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258发布日期:2018-07-13 16:58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酸装置,具体涉及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中通常含有CO2、H2S和有机硫化合物,这三者又通称为酸性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的刺激性恶臭味的无色气体、有毒,它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经常与硫化氢接触能引起慢性中毒;硫化氢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易受热分解,在有氧存在时易腐蚀金属;易被吸附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使催化剂“中毒”;在有水存在时能形成氢硫酸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H2S还会产生氢脆腐蚀。二氧化碳在有水存在时,会对金属形成较强的腐蚀;同时CO2含量过高,会降低天然气的热值。有机硫大多无色有毒,低级有机硫比空气轻,易挥发。有机硫中毒能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心脏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必须把气体中的这些酸性气体含量脱除到标准要求的规格。现有通常采用胺法脱酸,即将天然气从脱酸塔的底部通入,然后从脱酸塔的上方通入氨水,然后氨水与天然气发生对流接触从而将其中的酸气去除,但是现有的脱酸塔脱酸效率低,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脱酸工序才能够将其中的酸气彻底去除,效率低下,需要的设备繁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通常采用胺法脱酸,即将天然气从脱酸塔的底部通入,然后从脱酸塔的上方通入氨水,然后氨水与天然气发生对流接触从而将其中的酸气去除,但是现有的脱酸塔脱酸效率低,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脱酸工序才能够将其中的酸气彻底去除,效率低下,需要的设备繁多,成本高,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首先通过对天然气与氨水溶液进行分流,同时增大氨水溶液与天然气对流过程中接触的面积,大大的提高了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得经过一次脱酸工艺的天然气中的酸气去除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多次循环脱酸过程的时间,使得酸气一次性就能够得到彻底去除,无需多台设备连续进行脱酸,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脱酸塔的底部设有天然气进气口,脱酸塔内进气口的上方设有球面弧板,球面弧板的边缘与脱酸塔内壁完全贴合且开口朝上,球面弧板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球面弧板上连有多个脱酸管,通气孔与脱酸管的下端相连通,脱酸管内设有分流套管,分流套管由多个尺寸不同的套管从内至外依次套设而成,脱酸管的上方设有与球面弧板形状相同的胺液分流板,胺液分流板的开口朝下,胺液分流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液孔,通液孔与脱酸管的上端相连通,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设有胺液通入口,脱酸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脱酸装置,首先通过对天然气与氨水溶液进行分流,同时增大氨水溶液与天然气对流过程中接触的面积,大大的提高了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得经过一次脱酸工艺的天然气中的酸气去除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多次循环脱酸过程的时间,使得酸气一次性就能够得到彻底去除,无需多台设备连续进行脱酸,节约了成本。将需要进行脱酸的天然气从脱酸塔的底部进气口处通入,进入到脱酸塔内后,在球面弧板的引导作用下,天然气被分流分别穿过多个通气孔后进入到多个脱酸筒中;氨水溶液从胺液通入口进入落到胺液分流板的上方,然后分流后分别进入到脱酸管中;向上运动的天然气以及向下运动的氨水溶液在脱酸管中发生对流接触,其中脱酸管内设有分流套管,分流套管由多个尺寸不同的套管从内至外依次套设而成,即进入到脱酸管中的天然气与氨水溶液会分别穿过分流套管,被分割成多个不同的区域,然后每个小区域中的氨水溶液与天然气接触,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氨水与天然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天然气中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天然气与氨水溶液的一次性对流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分别分流天然气与氨水溶液,同时通过分流套管增加同等量中氨水溶液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脱酸的效率与质量,脱酸工序所需时间短,无需多次循环脱酸,同时节约了设备成本。

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胺液通入管,胺液通入管的进液端与胺液通入口相连,胺液通入管的管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开个多个胺液出口,氨水溶液能够从水平方向的上均匀的流出到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进一步提高均匀性。

脱酸塔内胺液通入口与出气口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海绵层,海绵层内饱和吸附有蒸馏水,天然气穿过氨水溶液后继续向上运动,穿过海绵层后,其内的水能够对天然气进行“清洗”,避免氨气掺杂入天然气中。

套管的璧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对流孔,即相邻套管之间进行对流的氨水溶液与天然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对流,进一步提高氨水溶液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

