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5992发布日期:2018-12-22 08:2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过滤装置公开了各种构造的过滤装置。在被公开的各种过滤装置中,作为过滤工序的处理时间短(过滤速度快)的装置,已知具有纤维滤材部的纤维过滤装置。

作为这样的有关以往技术的纤维过滤装置,已知具有使用了多个长纤维束构成的纤维滤材部的纤维过滤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有关以往技术的纤维过滤装置被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在进行过滤工序时,在将纤维滤材部压缩了的状态下使被处理流体流动来进行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另外,这样的纤维过滤装置,在进行了规定时间(或规定流量)过滤工序后,需要进行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逆洗工序)。有关以往技术的纤维过滤装置被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在进行此逆洗工序时,在将纤维滤材部伸长了的状态下使被处理流体、处理流体等逆流来有效地进行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有关以往技术的纤维过滤装置被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在进行过滤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压缩,在逆洗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伸长。

作为用于进行此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的结构的一例,例如可以列举下述的结构,即,通过仅将纤维滤材部的下端部固定,并切换被处理流体等流体的流动方向,在进行过滤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压缩,在进行逆洗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伸长。

另外,作为用于进行此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的结构的其它的例子,可以列举下述的结构,即,使用电气组件等强制性地在进行过滤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压缩,在进行逆洗工序时使纤维滤材部伸长。

在上述有关以往技术的用于进行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的结构的一例中,能使用比较小的能量进行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

然而,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进行过滤工序时,因为不能将纤维滤材部压实化,所以存在不能将过滤处理性能维持得高这样的问题。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进行逆洗工序时,因为纤维滤材部仅由流体的流动能量伸长进行清洗处理,所以存在不能进行有效的清洗处理这样的问题。

在有关上述以往技术的用于进行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的结构的其它例子中,因为使用电气组件等强制性地进行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所以能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工序及逆洗工序。具体地说,在进行过滤工序时,能将纤维滤材部强制性地压实化,提高过滤处理性能,在进行逆洗工序时能强制性地迅速地使纤维滤材部伸长,提高清洗效率。

然而,根据这样的结构,存在能量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具有电气组件,并且需要由它工作的构成要素,所以存在成为故障的原因或维护因素增加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做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为课题。

另外,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做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为课题。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过滤装置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做出的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和第二纤维固定部,所述外筒部内包所述纤维滤材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可在所述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部内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下方侧具有凹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能相对于被供给到所述外筒部内的被处理流体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因为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被设置在它上的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所以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能由所述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所述筒内可动部的重量将所述纤维滤材部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所述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能以高效率进行所述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在进行所述清洗处理时,若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凹部,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所述凹部,所以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所述纤维滤材部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所述纤维滤材部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进而,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过滤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筒内可动部设置单向阀。具体地说,优选是下述的那样构成的设置了单向阀的结构,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成为开放状态,使被处理流体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内流动,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供给了清洗流体时,成为封闭状态,使清洗流体滞留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凹部。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过滤装置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做出的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和第二纤维固定部,所述外筒部内包所述纤维滤材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可在所述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部内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被形成为碗状,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凹部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能相对于被供给到所述外筒部内的被处理流体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因为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被设置在它上的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所以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能由所述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筒内可动部的重量将所述纤维滤材部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所述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能以高效率进行所述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在进行所述清洗处理时,若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内侧(所述凹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所述筒内可动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所以空气积存在其内侧(所述凹部),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所述纤维滤材部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所述纤维滤材部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进而,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过滤装置中,优选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设置单向阀。具体地说,优选是下述的那样构成的设置了单向阀的结构,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成为开放状态,使被处理流体向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内流动,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供给了清洗流体时,成为封闭状态,使清洗流体滞留在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内侧(所述凹部)。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过滤装置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做出的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和第二纤维固定部,所述外筒部内包所述纤维滤材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可在所述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部内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被形成为板状,在被形成为所述板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面上形成了一个以上的凹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与上述的有关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的过滤装置同样,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另外,根据有关此第三方式的过滤装置,因为所述筒内可动部在板状部件的一个面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所述凹部构成,所以能更简单地构成过滤装置。

进而,在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过滤装置中,也与有关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的过滤装置同样,优选在所述筒内可动部设置单向阀。具体地说,优选是下述的那样构成的设置了单向阀的结构,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成为开放状态,使被处理流体经所述板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流动,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供给了清洗流体时,成为封闭状态,使清洗流体滞留在被形成在所述板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一个以上的所述凹部。

