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825发布日期:2018-06-30 05: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水资源非常有限,而且由于社会的工业化生活化,许多水资源被人为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将雨水、河水、印染厂废水等各种污水充分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导致雨水、河水中的各项指标也会超标,不符合各项使用标准,所以这些水资源需要进行过滤等处理后才可回收利用。

现阶段也有一些可用于过滤水中悬浮物的过滤器,如专利号为ZL200710157113.2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一种能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滤器》就公开了一种罐式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顶部的进水口、下部的出水口、底部设有排污口的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的滤网,还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之上的驱动装置和与该驱动装置输出端传动相连的排污转轴,该排污转轴垂直插入到所述罐体内的中央位置,并且,该排污转轴具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的底端则与所述的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的滤网呈筒状并以所述排污转轴为中心分布;而且,该排污转轴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滤网的位置、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根中空的吸杆,每根吸杆的根部开口与所述排污转轴的中央通孔相连通,每根吸杆的头部则设置有与所述滤网相接触的吸头。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排污转轴、吸杆以及吸头就构成了一个用以排除滤网上污垢的排污装置。当排污装置启动时,罐体底部的排污口打开,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排污转轴转动,使分布在排污转轴上的吸杆以及吸头沿着滤网转圈,这样,因罐体内的水压与排污口处的水压存在一定压差,水流会自然从吸头进入到排污转轴内,而吸杆头部的吸头因接触滤网,水流就会自然冲击滤网上的污垢,继而将这些污垢带入到吸头内,混有污垢的水流会沿着吸杆而落入到排污转轴内,继而经过排污转轴的底端、排污口而排出罐外。

但是上述的过滤器存在诸多的缺陷,需要设置驱动装置,通过电机电驱动排污转轴转动,结构复杂,工作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过滤器结构复杂,工作耗能较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包括在首尾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盖和罐底的罐体,上述罐体的下部还设置有排水口;上述上盖设置有进水口,上述罐底设置有排污口,上述排污口的前端位置设置有电磁阀,上述罐体内的中央位置转动设置有与上述排污口连通的排污转轴;

上述罐体内部以上述排污转轴为中心呈筒状分布有滤网,上述排污转轴上贯穿上述排污转轴垂直设置有中空吸杆,上述吸杆与上述排污转轴连通;上述排污转轴与上述中空吸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上述吸杆两端部均设置有与上述滤网相接触的吸头;

上述吸头的一端部与上述吸杆相连通,另一端部设置有开口,上述吸头在开口端的中央位置设置有第一转轴,上述第一转轴的靠近开口端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上述第一转轴的远离开口端的一端部设置有叶轮;

上述吸头在开口端的两侧设置有内齿轮,上述内齿轮内部设置有与内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两侧的小齿轮之间设置第二转轴,上述第二转轴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锥齿相配合的第二锥齿。

优选的,上述吸头开口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杆,上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上述支杆上。通过支杆将第二转轴固定在吸头的开口端,固定的效果更加牢固。

优选的,上述吸头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上述第一转轴贯穿上述第二轴承设置。通过第二轴承将第一转轴设置在吸头的内部。

优选的,上述第一转轴远离开口端的一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至吸杆中,上述吸杆内设置有第三轴承,上述第一转轴贯穿上述第三轴承。

优选的,上述罐底还设置有排垢口。

优选的,上述吸杆间隔设置在上述排污转轴的侧壁。

优选的,上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滤筒,上述滤网铺设在上述滤筒的内侧。

优选的,上述罐底底部设置有底座。

优选的,上述进水口设置有进水口压力表,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口压力表,上述进水口压力表和上述排水口压力表与压力差控制器相连,上述压力差控制器控制上述电磁阀。

