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条上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1864发布日期:2018-07-20 18: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粒物料上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纤维条上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生产离合器面片都采用混料-溶解-浸胶-干燥-压制-热处理的工艺路线。在浸胶步骤中,只需要用于盛胶的槽,工人将作为骨架材料的帘子布或者纤维混捻线,浸渍到盛有黏胶的槽中,待浸渍完全后取出干燥。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对于生产效率而言显然不利。而采用自动化黏胶设备后效率提高明显,但是由于黏胶温度控制不准确,导致纤维上胶质量不稳定,有些部分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条上胶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条上胶设备采用机器上胶的模式,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采用恒温控制机稳定控制上胶温度,提高上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维条上胶设备,包括输送上胶机和恒温控制机;

所述输送上胶机包括顺序连接的动力机构、传输机构和上胶模腔,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传输机构之间以及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上胶模腔之间分别通过法兰盘连接;

所述恒温控制机包括第一温控室、第二温控室、第一控制面板、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对应所述第一温控室安装,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对应所述第二温控室安装,所述第一温控室和所述第二温控室内分别安装有加热器。

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和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分别具有温度输入模块,所述第一温控室将温度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面板输入温度的正负3℃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控室将温度控制在所述第二控制面板输入温度的正负3℃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输机构为圆柱体状的螺杆输送机,所述传输机构接近所述动力机构一端设有凝胶进料口。

物料由所述凝胶进料口进入后经所述传输机构输送至所述上胶模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胶模腔包括熔胶腔,所述熔胶腔内竖直安装有两组圆柱形的轧辊,同一组的所述轧辊圆周面接近,且转向相反,不同组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轧辊转向相同;所述上胶模腔两侧设有挡料块,所述挡料块中心设有供纤维条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中心正对两组所述轧辊圆周面的接缝处。

纤维条从所述穿线孔和两组所述轧辊穿过,由两组所述轧辊转动从而带动纤维条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轧辊圆周的中心处设有上胶槽,所述轧辊的所述上胶槽高度方向位置相同,截面处组成圆形,且圆形的直径为纤维条直径的1.2~1.5倍。

纤维条放置在所述上胶槽组成的圆孔处,所述上胶槽内的凝胶被压在纤维条表面,且覆盖凝胶后的纤维条直径增加1.2~1.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输机构靠近所述动力机构一端设有第一加热进水口,所述传输机构靠近所述上胶模腔一端设有第一加热出水口;所述上胶模腔下方设有第二加热进水口和第二加热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温控室包括第一恒温出水口和第一恒温进水口,所述第二温控室包括第二恒温出水口和第二恒温进水口;所述第一恒温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加热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恒温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加热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恒温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加热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恒温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加热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

所述第一温控室对所述传输机构内物料进行预加热,使凝胶融化;所述第二温控室对所述上胶模腔进一步加热,使凝胶能够被覆盖在纤维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温控室还包括第一冷却进水口和第一冷却出水口,所述第二温控室包括第二冷却进水口和第二冷却出水口。

所述第一冷却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进水口分别连自来水管进水,所述第一冷却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出水口连出水管,所述第一冷却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进水口进水流量由控制面板内的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变化采用PID算法控制比例阀自动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胶模腔下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温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内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所述上胶模腔内的温度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内控制器,由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控制所述第二温控室内加热器工作或所述第二冷却进水口进水,保证温度在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温控室温度设置在80~85℃,所述第二温控室温度设置在90~9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动力机构由电机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条上胶设备采用机器上胶的模式,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采用恒温控制机稳定控制上胶温度,提高上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纤维条上胶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纤维条上胶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胶模腔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组轧辊的主视图;