套管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半圆柱形凸条,凸条的轴线与套管轴线平行,增大套管的内壁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首先通过对天然气与氨水溶液进行分流,同时增大氨水溶液与天然气对流过程中接触的面积,大大的提高了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得经过一次脱酸工艺的天然气中的酸气去除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多次循环脱酸过程的时间,使得酸气一次性就能够得到彻底去除,无需多台设备连续进行脱酸,节约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胺液通入管,胺液通入管的进液端与胺液通入口相连,胺液通入管的管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开个多个胺液出口,氨水溶液能够从水平方向的上均匀的流出到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进一步提高均匀性,脱酸塔内胺液通入口与出气口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海绵层,海绵层内饱和吸附有蒸馏水,天然气穿过氨水溶液后继续向上运动,穿过海绵层后,其内的水能够对天然气进行“清洗”,避免氨气掺杂入天然气中;

3、本实用新型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套管的璧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对流孔,即相邻套管之间进行对流的氨水溶液与天然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对流,进一步提高氨水溶液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套管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半圆柱形凸条,凸条的轴线与套管轴线平行,增大套管的内壁面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脱酸塔,2-进气口,3-球面弧板,4-通气孔,5-脱酸管,6-分流套管,7-胺液分流板,8-通液孔,9-出气口,10-胺液通入管,11-胺液出口,12-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天然气的胺法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1,脱酸塔1的底部设有天然气进气口2,脱酸塔1内进气口2的上方设有球面弧板3,球面弧板3的边缘与脱酸塔1内壁完全贴合且开口朝上,球面弧板3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4,球面弧板3上连有多个脱酸管5,通气孔4与脱酸管5的下端相连通,脱酸管5内设有分流套管6,分流套管6由多个尺寸不同的套管从内至外依次套设而成,脱酸管5的上方设有与球面弧板3形状相同的胺液分流板7,胺液分流板7的开口朝下,胺液分流板7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液孔8,通液孔8与脱酸管5的上端相连通,胺液分流板7的上方设有胺液通入口,脱酸塔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9。

本实用新型的脱酸装置,首先通过对天然气与氨水溶液进行分流,同时增大氨水溶液与天然气对流过程中接触的面积,大大的提高了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得经过一次脱酸工艺的天然气中的酸气去除更加彻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多次循环脱酸过程的时间,使得酸气一次性就能够得到彻底去除,无需多台设备连续进行脱酸,节约了成本。将需要进行脱酸的天然气从脱酸塔的底部进气口处通入,进入到脱酸塔内后,在球面弧板的引导作用下,天然气被分流分别穿过多个通气孔后进入到多个脱酸筒中;氨水溶液从胺液通入口进入落到胺液分流板的上方,然后分流后分别进入到脱酸管中;向上运动的天然气以及向下运动的氨水溶液在脱酸管中发生对流接触,其中脱酸管内设有分流套管,分流套管由多个尺寸不同的套管从内至外依次套设而成,即进入到脱酸管中的天然气与氨水溶液会分别穿过分流套管,被分割成多个不同的区域,然后每个小区域中的氨水溶液与天然气接触,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氨水与天然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天然气中酸气的去除效率,使天然气与氨水溶液的一次性对流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分别分流天然气与氨水溶液,同时通过分流套管增加同等量中氨水溶液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脱酸的效率与质量,脱酸工序所需时间短,无需多次循环脱酸,同时节约了设备成本。

优选的,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胺液通入管10,胺液通入管的进液端与胺液通入口相连,胺液通入管的管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开个多个胺液出口11,氨水溶液能够从水平方向的上均匀的流出到胺液分流板的上方,进一步提高均匀性。

优选的,脱酸塔内胺液通入口与出气口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海绵层12,海绵层内饱和吸附有蒸馏水,天然气穿过氨水溶液后继续向上运动,穿过海绵层后,其内的水能够对天然气进行“清洗”,避免氨气掺杂入天然气中。

优选的,套管的璧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对流孔,即相邻套管之间进行对流的氨水溶液与天然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对流,进一步提高氨水溶液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套管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半圆柱形凸条,凸条的轴线与套管轴线平行,增大套管的内壁面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