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做出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该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工序和清洗工序,所述过滤工序使用所述纤维滤材部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清洗工序进行所述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所述过滤装置具备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和第二纤维固定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下方端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可在所述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部内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下方侧具有凹部,在所述过滤工序中,从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上方侧供给被处理流体,在所述清洗工序中,从所述筒内可动部的下侧方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能相对于被供给到所述外筒部内的被处理流体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因为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被设置在它上的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所以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能由所述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所述筒内可动部的重量将所述纤维滤材部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所述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能以高效率进行所述纤维滤材部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在进行所述清洗工序时,若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凹部,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因为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所述凹部,所以所述筒内可动部因被供给的所述空气而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所述纤维滤材部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所述纤维滤材部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概略图的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图的图,图2(a)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侧视图,图2(b)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仰视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第一纤维固定部的概略俯视图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动作(进行过滤工序时的状态)的概略图的图。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动作(逆洗工序时的状态)的概略图的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图的图,图6(a)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侧视图,图6(b)表示图6(a)的b-b箭头线方向剖视概略图,图6(c)表示图6(a)的c-c箭头线方向剖视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概略图的图。另外,图2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图的图,图2(a)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侧视图,图2(b)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仰视图。进而,图3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第一纤维固定部的概略俯视图的图。

如此图1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使用外筒部10、被设置在外筒部10内的筒内可动部50和将其上方端部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例如,优选使用一个以上捆扎了多个绳状的接触材料的绳状接触材料束或捆扎了多个长形状的纤维(长纤维)的长纤维束构成。此时,也可以仅使用绳状接触材料束或仅使用长纤维束构成纤维滤材部80,也可以将绳状接触材料束和长纤维束适宜组合构成纤维滤材部80。

构成纤维滤材部80的绳状的接触材料,例如将细的纤维立体地加工成绳绒状构成。作为此纤维,使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由天然树脂形成的纤维(天然树脂纤维)。

另外,构成此纤维滤材部80的长纤维,例如捆扎细的纤维构成。也就是说,将捆扎细的纤维而得到的长纤维进一步捆扎(捆扎100根~500根)形成长纤维束,将此长纤维束捆扎20束左右构成了纤维滤材部80。进而,作为此纤维,使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由天然树脂形成的纤维(天然树脂纤维)。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外筒部10,使用外筒主体部11、外筒上端部12及外筒下端部13构成。更具体地说,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外筒部10,使用形成为圆筒状的外筒主体部11、经法兰安装在此外筒主体部11的上方位置的外筒上端部12和经法兰安装在此外筒主体部11的下方位置的外筒下端部1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外筒部10的外筒主体部11、外筒上端部12及外筒下端部13使用不锈钢等形成。

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外筒部10,例如也可以使用铁、聚氯乙烯、丙烯树脂或聚丙烯等构成。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外筒部10,在其下方位置设置了第一纤维固定部42。更具体地说,在构成外筒部10的外筒主体部11的下方位置设置了第一纤维固定部42。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此第一纤维固定部42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设置在构成外筒部10的外筒下端部13。

此第一纤维固定部42,如图3所示,使用多个第一格子结构部42a构成为格子状。此第一格子结构部42a,例如使用直线状的钢材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此第一格子结构部42a使用不锈钢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其下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42的任意的部位(直线部或交点部)。另外,此纤维滤材部80的上端部,如后所述,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外筒部10的外筒上端部12,设置了上方出入口部21及放气部22。在上方出入口部21连接了第一分支配管401。放气部22与需要相应地可开闭地构成。

在与上方出入口部21连接的第一分支配管401的一方端部(第一分支一方端部401a),经第一上方阀门101连接了原水(被处理水)供给部。另外,在此第一分支配管401的另一方端部(第一分支另一方端部401b),经第二上方阀门102连接了排水(逆洗排水)排出部。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外筒部10的外筒下端部13,设置了下方出入口部23及空气导入部24。在下方出入口部23连接了第二分支配管402。

在与下方出入口部23连接的第二分支配管402的一方端部(第二分支一方端部402a),经第一下方阀门201连接了处理水储存部等。另外,在此第二分支配管402的另一方端部(第二分支另一方端部402b),经第二下方阀门202连接了逆洗水供给部。

在外筒下端部13,如上述的那样设置了空气导入部24,此空气导入部21与设置在外筒下端部13的内部的曝气配管部71连接。另外,在此空气导入部21,经空气配管(省略图示)连接了送风机30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即,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相对于曝气配管部71供给空气。而且,在此曝气配管部71,为了喷出空气,形成了多个贯通孔。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筒内可动部50,如图2所示的那样构成。图2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筒内可动部50的概略图的图,图2(a)表示筒内可动部50的概略侧视图,图2(b)表示筒内可动部50的概略仰视图。

如此图2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50,使用被形成为碗状的可动部主体部51、被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51的内侧的第二纤维固定部52、被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51的外侧的隔环53和被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51的上方位置的控制流体流通孔部51b的开闭状态的单向阀61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主体部51,因为是碗状,所以在其内侧形成具有规定的空间的可动部凹部51a。另外,在此可动部主体部51,在其上方位置中央穿设了流体流通孔部51b,在此流体流通孔部51b的周围四个部位穿设了调整孔部51a。

