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底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1716发布日期:2018-06-30 02: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底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加工领域,尤其涉及食品塑料底座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食品包装也越来越多,比如速冻饺子或速冻汤圆,由于其内部具有馅料,传统的散装包装在运输或移动过程中会相互挤压,容易使其馅料漏出来,因此在包装时一般采用带有特定凹槽的塑料底座将其一一对应的放置于特定凹槽内,防止其移动,塑料底座的制作一般是先制作出平整的塑料薄膜,然后用特定的模具在塑料薄膜上冲压出特定的凹槽,最后再根据实际尺寸进行裁剪,为了使塑料薄膜顺利脱模,另外也为了拿取层层叠放的塑料底座时相邻塑料底座更容易分开,会在塑料薄膜进行冲压之间在其上下两面抹上一层油,但是传统的抹油装置使用不方便,抹油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底座加工装置,使用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品底座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供油设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上涂油机构包括第一供油管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一辊轴位于第二辊轴左侧,第一辊轴上部和第二辊轴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储油槽,第一供油管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一供油管与第一辊轴平行,第一供油管位于第一储油槽上方,且第一供油管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一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下涂油机构包括第二供油管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均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四辊轴位于第三辊轴右侧,第三辊轴上部和第四辊轴上部之间形成第二储油槽,第二供油管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与第三辊轴平行,第二供油管位于第二储油槽上方,且第二供油管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二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第三辊轴位于第二辊轴的正下方并与第二辊轴平行,第二辊轴与第三辊轴之间有间隙,供油设备包括储油箱和设置在储油箱上的供油泵,第一供油管和第二供油管均与供油泵连接;

支撑架上设有间距调节装置,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承载机构和第二承载机构,第一承载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液压缸,第一安装板左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板与支撑架的连接点位于第一辊轴左侧,第一安装板由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液压缸一端与第一安装板右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承载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液压缸,第二安装板左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第二安装板与支撑架的连接点位于第一辊轴左侧,第二安装板由第二液压缸驱动,第二液压缸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右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前后对称设置,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第一供油管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管和第一软管与储油箱连接,第一导管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导管与第一供油管中间位置连通,且第一导管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一供油管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供油管同轴设置的内螺纹,第一供油管两端设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通过内螺纹与第一供油管转动连接,调节螺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其经过的出油口密封;

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

所述第四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三辊轴的直径。

所述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三辊轴和第四辊轴均为橡胶辊。

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螺杆外侧端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的配合对塑料薄膜上下两端面进行抹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供油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食品底座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供油设备、上涂油机构与下涂油机构,上涂油机构包括第一供油管2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一辊轴3位于第二辊轴4左侧,第一辊轴3上部和第二辊轴4上部之间形成第一储油槽,第一供油管2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一供油管2与第一辊轴3平行,第一供油管2位于第一储油槽上方,且第一供油管2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一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下涂油机构包括第二供油管5和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均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的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的圆周面相切且相互之间具有压紧力,第四辊轴7位于第三辊轴6右侧,第三辊轴6上部和第四辊轴7上部之间形成第二储油槽,第二供油管5与供油设备连接,第二供油管5与第三辊轴6平行,第二供油管5位于第二储油槽上方,且第二供油管5下端面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并与第二储油槽位置对应的出油口,第三辊轴6位于第二辊轴4的正下方并与第二辊轴4平行,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有间隙,供油设备包括储油箱8和设置在储油箱8上的供油泵9,第一供油管2和第二供油管5均与供油泵9连接;第一辊轴3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4的直径,便于第一供油管2的安装;第四辊轴7的直径小于第三辊轴6的直径,便于第二供油管5的安装;第一辊轴3、第二辊轴4、第三辊轴6和第四辊轴7均为橡胶辊,相对于金属辊,其摩擦力相对较大。

在工作时,塑料薄膜经过于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分别对塑料薄膜上下表面有一个压紧力,启动供油泵9,供油泵9将储油箱8内的油输送到第一供油管2和第二供油管5内,第一供油管2内的油通过其出油口进入到第一储油槽内,塑料薄膜在向前运动时带动第二辊轴4逆时针转动,第一辊轴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第二辊轴4一起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储油槽内的油均匀的涂抹在第二辊轴4外圆周面上,塑料薄膜上表面在与第二辊轴4外圆周面接触时涂上一层油膜;同理,塑料薄膜在向前运动时带动第三辊轴6顺时针转动,第四辊轴7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第三辊轴6一起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储油槽中的油均匀的涂抹在第三辊轴6外圆周面上,塑料薄膜上表面在与第三辊轴6外圆周面接触时涂上一层油膜,实现塑料薄膜上下两面的抹油操作。

支撑架1上设有间距调节装置,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承载机构和第二承载机构,第一承载机构和第二承载机构结构相同且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承载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一液压缸102,第一安装板101左端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板101与支撑架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辊轴3左侧,第一安装板101由第一液压缸102驱动,第一液压缸102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01右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第二承载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103和第二液压缸104,第二安装板103左端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且第二安装板103与支撑架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辊轴3左侧,第二安装板103由第二液压缸104驱动,第二液压缸104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03右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101与第二安装板103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液压缸102与第二液压缸104前后对称设置,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103转动连接;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103转动连接,减小转动时的摩擦力;在使用时,同时控制第一液压缸102和第二液压缸104,通过第一液压缸102和第二液压缸104分别带动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103转动,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103带动第二辊轴4绕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103与支撑架1的连接点转动,从而调节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的距离,由于塑料薄膜本身较软,在本装置使用前需要将塑料薄膜先从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穿过,当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塑料薄膜不容易穿过,此时可以增大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的距离,便于塑料薄膜穿过,当塑料薄膜穿过后调整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之间的距离,使第二辊轴4与第三辊轴6压紧塑料薄膜。

第一供油管2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管301和第一软管与储油箱8连接,第一导管301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01上,第一导管301与第一供油管2中间位置连通,且第一导管301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一供油管2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供油管2同轴设置的内螺纹,第一供油管2两端设有调节螺杆302,调节螺杆302通过内螺纹与第一供油管2转动连接,调节螺杆30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其经过的出油口密封;在实际生产中,会根据客户的需要选择不同宽度的塑料薄膜,当塑料薄膜的宽度变化时,可通过转动两个调节螺杆302增加或减少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从而改变第一供油管2在前后方向上出油的宽度,当塑料薄膜较宽时,使调节螺杆302向外运动,增加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当塑料薄膜较窄时,使调节螺杆302向内运动,减少第一供油管2上出油口开启的数量,从而减少油料的浪费。调节螺杆302外侧端设有手柄,便于调节螺杆302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