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788发布日期:2018-08-07 22: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背景技术: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用于高温老化测试,高低温交变测试,交变温湿度测试等。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6474179U,公开了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包括安装箱和试验舱,安装箱内设有高压压缩机、低压压缩机、冷凝器和水箱;安装箱和试验舱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循环风道内设有加湿器、蒸发器、加热器和循环风轮;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依次连接;水箱和加湿器连接;加湿器、蒸发器、加热器和循环风轮依次连接;循环风轮设于试验舱的进风口处。冷凝剂气体在低压压缩机中第一次压缩后,进入高压压缩机进行第二次压缩,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冷凝器气体冷却成冷凝剂液体后,输入蒸发器,蒸发冷凝,为空气降温。

上述现有技术通过加湿器、蒸发器实现对试验舱的加湿,通过加热器对试验舱进行加热,通过冷凝器对试验舱进行制冷,多种器件组装导致该试验箱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具有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包括试验舱和风机,还包括用于加热或制冷的调温室,所述风机、调温室和试验舱依次连通且形成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包括与所述调温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调温室内装有水,所述进风口位于液面下方、所述出风口位于液面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调温室和试验舱依次连通且形成循环风道,启动风机,风机从试验舱抽风,然后送到调温室,在调温室内空气加热或冷却,然后通过出风口回流到试验舱内,调温室内装有水,调温室对水进行制冷或加热,进风口位于液面下方,空气经过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液面上方的出风口排出,当加热状态时水蒸发,水蒸汽随着风一同经出风口排出调温室、并进入试验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试验舱制冷或加热,也可以对试验舱进行加湿,可以对试验舱内的原件进行老化测试,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调温室包括用于对所述调温室制冷或加热的半导体制冷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导体制冷片既可以进行制冷,也可以进行加热,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设置有多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经过进风口与调温室内的水充分混合,通过设置多个进风口,增大了风与水的混合面积,提高了热量交换速率。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均匀分布在所述调温室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热量交换均匀、高效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安装有起泡原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起泡原件,空气经过起泡原件形成若干微小的起泡,进一步的增大了风与水的热量交换速率,热交换效果更高。

进一步,所述起泡原件为气泡石或气泡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泡石或气泡盘作为常用的起泡原件,结构简单,制泡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调温室连通有补液水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补液水箱,补液水箱可以向调温室补充液体,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风机、调温室和试验舱依次连通且形成循环风道,启动风机,风机从试验舱抽风,然后送到调温室,在调温室内空气加热或冷却,然后通过出风口回流到试验舱内,调温室内装有水,调温室对水进行制冷或加热,进风口位于液面下方,空气经过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液面上方的出风口排出,当加热状态时水蒸发,水蒸汽随着风一同经出风口排出调温室、并进入试验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试验舱制冷或加热,也可以对试验舱进行加湿,可以对试验舱内的原件进行老化测试,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2、通过设置起泡原件,空气经过起泡原件形成若干微小的起泡,增大了风与水的热量交换速率,热交换效果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循环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试验舱;101、风机;102、调温室;110、吸风口;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起泡原件;120、补液水箱;130、锁紧件;140、第一密封圈;150、磁铁;160、吸合部;170、凹口;180、凸起;190、压合部;200、玻璃观察窗;201、试验舱内壁;300、密封门;400、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参见图1,包括试验舱100和风机101,风机101安装在该试验箱的顶部,还包括用于加热或制冷的调温室102,风机101、调温室102和试验舱100依次连通且形成循环风道,图2中示出了具体的循环风道,风道包括,设置在试验舱100内的吸风口110,吸风口110通过管路连通风机101,风机101通过管路连通调温室102,调温室102包括与风机101连通的进风口111和与试验舱100连通的出风口112,调温室102内装有水,进风口111位于液面下方、出风口112位于液面上方。

工作过程为,启动风机101,风机101从试验舱100抽风,然后送到调温室102,在调温室102内空气加热或冷却,然后通过出风口112回流到试验舱100内;具体的,调温室102内装有水,调温室102对水进行制冷或加热,进风口111位于液面下方,空气经过水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液面上方的出风口112排出;当加热状态时水蒸发,水蒸汽随着风一同经出风口112排出调温室102、并进入试验舱100,可以对试验舱100制冷或加热,也可以对试验舱100进行加湿,由此可以对试验舱100内的原件进行老化测试,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调温室102包括用于对调温室102制冷或加热的半导体制冷片(图中未示出),该调温室102的内壁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而半导体制冷片直接贴于调温室102的内壁,这样温度可以通过铝合金材料较快的进行传导。