在被形成在可动部主体部51的流体流通孔部51b的上方位置设置了单向阀61。此单向阀61,在流体从可动部主体部51的上方流通的情况下,成为“开”状态,在流体从可动部主体部51的下方流通的情况下,成为“闭”状态。

如上所述,流体流通孔部51b的开闭状态由单向阀61控制。因此,被穿设在可动部主体部51的流体流通孔部51b,在从筒内可动部50的上方供给原水(被处理水)等的情况下,成为“开”状态,发挥用于使原水等向下方流通的功能。另外,此流体流通孔部51b,在从筒内可动部50的下方供给逆洗水、空气等的情况下,成为“闭”状态。

被形成在可动部主体部51上的调整孔部51a,发挥用于使原水、逆洗水向筒内可动部50的上下流通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四个调整孔部51a,由经这些调整孔部51a的流体的流通状态,保持在外筒部10(构成它的外筒主体部11)内上下运动的筒内可动部50的平衡。另外,这些调整孔部51a也可以一面看筒内可动部50的上下运动状态一面适宜地调整开闭状态。例如,与需要相应地使用螺栓、销等封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调整孔部51a。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主体部51,如图2所示,设置了第二纤维固定部52。

此第二纤维固定部52,如图2(a)所示,被设置在可动部主体部51的内侧(可动部凹部51a)。另外,此第二纤维固定部52,如图2(b)所示,使用多个第二格子结构部52a构成为格子状。此第二格子结构部52a,例如使用直线状的钢材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此第二格子结构部52a与第一格子结构部42a同样,使用不锈钢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其上端部被固定在第二纤维固定部52的任意的部位(直线部或交点部)(参照图1等)。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其上端部被固定在第二纤维固定部52,其下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42。此外,第一纤维固定部42,使用筒内固定部固定在外筒部10(构成它的外筒主体部11)的下方位置。因此,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纤维滤材部80,伴随着可动部主体部51的上下运动,反复进行伸长及压缩。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主体部51,如图2所示,在其外侧设置了隔环53。此隔环53,是为了筒内可动部50能在外筒部10内顺畅地上下运动,即,为了提高筒内可动部50在外筒部10内的滑动效果而设置。另外,通过这样设置隔环53,使外筒部10的内壁和筒内可动部50的间隙变小,使原水(被处理流体)的压力相对于筒内可动部50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隔环53,使用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损性优异的材料构成,例如,使用氟树脂、高分子聚乙烯树脂、硬质聚乙烯树脂等构成。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被构成为此隔环53和外筒部10(构成它的外筒主体部11)的内壁的间隔为0.5mm~5.0mm左右。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如上面的那样构成。而且,基于其结构,具有各种作用效果。下面,基于附图,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效果等进行说明。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因为如图1~图3所示的那样构成,所以能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构成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的逆洗处理)。具体地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进行“过滤工序”、“空气逆洗工序”、“混合逆洗工序”、“脱水工序”、“漂洗工序”,本发明中的“清洗工序”意味着包括“空气逆洗工序”及“混合逆洗工序”的至少一方的工序。也就是说,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清洗工序”是如下的概念,即,当然包括仅为“空气逆洗工序”的情况,也包括具有“空气逆洗工序”、“混合逆洗工序”、“脱水工序”、“漂洗工序”这四个工序的情况。

下面,对使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过滤处理(过滤工序)及构成过滤装置1的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清洗工序)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过滤工序时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实施使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过滤处理(过滤工序)时,开始,进行各阀门的操作(各阀门的开闭操作),接着,进行原水供给处理(被处理流体的供给处理)。

首先,在实施使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过滤工序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各阀门的开闭操作,即,第一上方阀门101成为“开”状态,第二上方阀门102成为“闭”状态,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开”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成为“闭”状态。

接着,在进行了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各阀门101、102、201、202的开闭操作后,从原水供给部经第一上方阀门101、第一分支配管401及上方出入口部21向过滤装置1的外筒上端部12供给原水(被处理流体)。若从过滤装置1的外筒上端部12供给原水,则筒内可动部50由原水向下方推下,如图4所示,成为将纤维滤材部80压缩(压实化)了的状态。

此时,纤维滤材部80,除被供给的原水外,也由固定了纤维滤材部80的上端部的筒内可动部50自身的重量(自重)有效地压缩(压实化)。因为纤维滤材部80压缩密度越高,过滤处理能力越提高,所以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通过具有筒内可动部50,能更有效地提高过滤处理能力。

如图4所示,若在将纤维滤材部80压缩了的状态下继续进行原水的供给,则从上方出入口部21供给的原水经筒内可动部50的流体流通孔部51b(单向阀61成为“开”状态)、调整孔部51a及隔环53和外筒主体部11的间隙流通,此后,反复进行与纤维滤材部80的接触。也就是说,就原水(被处理流体)而言,通过反复进行与被压缩了的纤维滤材部80的接触(通过纤维滤材部80),进行过滤处理。

