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5464发布日期:2018-11-02 21:4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回路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必须经过脱硫处理才能允许向外排放。但是现有的脱硫装置脱硫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为了提高脱硫效率一般都采用双回路塔进行脱硫,但是目前的双回路塔大多采用两个塔的结构形式,虽然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是也具有占地面积广,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回路烟气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回路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下方设有带顶部的内筒,内筒的直径小于壳体的直径,内筒的一侧设有进烟通道,内筒的内部进烟通道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内筒的顶部设有若干出烟口,壳体内出烟口的上方设有紊流曝气区,紊流曝气区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的上方设有除雾器,壳体的顶部设有排烟口。

所述除雾器中设有多层板波纹或波纹丝网规整填料,填料的比表面积为125-375m2/m3,每层填料的装填高度为500-100mm。

所述紊流曝气区内间隔竖直贯穿有多根乳化管,每根乳化管的内部设有至少两块用于烟气旋转加速的紊流发生器。

所述内筒的顶部为屋脊型,内筒顶部设置的出烟口为风帽型通道。

所述第一喷淋层喷淋液的PH值小于第二喷淋层喷淋液的PH值。

所述第一喷淋层通过管道一与内筒底部盛有的低PH喷淋液连通,第二喷淋层通过管道二与壳体底部盛有的高PH喷淋液连通,且管道一和管道二上都设有喷淋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乳化管是烟气与喷淋液反应的核心区,烟气经过至少两块紊流发生器时被强制旋转加速,与相遇的喷淋液发生脱硫反应,提高了脱硫效率;并且在壳体内设置一层内筒来实现双回路烟气脱硫,克服了现有双回路脱硫技术占地广的缺陷,生产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内筒;3、进烟通道;4、第一喷淋层;5、出烟口;6、紊流曝气区;7、第二喷淋层;8、除雾器;9、乳化管;10、紊流发生器;11、排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回路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下方设有带顶部的内筒2,内筒2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直径,内筒2的一侧设有进烟通道3,内筒2的内部进烟通道3的上方设有第一喷淋层4,内筒2的顶部设有若干出烟口5,壳体1内出烟口5的上方设有紊流曝气区6,紊流曝气区6的上方设有第二喷淋层7,第二喷淋层7的上方设有除雾器8,壳体1的顶部设有排烟口11。

所述除雾器8中设有多层板波纹或波纹丝网规整填料,填料的比表面积为125-375m2/m3,每层填料的装填高度为500-100mm。

所述紊流曝气区6内间隔竖直贯穿有多根乳化管9,每根乳化管9的内部设有至少两块用于烟气旋转加速的紊流发生器10。

所述内筒2的顶部为屋脊型,内筒2顶部设置的出烟口5为风帽型通道。

所述第一喷淋层4喷淋液的PH值小于第二喷淋层7喷淋液的PH值。

所述第一喷淋层4通过管道一与内筒2底部盛有的低PH喷淋液连通,第二喷淋层7通过管道二与壳体1底部盛有的高PH喷淋液连通,且管道一和管道二上都设有喷淋泵。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烟气从进烟通道3直接进入内筒2中,首先接受较低PH值的喷淋液吸收,然后通过内筒2顶部的出烟口5进入壳体1内,再在乳化管9内接受较高PH值的喷淋液吸收,烟气经过乳化管9内设置的至少两块紊流发生器10时会被强制旋转加速,与相遇的喷淋液发生脱硫反应,提高了脱硫效率;最后烟气通过除雾器8除雾后从壳体1顶部设置的排烟口11排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