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4549发布日期:2018-06-05 19:25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用以强化微通道反应系统的管道液体的混合。



背景技术:

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微通道反应器(microreactor)在医药、食品及其他精细化工等多个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其他功能的设备集成也越来越多。与传统的釜式反应相比,微通道反应器具有高速混合、高效传热、重复性好、几乎无放大效应等优势。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两种或多种的反应物质,通过微通道反应器进行了高速混合;当通过微反应通道后,大部分流体以层流方式前行。此时,液体主要以扩散为主。

为加强流出液体的混合,实现液体的强化混合功能,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了许多混合方式。如美国康宁公司的“心形微通道玻璃板反应器”,通过多个心形腔体的“二变一”及“一变二”,实现流体的高效混合;如大连化物所的微通道反应器,通过改变“一字形”通道为“Z字形”通道的方式,实现流体的高效混合。国内外还有许多种的混合方式,如在微通道反应器内设齿形结构、错落的挡板,或在微通道反应器外的管路中填充波浪形填充物、改变管内的腔体大小等,目的都是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实现尽量有效的混合。

我们在运用多种微通道反应器过程中,设计提出了微通道反应系统中轴向转动的微混合器,以强化流体的混合,充分发挥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强化流体混合的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包括位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流体通道管路内部的支撑底座,在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叶片的轴,在轴上安装有叶片,支撑底座与管路内部流体流动方向垂直,轴与管路内部流体流动方向相同。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轴上均匀安装有三个叶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管路内径尺寸是2mm~6m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支撑底座为两个“一”字形或两个“十”字形组成的,在“一”字形或“十”字形支撑底座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轴的孔,轴在安装后可以转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每片叶片的径向尺寸是0.75-2.5m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每片叶片与轴连接的一侧为与轴平行的直线,每片叶片远离轴的一侧为与轴呈一定角度的斜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还包括在流体通道管路外侧设置的环形手柄,便于手持。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微混合器,适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液体强化混合功能,结构精细,操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包括位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流体通道管路1内部的支撑底座2,在支撑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叶片的轴3,在轴上安装有叶片4,支撑底座与管路内部流体流动方向垂直,轴与管路内部流体流动方向相同。所述的轴3上均匀安装有三个叶片4,

所述的管路1内径尺寸是2mm~6mm。

所述的支撑底座为两个“一”字形或两个“十”字形组成的。

附图2示出了一个十字形支撑底座的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十字形支撑底座包括组成十字形的两根支架21,在十字形中间,有用于安装轴的孔22,轴在安装后可以转动。十字形支撑底座与管路内侧管壁相连。

同样的,一字形支撑底座包括一根与管路内侧管壁相连的支架,支架中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轴的孔。

如附图3所示,每片叶片的径向尺寸是0.75-2.5mm。每片叶片4与轴3连接的一侧为与轴平行的直线,每片叶片远离轴的一侧为与轴呈一定角度的斜线。

用于微通道反应系统的微混合器,还包括在流体通道管路外侧设置的环形手柄5,便于手持。

下面以几个更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采用管内径为2mm、一字形两端固定的支撑底座、直径1.5mm的叶片,与微通道反应2mm内径的管路连接,在10mL/min流速下,叶片转动正常,强化效果良好。

实施例2

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采用管内径为6mm、十字形一端固定的支撑底座、直径4.0mm的叶片,与微通道反应6mm内径的管路连接,在100mL/min流速下,叶片转动正常,强化效果良好。

实施例3

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采用管内径为6mm、十字形两端固定的支撑底座、直径5.0mm的叶片,与微通道反应6mm内径的管路连接,在100mL/min流速下,叶片转动正常,强化效果良好。

实施例4

在微通道反应系统中,采用管内径为3mm,一字形两端固定的支撑底座、直径2.6.0mm的叶片,与微通道反应3mm内径的管路连接,在50mL/min流速下,叶片转动正常,强化效果良好。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