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通常应用于饮水机等,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当正负极交换后,原来制冷面可以变为制热面,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制热。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对空气进行制冷或加热,为了提高加热或制冷的效率,进风口111设置有多个,风经过进风口111与调温室102内的水充分混合,通过设置多个进风口111,增大了风与水的混合面积,提高了热量交换速率。进风口111均匀分布在调温室102下方,具有热量交换均匀、高效的优点。优选的,进风口111安装有起泡原件113,起泡原件113嵌在进风口111内,空气经过起泡原件113形成若干微小的气泡,进一步的增大了风与水的热量交换速率,热交换效果更高。起泡原件113可以采用气泡石或气泡盘,气泡石或气泡盘作为常用的起泡原件113,结构简单,制泡效果好。

为了补充调温室102的水分,调温室102连通有补液水箱120,补液水箱120设置在调温室102顶部,且通过带有阀门的水管与调温室102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调温室102设置两组,一组专门用来加热,另一组专门用来制冷,这样当需要冷热交替时,可以更快的实现交替,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3,该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具体包括,通过合页安装于试验舱100的密封门300和用于在密封门300关闭时用于锁紧的锁紧件130,以及,围绕试验舱100的开口设置有至少一圈具有弹性的、中空的第一密封圈140,参见图4,示出了第一密封圈140的横截面图,第一密封圈140的空腔内设置有磁铁150,密封门300上设有可被磁铁150吸合的吸合部160。

锁紧件130采用常用的门锁,起到主要的锁合作用,第一密封圈14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侧向凹口170,用于卡合在试验舱100开口处,该凹口170内设有条形的凸起180,而试验舱100的开口也设有用于与该凸起180配合的凹槽(图中未示出),通过凸起180和凹槽的配合使第一密封圈140更加牢固的安装;该第一密封圈140朝向门的方向突起形成弧形的中空管状的压合部190,上述磁铁150设置于该压合部190内腔,磁铁150的形状沿该内腔连续延伸,以使吸合后保持较好的密封性;通过磁铁150吸合吸合部160,弹性的第一密封圈140被压缩做出弹性形变,提高了密封性;当锁紧件130产生磨损后,由于磁铁150和吸合部160的压合,提供了辅助的吸合力以压缩第一密封圈140,使得第一密封圈140与密封门300能较牢固的贴合密封,具有不完全依赖于锁紧件130,即使锁紧件130产生磨损依然能保证试验箱保温性能的优点。

吸合部160包括吸合件,吸合件可以采用与上述磁铁150磁性相反的磁性物,也可以采用可被上述磁铁150吸合的金属。通过吸合部160与吸合件吸合,结构简单,打开试验舱100开口的操作方便、封闭的也较为牢靠。

优选的,吸合件外套设有弹性、中空的第二密封圈400,第二密封圈400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圈140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见图4,在此不单独赘述,而密封门300上同样设置用于卡合第二密封圈400的凹口的凸缘。

通过在吸合件的外部套设弹性、中空的第二密封圈400,磁铁150吸合吸合部160,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400贴合并压缩,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400都产生弹性形变,彼此贴合、且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较大的贴合面,进一步的提高了密封性;另一方面,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400的结合也具有较好的阻隔热量传递的优点。

第一密封圈140的内腔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磁铁150的横截面尺寸,同样的,第二密封圈400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吸合部160的横截面尺寸,即磁铁150和压合部190的内腔之间、以及第二密封圈400的内腔与吸合部160之间均形成了空间,当磁铁150与吸合部160吸合后,由于存在空间使得第一密封圈140与第二密封圈400更容易被压缩,压缩后产生较大的形变,即,产生较大的贴合面,进一步的提高了密封保温性能。

此外,密封门300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200,通过玻璃观察窗200在不打开密封门300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试验舱100内的试验情况,防止打开观察时试验舱100内的温度产生较大变化;为了方便了观察内部的情况,且减少温度与外界的交换,玻璃观察窗200上设置具有较佳的双层中空玻璃,且双层中空玻璃内表面设有电热膜,由于试验舱100内加热时需要营造高湿度的环境,这样水汽容易附着在玻璃上遮挡视线,电热膜加热,防止水汽在观察窗内侧结雾或结水珠,方便观察。

进一步,试验舱内壁201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上附着有铝箔纸或锡箔纸。通过保温隔热层进一步减少试验舱100与外界热量交换,提高了保温性能。通过在保温隔热层附着铝箔纸或锡箔纸,防水性能增强,且可以反射热量,延长保温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