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324发布日期:2018-07-04 00:2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除去污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使用广泛,一般按照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多用于混凝土筑造,平流式沉淀池构筑简单,包括:进水口、沉淀池,出水口,平流式沉淀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沉淀池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沉淀淤泥,形成淤泥层,当污水直接通过进水口排入到沉淀池内时,因进入的污水水流速度大,容易对淤泥层进行冲击,造成淤泥翻滚,从而影响沉淀效果,而且,污水水流在进入沉淀池内会使沉淀池内的沉淀水产生水波,漂浮在沉淀池表面的漂浮物会随水波流向出水管而被排出,从而影响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具有水流对底部淤泥的冲击小、沉淀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包括:进水管、沉淀池和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相对设置在沉淀池的两侧,位于所述沉淀池内的进水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缓冲机构,位于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阻挡漂浮物的漂浮物阻挡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缓冲机构将从进水管进入的高速度水流进行减缓,从而避免水流直接对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层进行冲击,从而防止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淤泥的翻滚,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通过漂浮物阻挡结构,可以减少漂浮的漂浮物在水流或出水管的吸力作用下排出沉淀池,进一步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缓冲箱,与所述进水缓冲箱连通的接口,以及,与所述接口连通的、水平设置的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开口朝向远离出水管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到进水缓冲箱时,在进水缓冲箱的阻碍作用下,第一次改变进水方向,降低了进水速度,减少了水流对沉淀池底部淤泥的冲击,污水通过接口进入到分水管内,第二次改变了进水方向,进一步降低了进水速度,分水管上设置的若干出水孔的朝向沉淀池的池壁设置,使污水冲击在池壁上,并沿池壁下流,更进一步的减少了污水对沉淀池底部淤泥的冲击,从而减少了淤泥翻滚现象的产生,保证了沉淀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三块间隔设置的隔板,分别为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靠近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三板远离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均高于第三板的高度,所述进水管延伸至靠近沉淀池底部,所述第二板靠近沉淀池底部设置有若干穿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到沉淀池与第一板的底部后,从下往上进行蔓延,使污水的水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水流速度,当污水的水位高于第一板的高度时,溢出第一板流入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通过第二板上的穿水孔进入到第二板与第三板之间,从而第二次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进一步的降低了水流速度,当污水水位高于第三板的高度时,污水才会进入到沉淀池的沉淀区,进行沉淀,此时,污水的水流基本趋于平缓,从而减少了淤泥翻滚现象的产生,保证了沉淀效果,同时,平缓的水流使悬浮物更容易进行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隔板插接的凹槽,所述沉淀池上设置用于将所述隔板进行升降的升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隔板与沉淀池的池壁上开设的凹槽插接,并通过升降结构进行升降,便于对沉底池的底部进行清洗。

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设置在沉淀池上表面的支撑架,与若干所述隔板连接的连接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输出端与连接件连接的动力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架用于安装动力源和连接件、并提供一个受力支撑点,使动力源通过连接件将隔板进行升降运动,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漂浮物阻挡结构包括:位于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横跨沉淀池的漂浮件,设置沉淀池内的、用于防止漂浮件在沉淀池内水平移动的限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漂浮件能漂浮在污水表面,对漂浮在污水表面的漂浮物进行阻挡,通过限定件将漂浮件水平活动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通过漂浮件将漂浮物阻挡在一定范围内,方便清理和保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优选的:所述漂浮件为泡沫材质制成,所述限定件为若干根插杆,所述漂浮件可自由活动的套设在插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漂浮件采用泡沫材料制成,能使漂浮件始终对污水表面进行阻挡,限定件为若干根插杆,用于将漂浮件插接,从而使漂浮件仅能沿插杆的延伸方向随污水水位的高低进行上下活动,从而对沉淀池内不同水位的漂浮物进行阻挡。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沉泥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沉淀池底部设置的沉泥斗,便于将淤泥收集,并通过排泥管排出,从而保证了沉淀池可持续地对污水进行沉淀作用。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成倾斜设置,靠近进水管的一侧为较低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沉淀池的底部倾斜设置,以便后续对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层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连接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高压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沉淀池通过冲洗管、高压泵、回流管形成水循环通道,以便利用沉淀池内的污水就可对沉淀池的底部进行除泥处理,节约了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缓冲机构,减缓了污水进入沉淀池内的水流速度,减缓了水流对沉淀池底部的淤泥层的冲击,避免了淤泥翻滚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沉淀池沉淀效果。