若在反复进行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纤维滤材部80的接触后通过,则原水成为处理水。也就是说,从筒内可动部50的上方供给的原水经过纤维滤材部80成为处理水,此处理水经下方出入口部23、第二分支配管402及第一下方阀门201向处理水储存部输送。被输送到此处理水储存部的处理水用于后述的清洗工序、其它的用途。

使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过滤工序,如上所述,是使用纤维滤材部80进行对原水(被处理水)的过滤处理的工序,其过滤处理能力因纤维滤材部80的性能、被供给的原水的污染度等而不同。而且,就此纤维滤材部80而言,在经过了预定的处理时间时,纤维滤材部80成为规定的污染状态时,或在过滤工序时的纤维滤材部80前后的压差上升到规定的值以上时等成为了规定的条件时,被进行使用了逆洗水的清洗处理(清洗工序)。

另外,向此清洗处理转移时的条件,除上述的规定的条件外,例如,也可以是测定原水和处理水的浑浊度,由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计算除去率(灰尘等的除去率)并低于规定的除去率的情况。

作为开始此清洗工序时的规定的条件,例如,可以列举使用了纤维滤材部80的处理时间达到了规定的时间(例如,1小时~24小时左右)或筒内可动部50的上游侧的压力值达到了规定的压力(例如,10kpa~100kpa左右)等。

下面,对清洗工序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为了使在过滤工序中使用的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处理能力恢复,与需要相应地(在进行过滤处理的时间达到了规定时间等达到了某种条件时)进行从过滤工序向清洗工序(逆洗工序)的转移。

图5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逆洗工序时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实施使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清洗处理(清洗工序)时,在从过滤处理向清洗处理转移时进行各阀门的操作(各阀门的开闭操作),接着进行空气的供给、逆洗水的供给等。

首先,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在从过滤工序向清洗工序转移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各阀门的开闭操作,即,第一上方阀门101成为“闭”状态,第二上方阀门102成为“开”状态,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闭”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成为“闭”状态。

接着,在进行了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各阀门101、102、201、202的开闭操作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空气逆洗工序”。

具体地说,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向被设置在过滤装置1的外筒下端部13内的曝气配管部71供给空气(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洗流体”)。因为在曝气配管部71穿设了多个空气喷出孔,所以若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供给空气,则空气从曝气配管部71的空气喷出孔向外筒部10内喷出。

若空气从曝气配管部71的空气喷出孔向外筒部10内喷出,则朝向外筒部10的上方形成空气的流动,上升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内。此时,空气少许从被形成在筒内可动部50的调整孔部51a泄漏,但因为单向阀61由从流体流通孔部51b朝向上方的空气的流动成为封闭状态,所以空气不从流体流通孔部51b泄漏,规定量的空气滞留在可动部凹部51a。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如上所述,通过规定量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内,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被穿设在筒内可动部50的调整孔部51a向上方放出少许的空气,筒内可动部50的运动(上方移动)因从此向上方放出的空气的流动而稳定。也就是说,因为在筒内可动部50由浮力向上方移动时,筒内可动部50的左右的晃动由来自调整孔部51a的空气的流动变小,所以能降低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50的隔环53和外筒部10的内壁的接触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筒内可动部50具有由空气产生的浮力,筒内可动部50由此浮力向上方移动,所以将上端部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伴随着筒内可动部50的运动,从图4所示的被压缩了的状态(被压实化了的状态)成为图5所示的伸长了的状态。具体地说,通过进行此空气逆洗工序,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到整体的八成左右的高度,就纤维滤材部80而言,也伸长到八成~十成左右的长度。

也就是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空气逆洗工序,在进行过滤工序时被压实化了的纤维滤材部80适当地解开,能提高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空气逆洗工序进行4分钟~10分钟左右。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上述的空气逆洗工序,进行以纤维滤材部80的解开为主的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而且,在此空气逆洗工序中,排出的逆洗排水(及空气)经上方出入口部21及第二上方阀门102向排水排出部(逆洗排水排出部)排出。

接着,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为了在过滤工序中使用的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处理能力恢复,进行从空气逆洗工序向混合逆洗工序的转移。也就是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在空气逆洗工序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混合逆洗工序”。

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而言,在从空气逆洗工序向混合逆洗工序转移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各阀门的开闭操作,即,第一上方阀门101成为“闭”状态,第二上方阀门102成为“开”状态,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闭”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为“开”状态。也就是说,上方阀门101、102及第一下方阀门201维持与在前面说明了的空气逆洗工序相同的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从“闭”状态成为“开”状态。

接着,在进行了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各阀门101、102、201、202的开闭操作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混合逆洗工序”。

具体地说,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向被设置在过滤装置1的外筒下端部13内的曝气配管部71供给空气(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洗流体”),并且从逆洗水供给部经第二下方阀门202、第二分支配管402及下方出入口部23向过滤装置1的外筒下端部13供给逆洗水(例如,过滤处理后的处理水等)(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洗流体”)。因为在曝气配管部71穿设了多个空气喷出孔,所以若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供给空气,则空气从曝气配管部71的空气喷出孔向外筒部10内喷出。

