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生产用手动提油提胶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3576发布日期:2018-11-02 21:3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明胶生产用提胶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明胶生产用手动提油提胶锅。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鲜皮在提胶锅中提取胶液时,会有大量油脂产生,传统提胶锅没有将油和胶液分离的装置,只能在放胶时少放一些胶液,避免把油混到胶液里面,等尾胶提取完后,再把油脂和一些胶液放出来处理。这种情况由于胶液每次都在胶锅中大量剩余,严重减少了好胶的得率,导致生产的明胶质量差,卖不到好价钱,严重影响了公司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够将提胶过程产生的油脂分离的明胶生产用手动提油提胶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明胶生产用手动提油提胶锅,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内的锅体,安装在锅体内的搅拌总成和箅子板,所述锅体的上端部设有注水管和皮料添加管,所述锅体的下表面设有胶液收集管和皮料渣排放管;在锅体的下半圆内铺设蒸汽加热管和冷凝水回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提油装置,所述手动提油装置包括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和收卷筒,所述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包括机架、连架管、连架杆以及连杆,所述机架固定安装在锅体内端面上,在机架上端铰接连架管一端,所述连架管在机架端连接提油嘴,所述提油嘴外连接真空提油泵;在机架的下端铰接连架杆的一端,连架管和连架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始终保持水平的集油槽,所述连架管的上端部与集油槽连通,所述连杆上集油槽的下端沿连架管的长度方向向外设有提升架,所述提升架通过提拉绳连接收卷筒,所述收卷筒通过支撑轴安装在支撑架上,在支撑架上支撑轴外连接手轮或者手柄;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锅体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集油槽的四周设有锯齿状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在提胶过程中提胶锅中的油脂分离,得到优质的胶液,并且便于油脂的提纯,提高了产品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动提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框架;2、锅体;2-1、注水管;2-2、皮料添加管;2-3、胶液收集管;2-4、皮料渣排放管;2-5、蒸汽加热管;2-6、冷凝水回水管;3、搅拌总成;4、箅子板;5、手动提油装置;5-1、机架;5-2、连架管;5-3、连架杆;5-4、连杆;5-5、提油嘴;5-6、集油槽;5-60、锯齿状进油口;5-7、提升架;5-8、收卷筒;5-9、支撑架;5-10、提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明胶生产用手动提油提胶锅,包括框架1,安装在框架内的锅体2,安装在锅体内的搅拌总成3和箅子板4,所述搅拌总成3属于公知技术,主要包括搅拌轴、搅拌驱动装置,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所述锅体2的上端部设有注水管2-1和皮料添加管2-2,所述锅体的下表面设有胶液收集管2-3和皮料渣排放管2-4;在锅体的下半圆内铺设蒸汽加热管2-5和冷凝水回水管2-6,还包括手动提油装置5,所述手动提油装置5包括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和收卷筒5-8,所述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包括机架5-1、连架管5-2、连架杆5-3以及连杆5-4,所述机架5-1固定安装锅体内端面上,在机架上端铰接连架管5-2一端,所述连架管5-2在机架端连接提油嘴5-5,所述提油嘴外连接真空提油泵;在机架5-1的下端铰接连架杆5-3的一端,连架管5-2和连架杆5-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5-4,所述连杆5-4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始终保持水平的集油槽5-6,所述连架管的上端部与集油槽连通,所述连杆上集油槽的下端沿连架管的长度方向向外设有提升架5-7,所述提升架通过提拉绳5-10连接收卷筒5-8,所述收卷筒通过支撑轴安装在支撑架5-9上,在支撑架上支撑轴外连接手轮或者手柄;所述支撑架5-9 固定安装在锅体2的上表面。

为了便于油脂进入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四周设有锯齿状进油口5-60,同时锯齿状进油口还具有过滤的作用防止皮料进入集油槽内。

根据胶锅体积的大小在锅体侧面侧装1-2个是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根据油面位置进行安装,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在手动和自重的情况下绕平行四边形铰链举升结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油脂流向集油槽,在真空泵抽油动力下,让油脂通过集油槽排出提胶锅,集中提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在提胶过程中提胶锅中的油脂分离,得到优质的胶液,并且便于油脂的提纯,提高了产品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