2、通过漂浮物阻挡结构,使得污水表面漂浮的漂浮物被阻挡在一定的范围了,从而保证了从出水管流出的水是符合要求的。

3、通过冲洗管、高压泵、回流管以及沉淀池底部倾斜设置,方便了对沉淀池底部的除泥处理,并节约了资源,保证了沉淀池能持续地对污水进行沉淀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流式沉淀池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中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流式沉淀池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沉淀池;2、进水管;3、出水管;4、缓冲机构;41、进水缓冲箱;42、接口;43、分水管;431、出水孔;44、隔板;441、第一板;442、第二板;4421、穿水孔;443、第三板;45、橡胶块;5、漂浮物阻挡结构;51、漂浮件;52、限定件;6、第一安装架;7、升降结构;71、支撑架;72、连接件;73、动力源;8、沉泥斗;9、排泥管;10、冲洗管;11、高压水泵;12、回流管;13、第二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2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新型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的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设置在沉淀池1一侧的进水管2,设置在沉淀池1另一侧的出水管3,进水管2与出水管3相对设置在沉淀池1的池壁上,在沉淀池1内的进水管2管口处设置有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用于减缓从进水管2流出的水流速度,避免对沉淀池1底部的淤泥层造成翻滚现象,提高了沉淀效果,在进水管2与出水管3之间的沉淀池1内设置有漂浮物阻挡结构5,漂浮物阻挡结构5用于将漂浮物阻挡在沉淀池1内的一定范围内,避免了漂浮物因水流产生的水波或出水管3的吸力作用下排出沉淀池1,保证了沉淀池1的沉淀效果。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4包括:进水缓冲箱41,接口42和分水管43;进水缓冲箱41通过第一安装架6安装在沉淀池1的池壁上,进水管2与进水缓冲箱41连通,分水管43通过第二安装架13安装在沉淀池1的池壁上,进水缓冲箱41与分水管43通过接口42连通,在分水管43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出水孔431,若干出水孔431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出水管3的方向设置,出水孔431用于将污水对准沉淀池1的池壁排出,使污水沿沉淀池1的池壁下流,从而通过进水缓冲箱41、分流管以及出水孔431多次改变水流的水流方向,从而有效地减缓了水流速度,避免了沉淀池1底部的淤泥层发生翻滚现象。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漂浮物阻挡结构5包括:漂浮件51和限定件52,漂浮件51能浮在污水的表面上,在漂浮件51的下端设置有配重件,配重件用于使漂浮件51的下端始终伸入在污水中,漂浮件51的上端始终露出污水的表面,从而起到阻挡漂浮物的作用,其中,漂浮件51用泡沫材料制成,并用塑胶材料将泡沫材料包覆,限定件52为若干间隔排列的插杆,插杆一端固定在沉淀池1的底部,插杆与漂浮件51插接,漂浮件51能随水平的高低,沿插杆的延伸方向进行上下活动,从而能对沉淀池1内不同水位高度的漂浮物进行阻挡,同时漂浮件51通过插杆在水平位置上的位置移动被限制,从而保证了将漂浮物阻挡在一定的范围内,方便后续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如图1所示,在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8,沉泥斗8位于缓冲机构4和漂浮物阻挡结构5之间,能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进行沉淀收集,在沉泥斗8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9,排泥管9用于将淤泥层排出沉淀池1,使沉淀池1能有效地持续对污水进行沉淀作用。

其中,沉淀池1的底部成倾斜设置,靠近进水管2的一侧为较低端,沉淀池1的底部倾斜设置,以便后续对沉淀池1的底部进行除泥处理。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沉淀池1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冲洗管10,冲洗管10连接有高压水泵11,高压水泵11连接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的一端与高压水泵11连接,另一端与沉淀池1连通,通过回流管12、高压水泵11、冲洗管10形成一个水循环通道,以便利用沉淀池1内的污水就可对沉淀池1的底部进出除泥处理,节约资源。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缓冲机构4和进水管2的结构不同。

缓冲机构4包括:三块间隔设置的隔板44,分别为第一板441、第二板442和第三板443,其中,第一板441靠近进水管2,第三板443远离进水管2,第二板442设置在第一板441与第三板443之间,其中,第二板442的高度高于第三板443的高度,进水管2的管口延伸至靠近沉淀池1的底部,在第二板442靠近沉淀池1底部一端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设置的穿水孔4421。

当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到沉淀池1与第一板441之间的底部后,污水从下往上进行蔓延,使污水的水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水流速度,当污水的水位高于第一板441的高度时,污水溢出第一板441流入到第一板441与第二板442之间,通过第二板442上的穿水孔4421进入到第二板442与第三板443之间,从而第二次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进一步的降低了水流速度,当污水水位高于第三板443的高度时,污水才会进入到沉淀池1的沉淀区中,进行沉淀,此时,污水的水流基本趋于平缓,从而避免了淤泥层翻滚现象的产生,保证了沉淀效果,同时,平缓的水流使悬浮物更容易进行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

其中,在沉淀池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与隔板44插接的凹槽,在沉淀池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隔板44进行升降的升降结构7,升降结构7包括:设置在沉淀池1上表面上的支撑架71,将三块隔板44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72,设置在支撑架71上的动力源73,动力源73的输出端与连接件72固定连接,其中动力源73可以为液压缸或汽缸或通过链条的方式带动连接件72进行升降,从而带动隔板44进行升降,当需要对沉淀池1的底部进行除泥处理时,通过升降结构7将隔板44进行提升,使隔板44的底端与沉淀池1底部分离即可。

在隔板44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块45,在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与橡胶块45匹配的条槽,因橡胶具有弹性,能通过升降结构7的驱动下紧密抵压在条槽内,从而对沉淀池1与隔板44之间进行密封防水,保证缓冲机构4对水流的缓冲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