若空气从曝气配管部71的空气喷出孔向外筒部10内喷出,则朝向外筒部10的上方形成空气的流动,上升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内。此外,若从过滤装置1的外筒下端部13供给逆洗水,则此逆洗水与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碰撞,与空气一起作为用于使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的能量发挥作用。

此时,空气及逆洗水少许从被形成在筒内可动部50的调整孔部51a泄漏,但因为单向阀61由从流体流通孔部51b朝向上方的空气及逆洗水的流动成为封闭状态,所以空气及逆洗水不从流体流通孔部51b泄漏,规定量的空气滞留在可动部凹部51a。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如上所述,通过规定量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内,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另外,逆洗水与筒内可动部50的可动部凹部51a碰撞,与空气一起作为用于使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的能量发挥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被穿设在筒内可动部50的调整孔部51a向上方放出少许的空气及逆洗水,筒内可动部50的运动(上方移动)由从此向上方放出的空气等的流动稳定。也就是说,在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时,筒内可动部50的左右的晃动因来自调整孔部51a的空气等的流动而变小,因此,能降低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50的隔环53和外筒部10的内壁的接触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筒内可动部50由空气等向上方移动,所以上端部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伴随着筒内可动部50的运动,成为从空气逆洗工序的状态进一步伸长了的状态。具体地说,通过进行此混合逆洗工序,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到最高的位置(整体的十成左右的位置),就纤维滤材部80而言,也成为大致完全伸长了的状态。

但是,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做成如下的那样的结构,即,设置挡块等,由此挡块等抑制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的运动,使得纤维滤材部80不完全延伸。若设置这样的挡块等,则不存在纤维滤材部80因逆洗时的流体(空气或逆洗水)的力而过度延伸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挡块等,能防止纤维滤材部80过度延伸而施加纤维断开的程度的负荷。另外,若纤维滤材部80过度延伸,则反而也存在纤维的间隙消失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逆洗效果变低。若设置上述的挡块等,则能防止这样的逆洗效果变低。进而,通过设置挡块等,纤维滤材部80不完全延伸,能将各纤维维持在适度地摇摆的状态。这样,通过使形成纤维滤材部80的各纤维成为适度地摇摆的状态,能得到由逆洗时的流体产生的抖落效果。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挡块等,能得到由逆洗流体产生的对纤维滤材部80表面的冲洗效果和抖落效果。

也就是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混合逆洗工序(通过使用空气和逆洗水),能使筒内可动部50向上方移动,使纤维滤材部80进一步伸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这样使纤维滤材部80伸长了的状态下(解开了的状态下)从下方朝向上方供给空气及逆洗水,所以能有效地清洗纤维滤材部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此逆洗混合工序进行5分钟~15分钟左右。另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逆洗混合工序”中,优选适宜地调整空气和逆洗水的混合比例。因此,例如,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逆洗混合工序中,优选空气的供给量为15nm3/h~35nm3/h左右,逆洗水的供给量为30l/min~60l/min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逆洗混合工序中,更优选供给30nm3/h左右的空气,并且供给45l/min左右的逆洗水。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上述的混合逆洗工序,进行相对于适当地解开了的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而且,在此混合逆洗工序中,排出的逆洗排水(及空气)经上方出入口部21及第二上方阀门102向排水排出部(逆洗排水排出部)排出。

接着,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进行从混合逆洗工序向脱水工序的转移。也就是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在混合逆洗工序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脱水工序”。

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而言,在从混合逆洗工序向脱水工序转移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各阀门的开闭操作,即,第一上方阀门101成为“闭”状态,第二上方阀门102成为“闭”状态,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开”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成为“闭”状态。也就是说,使上方阀门101、102及第二下方阀门202成为关闭并仅使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打开的状态。

接着,在进行了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各阀门101、102、201、202的开闭操作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脱水工序”。

具体地说,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向被设置在过滤装置1的外筒下端部13内的曝气配管部71供给空气(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洗流体”)。因为在曝气配管部71穿设了多个空气喷出孔,所以若从送风机302经空气导入部24供给空气,则空气从曝气配管部71的空气喷出孔向外筒部10内喷出。而且,在进行此脱水工序时,因为上方阀门101、102成为“闭”状态,所以过滤装置1(构成它的外筒部10)内的流体由从送风机302供给的空气的能量经下方出入口部23及第一下方阀门201向过滤装置1外推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下方阀门201和处理水储存部之间设置了分支配管(排水用配管)(省略图示)。而且,本实施方式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即,在此脱水工序中,向过滤装置1外推出了的流体经排水用配管脱水。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脱水工序,能将由逆洗产生的清洗水从过滤装置1排出。另外,因为通过进行此脱水工序,一面将水排出一面从上方供给空气,将筒内可动部50及纤维滤材部80向下方推入(因为将其压缩),所以能在早期实施从清洗工序(逆洗工序)向过滤工序的转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此脱水工序进行2分钟~5分钟左右。