图中,1-输送上胶机、11-动力机构、12-传输机构、121-凝胶进料口、122-第一加热进水口、123-第一加热出水口、13-上胶模腔、131-熔胶腔、132-轧辊、1321-上胶槽、133-挡料块、1331-穿线孔、134-第二加热进水口、135-第二加热出水口、136-温度传感器、2-恒温控制机、21-第一温控室、211-第一恒温出水口、212-第一恒温进水口、213-第一冷却进水口、214-第一冷却出水口、22-第二温控室、221-第二恒温出水口、222-第二恒温进水口、223-第二冷却进水口、224-第二冷却出水口、23-第一控制面板、24-第二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一种纤维条上胶设备,包括输送上胶机1和恒温控制机2;

输送上胶机1包括顺序连接的动力机构11、传输机构12和上胶模腔13,动力机构11与传输机构12之间以及传输机构12与上胶模腔13之间分别通过法兰盘连接;

恒温控制机2包括第一温控室21、第二温控室22、第一控制面板23、第二控制面板24,第一控制面板23对应第一温控室21安装,第二控制面板24对应第二温控室22安装,第一温控室21和第二温控室22内分别安装有加热器。

第一控制面板23和第二控制面板24分别具有温度输入模块,第一温控室21将温度控制在第一控制面板23输入温度的正负3℃范围内,第二温控室22将温度控制在第二控制面板24输入温度的正负3℃范围内。

如图2,传输机构12为圆柱体状的螺杆输送机,传输机构12接近动力机构11一端设有凝胶进料口121。

物料由凝胶进料口121进入后经传输机构12输送至上胶模腔13。

如图3,上胶模腔13包括熔胶腔131,熔胶腔131内竖直安装有两组圆柱形的轧辊132,同一组的轧辊132圆周面接近,且转向相反,不同组的位于同一侧的轧辊132转向相同;上胶模腔13两侧设有挡料块133,挡料块133中心设有供纤维条穿过的穿线孔1331,穿线孔1331中心正对两组轧辊132圆周面的接缝处。

纤维条从穿线孔1331和两组轧辊132穿过,由两组轧辊132转动从而带动纤维条移动。

如图4,轧辊132圆周的中心处设有上胶槽1321,轧辊132的上胶槽1321高度方向位置相同,截面处组成圆形,且圆形的直径为纤维条直径的1.2~1.5倍。

纤维条放置在上胶槽1321组成的圆孔处,上胶槽1321内的凝胶被压在纤维条表面,且覆盖凝胶后的纤维条直径增加1.2~1.5倍。

如图1,传输机构12靠近动力机构11一端设有第一加热进水口122,传输机构12靠近上胶模腔13一端设有第一加热出水口123;上胶模腔13下方设有第二加热进水口134和第二加热出水口135。

如图1、图2,第一温控室21包括第一恒温出水口211和第一恒温进水口212,第二温控室22包括第二恒温出水口221和第二恒温进水口222;第一恒温出水口211与第一加热进水口122通过水管连接,第一恒温进水口212与第一加热出水口123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恒温出水口221与第二加热进水口134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恒温进水口222与第二加热出水口135通过水管连接。

第一温控室21对传输机构12内物料进行预加热,使凝胶融化;第二温控室22对上胶模腔13进一步加热,使凝胶能够被覆盖在纤维条上。

如图1,第一温控室21还包括第一冷却进水口213和第一冷却出水口214,第二温控室22包括第二冷却进水口223和第二冷却出水口224。

第一冷却进水口213和第二冷却进水口223分别连自来水管进水,第一冷却出水口214和第二冷却出水口224连出水管,第一冷却进水口213和第二冷却进水口223进水流量由控制面板内的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变化采用PID算法控制比例阀自动调节。

如图1,上胶模腔13下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6,温度传感器136测温线连接至第二控制面板24内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136测得的上胶模腔13内的温度传输至第二控制面板24内控制器,由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控制第二温控室22内加热器工作或第二冷却进水口223进水,保证温度在范围内。

第一温控室21温度设置在80~85℃,第二温控室22温度设置在90~95℃。

如图2,动力机构11由电机提供动力。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