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开启式层析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8111发布日期:2018-07-24 19:1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析柱,具体涉及一种可开启式层析柱。



背景技术:

在材料纯化过程中,常常用到柱层析的方法,柱层析技术(chromatography)又称柱色谱技术,主要原理是根据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多次反复分配将组分分离开来。

现有技术中所用的层析柱为一体式柱体,在柱层析过程中用有机溶剂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后,需要不断加入流动相将目标产物全部从色谱中冲淋下来,冲淋过程不仅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而且还有可能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再次混合在一起。现有技术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不环保,而且目标产物与杂质混合造成目标产物不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层析柱在提纯过程中提纯效果较差,杂质与目标产物可能再次混合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开启式层析柱,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开启式层析柱,所述可开启式层析柱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部、层析柱主体、出口部,所述进口部、层析柱主体、出口部相连通,所述层析柱主体包括活动连接的固定部以及开启部,所述开启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开合,所述开启部的开合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进口部指向所述出口部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密封螺丝或者密封卡扣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密封。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交,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交;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一密封条,第三连接部上设置第二密封条,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有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条用于密封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位置,第三密封条用于密封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开启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密封且活动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密封螺丝或者密封卡扣活动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口部包括柱颈,所述柱颈为磨砂口。

优选的,所述出口部包括放液阀和放液口。

优选的,所述进口部、固定部与出口部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开启式层析柱不仅兼具普通层析柱的功能,还能解决目标产物在洗脱过程中与杂质二次混合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解决了柱层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问题,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达到环保和缩短工作时间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的层析柱主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开启式层析柱10,所述可开启式层析柱10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部100、层析柱主体200、出口部300,所述进口部100、层析柱主体200、出口部300相连通。

所述进口部100为可开启式层析柱10进样或者填充固体相的入口,在用可开启式层析柱10分离样品时,从所述进口部100将样品倒入可开启式层析柱10中。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口部100包括柱颈110,所述柱颈110为磨砂口,采用磨砂口便于柱颈110与其他部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柱颈110整体呈哑铃状,即中间部分略小于入口部分以及底部,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样品倒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柱颈110也可以有其他设计样式,例如上下宽度一致的圆柱形、棱柱形等等,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柱颈110也可以为光滑口,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

所述层析柱主体200位于所述柱颈110下方,与所述柱劲110底部承接,为待分离样品、固体相和流动相盛装的位置,同时也是发生层析分离的位置。

所述出口部300是流动相和分离产物流出的位置,位于所述层析柱主体200下方,与所述层析柱主体200底部相承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口部300包括放液阀310和放液口320。所述放液阀310用于控制流动相放出的流量大小,所述放液口320为流动相放出的位置。所述放液阀310设置与放液口320上,能够控制放液口的开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放液阀310为旋拧试手动阀,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拧实现放液口的开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放液阀310也可以有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为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例如通过设置按钮等来实现对放液口320的开合,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放液阀310开合的部件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放液阀310的一种具体形式。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可开启式层析柱10将开启部210开启后的状态。所述层析柱主体200包括活动连接的固定部210以及开启部220,所述开启部220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10开合,所述开启部210的开合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交,所述第一方向A为从所述进口部100指向所述出口部300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方向A也包括从所述进口部100指向所述出口部300方向的延长方向。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合方向B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所述开启部220向开合方向B开启,以实现可开启式层析柱10的开启功能。请参阅图3,所述固定部210和所述开启部220的横截面为弧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启部220的横截面可以但不限于半圆形、或者小于180°的弧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开启式层析柱10进行纯化目标产物时,利用流动相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后,标记目标产物在可开启式层析柱10上洗脱的位置,将可开启式层析柱10压干,通过开启部210将可开启式层析柱10打开,将带有目标产物的固定相取出,请参阅图2,图2为可开启式层析柱10将开启部210开启后的状态。将带有目标产物的固定相取出后,加入有机溶剂萃取目标产物,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开启式层析柱10不仅兼具普通层析柱的功能,还能解决目标产物在洗脱过程中与杂质二次混合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将带有目标产物的固定相取出后,加入有机溶剂萃取目标产物,相比直接用流动相淋洗固定相更节约流动相的用量,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更环保,而且缩短工作时间。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口部100、固定部220与出口部300为一体结构。换句话说,所述进口部100、固定部220与出口部300这三个部分是一体结构的。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进口部100、固定部220与出口部300这三个部分也可以采用部分一体结构,例如,进口部100、固定部220一体而成或者固定部220与出口部300一体而成,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进口部100、固定部220与出口部300这三个部分可以全部单独制作再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启部210包括第一连接部211,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固定部220活动连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20与第一连接部211对应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条221,所述层析柱主体200通过固定部220上的第一固定条221与开启部210上的第一连接部211活动连接来实现开关功能。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固定部220通过密封螺丝222活动连接。或者通过密封卡扣活动连接。采用密封螺丝或者密封卡扣可以保证在用可开启式层析柱10操作时,不会造成漏液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固定部220也可以有其他活动连接方式,只要保证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固定部220活动连接即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启部21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固定部220之间设有弹性部213。所述弹性部213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和所述固定部220连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和所述固定部220之间的间隙密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部213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橡胶类弹性体材料。所述开启部210通过弹性部213实现开启功能的转动操作。采用弹性部213将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和所述固定部220之间的间隙密封可以防止可开启式层析柱10在操作时漏液现象。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启部21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214及第四连接部215。所述第三连接部214与所述第四连接部21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部21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相交,所述第四连接部2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相交。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设置第一密封条216,第三连接部214上设置第二密封条217,所述第四连接部215上设有第三密封条218。所述第一密封条216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固定部220相连的位置,所述第二密封条217用于密封所述第三连接部214与所述固定部220连接的位置,第三密封条218用于密封所述第四连接部215与所述固定部220相连的位置。采用密封条为了防止层析柱在使用过程中漏液,保证密闭性。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开启式层析柱10,所述开启部21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12a,所述第二连接部212a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12a与所述固定部220密封且活动式连接。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施例可开启式层析柱10开启后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部220连接第二连接部212a的对应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条223,所述层析柱主体200通过固定部220上的第二固定条223与开启部210上的第二连接部212a的活动连接来实现开关功能。该实施例中的开启部210开启后可以完全与固定部220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12a与第一连接部211的结构相同。该实施例中的开启部210和固定部220可以完全分离的结构设置,除了有效地将目标产物与杂质分离和节约环保以外,还能够达到在使用完后方便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2a与所述固定部220通过密封螺丝222或者密封卡扣活动式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