接着,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进行从脱水工序向漂洗工序的转移。也就是说,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在脱水工序后进行作为“清洗工序”的“漂洗工序”。

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而言,在从脱水工序向漂洗工序转移时,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各阀门的开闭操作,即,第一上方阀门101成为“开”状态,第二上方阀门102成为“闭”状态,第一下方阀门201成为“开”状态,第二下方阀门202成为“闭”状态。

接着,在进行了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各阀门101、102、201、202的开闭操作后,从原水供给部经第一上方阀门101、第一分支配管401及上方出入口部21向过滤装置1的外筒上端部12供给原水。

也就是说,在进行此漂洗工序时,使原水在与进行过滤工序时相同的方向流通,进行洗涤过滤装置1内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前面也说明的那样,在第一下方阀门201和处理水储存部之间设置了分支配管(排水用配管)(省略图示)。而且,本实施方式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即,在此漂洗工序中,经下方出入口部23及第一下方阀门201向过滤装置1外推出了的流体经排水用配管排水。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中,通过进行漂洗工序,能防止在刚刚转移到过滤工序后逆洗排水的剩余部分向处理水侧输送。另外,因为在压缩了纤维滤材部80的状态下在与过滤工序相同的方向进行原水的供给,所以能在使过滤装置1内的纤维滤材部80与原水适应了的状态下开始过滤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此漂洗工序进行2分钟~5分钟左右。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如上所述,做成了如下的结构,即,在“过滤工序”之后,从“空气逆洗工序”进行“漂洗工序”,在此“漂洗工序”结束后,返回“过滤工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洗工序”,从“空气逆洗工序”进行“漂洗工序”。也就是说,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通过反复进行“过滤工序”和“清洗工序”,实现了有效的过滤处理和清洗处理(逆洗处理)。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如上面的那样构成,基于其结构及使用方法等,发挥各种作用效果。下面,一面参照图1~图5的记载,一面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作用效果等。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是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10、第一纤维固定部42、筒内可动部50和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述外筒部10内包纤维滤材部80,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42被设置在外筒部10的下方位置,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50可在外筒部10内动地设置在外筒部10内的与第一纤维固定部42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52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50,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固定,筒内可动部50的下方侧具有凹部(可动部凹部51a)。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能相对于被供给到外筒部10内的被处理流体(原水)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因为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42,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被设置在它上的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以在从外筒部10的上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被处理流体时,能由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筒内可动部50的重量将纤维滤材部80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能以高效率进行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在进行清洗处理时,若从外筒部10的下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10的凹部(可动部凹部51a),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筒内可动部50具有凹部,所以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纤维滤材部80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纤维滤材部80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过滤工序)及清洗处理(清洗工序)的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

另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是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10、第一纤维固定部42、筒内可动部50和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述外筒部10内包纤维滤材部80,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42被设置在外筒部10的下方位置,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50可在外筒部10内动地设置在外筒部10内的与第一纤维固定部42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52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50,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固定,筒内可动部50被形成为碗状,被形成为碗状的筒内可动部50的凹部(可动部凹部51a)被设置成与第一纤维固定部42相向。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能相对于被供给到外筒部10内的被处理流体(原水)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因为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42,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被形成为碗状的筒内可动部50(设置在它上的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以在从外筒部10的上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被处理流体时,能由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被形成为碗状的筒内可动部50的重量将纤维滤材部80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1。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能以高效率进行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在进行清洗处理时,若从外筒部10的下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被形成为碗状的筒内可动部50的内侧(凹部(可动部凹部51a)),被形成为碗状的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筒内可动部50被形成为碗状,所以空气积存在其内侧(凹部(可动部凹部51a)),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纤维滤材部80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纤维滤材部80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1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运转方法,是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工序和清洗工序,所述过滤工序使用纤维滤材部80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清洗工序进行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过滤装置1具备第一纤维固定部42、筒内可动部50和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42被设置在外筒部10的下方位置,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50可在外筒部10内动地设置在外筒部10内的与第一纤维固定部42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52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50,将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固定,筒内可动部50的下方侧具有凹部(可动部凹部51a),在过滤工序中,从筒内可动部50的上方侧供给被处理流体,在清洗工序中,从筒内可动部50的下侧方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的运转方法,能相对于被供给到外筒部10内的被处理流体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因为纤维滤材部80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42,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被设置在它上的第二纤维固定部52),所以在从外筒部10的上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被处理流体时(进行过滤工序时),能由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筒内可动部50的重量将纤维滤材部80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1的运转方法,能以高效率进行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处理(逆洗处理)。具体地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在进行清洗工序时,若从外筒部10的下方向外筒部10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筒内可动部50的凹部(可动部凹部51a),筒内可动部50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运转方法,因为筒内可动部50具有凹部,所以筒内可动部50因被供给的空气而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筒内可动部50的纤维滤材部80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纤维滤材部80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纤维滤材部80以高效率清洗。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80的过滤装置1的运转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图的图,图6(a)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的概略侧视图,图6(b)表示图6(a)的b-b箭头线方向剖视概略图,图6(c)是表示图6(a)的c-c箭头线方向剖视概略图的图。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除作为构成要素之一的筒内可动部650以外,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下面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筒内可动部650)进行说明。

