔体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有出风口,塔体内部有立式布置的被限位板夹在中间的填料吸附层,限位板的面板上开有通孔,其上、下两端与塔体内壁固定,塔体上部有进料口,下部有出料口,在塔体最底部设有收集冷凝水的集液箱,集液箱上设有排液管,可以使塔内冷凝水顺利排放,提高吸附剂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用户要求配备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气体在线分析仪、压力传感器、差压变送器、流量传感器、控制柜,对本塔实施气体在线分析监控、气体超标自动报警、气体流量与压力传送与风机运行自动联锁、自动数字显示等自动化控制装置,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手动、半自动和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塔体外部的废气从进风口进入塔内,经导流罩均匀配风后送入塔内,入塔的气流经过塔内部立式布置的填料层吸附床层后,气流中的有害化学成份被吸附剂吸附,干净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塔内产生的冷凝水由集液箱和排液管排出塔外。
本实用新型与以往技术相比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填料层采用立式布置,增加了吸附面积,从而减小了塔体体积,减少了一次性投资。填料层均匀,吸附无漏洞、无死角,气流畅通,废气吸附均匀。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部件变形、填料堆积或填料不均匀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示图。
图3是图1的B-B剖示图。
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是
1、出风口 2、塔体3、进料口 4、抱箍5、导流罩6、进风口 7、人孔8、支撑架9、出料口 10、排液管11、集液箱12、吊耳14、限位板15、吸附剂16、螺栓17、固定板18、上盲板19、下盲板20、压力传感器21、气体在线分析仪22、差压变送器23、流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干式气体吸附净化塔,结构中主要包括防腐钢架8、抱箍4支撑的圆筒形塔体2,塔体采用玻璃钢机械缠绕成型或塑料板圈制,塔体内衬玻璃钢复合材料,塔体两端封闭,塔体右侧为进风口6,左侧为出风口 1,进出风口均带圆形法兰,以方便与外管线连接。塔体内部有立式布置的填料吸附层15,填料吸附层15被填料限位板14夹在中间并固定,填料限位板面板上开有通孔,采用玻璃钢或塑料材质的型材制成,填料限位板上、下两端被固定板17挡住并固定在塔体内壁上,起到固定填料吸附层作用。塔体上部有进料口3,下部有出料口9,进、出料口均在塔体上开成圆孔或方孔,并 有活动盖板与塔体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塔最底部设有收集冷凝水的集液箱11,
集液箱ll上设有排液管10。在进气口内端设有导流罩5、塔体上还有人孔7、
吊耳l)等辅助部件。根据用户要求还可以配备自动化控制装置,有气体在线
分析仪21、压力传感器20、差压变送器22、流量传感器23等,这些控制装 置均可在巿场上方便买到,对净化塔实施气体在线分析监控、气体超标自动 报警、气体流量和压力传感与风机运行自动联锁、自动数字显示等自动化控 制。
权利要求1、一种干式气体吸附净化塔,结构中包括由钢架(8)支撑的圆筒形塔体(2),其特征在于塔体右侧为进风口(6),左侧为出风口(1),塔体内部有立式布置的被限位板(14)夹在中间的填料吸附层(15),限位板(14)的面板上开有通孔,其上、下两端固定在塔体(2)内壁上,塔体上部有进料口(3),下部有出料口(9),在塔体最底部设有集液箱(11),集液箱(11)上设有排液管(10)。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吸附填料为吸附剂的吸附净化塔,结构中包括由防腐钢架支撑的圆筒形塔体,塔体两端封闭,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进、出风口均带圆形法兰,以方便与外管线连接。塔内部有立式布置的被限位孔板夹在中间的填料吸附层。塔体上部开有进料口、下部开有出料口,在塔体最底部设有收集冷凝水的集液箱,集液箱上有排液管,在进气口内侧设有导流罩,塔体上还设有人孔、吊耳等辅助部件,还可根据用户要求配备气体在线分析仪、压力传感器、差压变送器、流量传感器等自动控制设备,从而实现气体在线分析监控、气体超标自动报警、气体流量和压力传感与风机运行自动联锁、自动数字显示等自动化控制。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1308804SQ2008201065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李晓华, 杨佳朋, 杨海申, 贾建华, 贾章倩 申请人:杨海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