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用滤芯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8483发布日期:2018-07-07 08:5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器用滤芯壳结构,属于净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各类家用净水器,一般都会配置几级滤芯,净化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各级滤芯有自身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滤芯上附着的悬浮物、胶体、泥沙、微生物等污染物会越来越多,当滤芯过滤性能下降而需要进行滤芯更换时,因为用户的操作、振动常使一些污染物以及滤芯残留的污水、泥沙不可避免的掉到滤芯壳的底部,由于滤芯壳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如若污染物进入滤芯壳底部中心的出水管内,不但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还会造成净水器内部的堵塞,直至机器的损坏和不能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用滤芯壳结构,能够防止滤芯更换时污染物进入滤芯壳底部的出水管,确保用户的用水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净水器用滤芯壳结构,包括滤芯壳,所述滤芯壳的底部为滤芯底座,所述滤芯底座的中心具有出水口,

所述滤芯壳的腔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底部与出水口连接贯通,中心管的顶部为封闭端,中心管的上端开设有连通中心管内外空间的集水孔。

进一步,所述集水孔的数量为6个,沿中心管的上端的周面均匀布设。

进一步,所述中心管的长度大于滤芯壳的一半长度。

进一步,所述出水口的孔径至少比中心管的孔径大2mm。

进一步,所述所述滤芯壳内所装配的滤芯为PP滤芯或碳棒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滤芯底座的出水口连接中心管,能够将更换滤芯时掉到滤芯底座的污染沉积物与出水口相隔离;中心管上端的集水孔,使滤芯过滤后的会从集水孔进入,从而实现了换滤芯时,残留的污水、泥沙、会集聚在中心管的下端,不会进入出水口,因此保障了出水口以及净水器内部不会因为换滤芯而掉入一些泥沙而造成堵塞,解决了传统净水器滤芯换芯时存在的问题;在中心管的长度大于滤芯壳的一半长度的情况下,更换滤芯残留的污水更难从集水孔进入中心管内,进一步确保了用水的卫生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心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滤芯后的剖视图。

图中:1、滤芯壳;2、滤芯底座;3、出水口;4、中心管;

5、集水孔;6、滤芯;7、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一种净水器用滤芯壳结构,包括滤芯壳1,所述滤芯壳1的底部为滤芯底座2,所述滤芯底座的中心具有出水口3。所述滤芯壳1的腔体内设有中心管4,所述中心管4的底部与出水口3连接贯通,中心管的顶部为封闭端,中心管的上端开设有连通中心管内外空间的集水孔5,其作用是,经滤芯6过滤净化后的水进入中心管,然后从出水口流出。

结合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集水孔5的数量为6个,沿中心管4的上端的周面均匀布设。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4的长度大于滤芯壳1的一半长度。

为了方便装配,所述出水口3的孔径至少比中心管4的孔径大2mm。这样方便中心管顺利插入滤芯底座2上的出水口3上。

所述所述滤芯壳1内可以装配的滤芯为PP滤芯或碳棒滤芯或其它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滤芯底座2的出水口3连接中心管4,能够将更换滤芯时掉到滤芯底座的污染沉积物与出水口相隔离;中心管上端的集水孔5,使滤芯过滤后的会从集水孔进入,从而实现了换滤芯时,残留的污水、泥沙、会集聚在中心管的下端,不会进入出水口,因此保障了出水口以及净水器内部不会因为换滤芯而掉入一些泥沙而造成堵塞,解决了传统净水器滤芯换芯时存在的问题;在中心管的长度大于滤芯壳的一半长度的情况下,更换滤芯残留的污水更难从集水孔进入中心管内,进一步确保了用水的卫生健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