如此图6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650,使用板状的可动部主体部651、经固定部安装部653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651的第二纤维固定部652、被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651的外侧的隔环653和被设置在此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上方位置的对流体流通孔部651b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的单向阀661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650的可动部主体部651,使用板状(块状)的部件构成,在其下面侧形成了具有规定的空间的可动部凹部651a。另外,在此可动部主体部651,在其上方位置中央穿设了流体流通孔部651b,在此流体流通孔部651b的周围,与需要相应地穿设了适当的数量的调整孔部(省略图示)。

在被形成在可动部主体部651的流体流通孔部651b的上方位置,设置了单向阀661。此单向阀661,在流体从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上方流通的情况下,成为“开”状态,在流体从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下方流通的情况下,成为“闭”状态。

如上所述,流体流通孔部651b的开闭状态由单向阀661控制。因此,穿设在可动部主体部651的流体流通孔部651b,在从筒内可动部650的上方供给原水(被处理水)等的情况下,成为“开”状态,发挥使原水等向下方流通的功能。另外,此流体流通孔部651b,在从筒内可动部650的下方供给逆洗水、空气等的情况下,成为“闭”状态。

另外,有关省略了图示的调整孔部的作用效果,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所以不再重复。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650的可动部主体部651,如图6所示,设置了第二纤维固定部652。

此第二纤维固定部652,经固定部安装部656设置在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下面侧。另外,此第二纤维固定部652,如图6(c)所示,使用多个第二格子结构部652a构成为格子状。此第二格子结构部652a,例如使用直线状的钢材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此第二格子结构部652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用不锈钢等构成。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纤维滤材部,其上端部被固定在第二纤维固定部652的任意的部位(直线部或交点部)。

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纤维滤材部,其上端部被固定在第二纤维固定部6652,其下端部被固定在第一纤维固定部。此外,第一纤维固定部使用筒内固定部固定在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因此,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纤维滤材部伴,随着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上下运动,反复进行伸长及压缩。

在构成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筒内可动部650的可动部主体部651,如图6所示,在其外侧设置了隔环653。有关此隔环653的结构及功能等,因为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隔环53同样,所以其说明在这里不再重复。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使用上述的筒内可动部650构成。而且,基于其结构,具有各种作用效果。下面,基于附图,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作用效果等进行说明。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部、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650和第二纤维固定部652,所述外筒部内包纤维滤材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将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650可在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外筒部内的与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652被设置在筒内可动部650,将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筒内可动部650被形成为板状(块状),在被形成为板状的筒内可动部650的与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面上形成了一个以上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可动部凹部651a)。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与上述的有关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同样,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

另外,根据有关此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因为筒内可动部650在板状部件的一个面上形成一个可动部凹部651a构成,所以能更简单地构成过滤装置。

<其它的实施方式等>

另外,本发明不是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也可以在可适合于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与需要相应地加上各种变更来实施,这些均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过滤装置1从原水供给部供给原水(被处理流体)并将由过滤装置1处理了的处理水向处理水储存部输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是原水供给部和处理水储存部为同一的场所(例如,蓄水池等),使处理水向原水供给部循环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以做成如下的结构,即,在使处理水向原水供给部循环的结构中,在向处理水储存部储存一次后,适宜地使该处理水向原水供给部循环。进而,例如,也可以是不将处理水向处理水储存部等输送而是单纯地向下水道等排出的那样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分支配管401、40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为了发挥同样功能而使用三通阀。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曝气配管部71形成了多个贯通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单纯的管构成曝气配管部。另外,也可使用扩散器构成曝气配管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一个隔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多个隔环。另外,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不设置隔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筒内可动部50设置四个调整孔部51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调整孔部,为了平衡性良好地保持筒内可动部的上下动的运动,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五个以上。另外,其设置的场所也可以适宜地选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进行脱水工序时从外筒部10的下方供给空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在进行脱水工序时从外筒部10的上方供给空气。在脱水工序中,因为从下方排出流体,所以若从上方供给空气,则能由空气的力有效地从下方将流体排出。另外,此时,因为将流体(水)从上按次序顺畅地放出去,所以能得到将纤维滤材部80向下方推入的效果。由此推入效果,在脱水工序之后的漂洗工序、其后的过滤工序恢复时,因为纤维滤材部80成为被压缩了的状态,所以能在过滤刚刚开始后发挥过滤精度。

另外,在从外筒部10的上方供给空气的情况下,优选从送风机302另行设置配管及阀门,将该配管与外筒上端部12连接。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下方阀门201和处理水储存部之间设置分支配管(排水用配管)(省略图示)并在脱水工序中被推出到过滤装置1外的流体经排水用配管脱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做成在第二分支配管402上另行设置配管(排水用配管)和阀门,经该排水用配管和阀门(阀门的开闭操作)进行脱水工序的结构。

另外,在设置了这样的排水用配管的情况下,优选在进行漂洗工序时也使用这些配管等进行被供给的原水的排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板状(块状)的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下面侧作为凹部(可动部凹部651a)形成一个半圆形状(大致半球状)的空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结构。因此,例如,也可以为了确保必要的容积或考虑上下移动的平衡,将多个半圆形状(大致半球状)的空间形成在可动部主体部651的下面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曝气配管部70和第一纤维固定部44的间隔,但发明者们专心研究的结果,明确了此曝气配管部70和第一纤维固定部44的分离距离对逆洗工序时的效率有影响。

具体地说,此分离距离优选为15cm~40cm左右。

在此分离距离短的情况(不足15cm的情况)下,从曝气配管部70供给的空气不扩散,纤维滤材部80的清洗产生不均。此外,在此分离距离短的情况(不足15cm的情况)下,因为从曝气配管部70供给的空气的气泡在还小的期间与纤维滤材部80接触,所以不能充分地得到清洗效果。

另一方面,在此分离距离长的情况(超过40cm的情况)下,装置整体(特别是外筒部10)变得过长,产生空间上的问题。此外,在此分离距离长的情况(超过40cm的情况)下,因为从曝气配管部70供给的空气在扩散后集合,所以成为阻害用于使空气扩散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些情况,所以如上所述,曝气配管部70和第一纤维固定部44的间隔优选为15cm~40cm左右。

根据此优选的结构,因为从曝气配管部70供给的空气在被适度地扩散了的状态下与纤维滤材部80接触,所以能得到大的清洗效果。此外,因为从曝气配管部70供给的空气的气泡的大小也被适当地粗大化,所以能有效地提高纤维滤材部80的表面的清洗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在前面叙述的那样,在有关以往技术的过滤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进行过滤工序时,因为不能将纤维滤材部压实化,所以不能将过滤处理性能维持得高;在进行逆洗工序时,因为纤维滤材部仅由流体的流动能量伸长,所以不能进行有效的清洗处理。另外,在其它的有关以往技术的过滤装置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因为使用电气组件等强制性地进行纤维滤材部的压缩及伸长,所以能以高效率进行过滤工序及逆洗工序,但能量成本上升或成为故障的原因或维护主要原因增加。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可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的过滤装置及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

有关本发明的过滤装置,例如是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具备外筒部、第一纤维固定部、筒内可动部和第二纤维固定部,所述外筒部内包所述纤维滤材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下方位置,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可在所述外筒部内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部内的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的位置,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筒内可动部,将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固定,所述筒内可动部被形成为碗状,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凹部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相向。

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因为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下方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纤维固定部,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被固定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被设置在它上的所述第二纤维固定部),所以在从所述外筒部的上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了被处理流体时(进行过滤处理时),能由所述被处理流体的流动能量和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筒内可动部的重量将所述纤维滤材部压实化,以高效率实施相对于所述被处理流体的过滤处理。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过滤装置,在进行所述清洗处理时,若从所述外筒部的下方向所述外筒部内供给空气或含有空气的清洗流体,则此清洗流体中的空气积存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的内侧(所述凹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的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所述筒内可动部被形成为所述碗状,所以空气积存在其内侧(所述凹部),所述筒内可动部具有浮力,将被固定在所述筒内可动部的所述纤维滤材部的上方端部向上方拉起,其结果,将所述纤维滤材部有效地伸长,将伸长了的所述纤维滤材部以高效率清洗。

如上面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一种不使用电气组件,可基于比较简单的结构以高效率实施过滤处理及清洗处理的具有纤维滤材部的过滤装置及过滤装置的运转方法。

符号的说明

1:过滤装置(纤维过滤装置);10:外筒部;11:外筒主体部;12:外筒上端部;13:外筒下端部;21:上方出入口部;22:放气部;23:下方出入口部;24:空气导入部;42:第一纤维固定部;42a:第一格子结构部;44:筒内固定部;50:筒内可动部;51:可动部主体部;51a:可动部凹部(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51b:流体流通孔部;51a:调整孔部;52:第二纤维固定部;52a:第二格子结构部;53:隔环;61:单向阀;71:曝气配管部;80:纤维滤材部;101:第一上方阀门;102:第二上方阀门;201:第一下方阀门;202:第二下方阀门;302:送风机;401:第一分支配管;401a:第一分支一方端部;401b:第一分支另一方端部;402:第二分支配管;402a:第二分支一方端部;402b:第二分支另一方端部;650:筒内可动部;651:可动部主体部;651a:可动部凹部(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651b:流体流通孔部;652:第二纤维固定部;652a:第二格子结构部;653:隔环;656:固定部安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