优选的,上述任一的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中,上述第二转轴外侧设置有毛刷。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当污垢积累在滤网上,打开排污口,罐体内水与排污口处的水形成一定的压力差,水流会顺着压力差从吸头的开口端流入至吸头内部,水流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转轴下的叶轮转动,从而经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锥齿轮经第二转轴通过小齿轮带动内齿轮转动,内齿轮转动会带动吸头围绕排污转轴转动,从而使得吸头在滤网表面移动,水流的流动过程中还会冲走滤网表面的污垢,混这污垢的水流从吸头沿着吸杆进入排污转轴经排污口排出到罐外。从而实现对滤网表面蓄积的污垢进行清理,清洁疏通滤网的效率更高,不需要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排污转轴转动,结构更加简单,工作过程无需耗能,节能环保。

2、本发明的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第二转轴外侧设置有毛刷,第二转轴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毛刷在滤网表面移动,通过毛刷将滤网表面蓄积的污垢刮起来,滤网表面污垢被刮起后即可轻易的被水流经吸头和吸杆排入到排污转轴中,最后从罐底的排污口排出,达到清洁,避免污垢在滤网上述积累,清理的更加彻底,工作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中的吸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中的吸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第二转轴设置毛刷的结构图。

其中,罐体1、上盖2、进水口201、进水口压力表202、压力差控制器203、罐底3、排垢口301、排污口302、底座303、电磁阀304、排污转轴5、第一轴承501、吸杆6、吸头7、内齿轮701、小齿轮702、第二转轴703、第二锥齿704、第二锥齿705、第一转轴706、叶轮707、支杆708、第二轴承709、第三轴承7010、排水口8、排水口压力表801、滤网9、滤筒10、毛刷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的过滤器还具有如下缺陷,如仅仅通过水流的自然冲洗,处理污垢的效率较低,导致滤网上的污垢积累较多,过滤效果不高;其次当滤网上的污垢积累较多时,仅仅通过吸头无法的吸取,无法清理干净,使得过滤器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基于背景技术和上述的阐述,如图1~4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中悬浮物处理设备,包括罐体1,上述罐体1的首尾端部分别设置有上盖2和罐底3,上述罐体1的下部还设置有排水口8;上述上盖2设置有进水口201,上述下3设置有排污口302,上述排污口302的前端位置设置有电磁阀304,上述罐体1内中央位置在上述上盖2的内侧部设置有排污转轴5,上述排污转轴5的低端与上述排污口302连通;

上述罐体1内部以上述排污转轴5为中心呈筒状分布有滤网9,上述排污转轴5上贯穿上述排污转轴5垂直设置有中空吸杆6,上述吸杆6与上述排污转轴5连通;上述排污转轴5与上述中空吸杆6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501,上述吸杆6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上述滤网9相接触的吸头7;

上述吸头7的一端部与上述吸杆6相连通,另一端部设置有开口,上述吸头7在开口端的中央位置设置有第一转轴706,上述第一转轴706的靠近开口端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705,上述第一转轴706的远离开口端的一端部设置有叶轮707;

上述吸头7在开口端的两侧设置有内齿轮701,上述内齿轮701内部设置有与内齿轮701相配合的小齿轮704,两侧的小齿轮704之间设置第二转轴703,上述第二转轴703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第一锥齿705相配合的第二锥齿704。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污水从上盖2的进水口201进入过滤器中,经过滤网9的过滤后从排水口8流出。当污垢积累在滤网9上,打开排污口302的电磁阀304,罐体1内水与排污口302处的水形成一定的压力差,水流会顺着压力差从吸头7的开口端流入至吸头7内部,水流带动第一转轴706下端的叶轮707转动,叶轮707转动带动第一转轴706另一端的第一锥齿705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锥齿轮704经第二转轴703通过小齿轮702带动内齿轮701转动,内齿轮701转动会吸头7围绕排污转轴5转动,从而使得吸头7在滤网9表面移动,吸头7移动所到之处在水流的流动作用下还会冲走滤网表面的污垢,混这污垢的水流从吸头沿着吸杆进入排污转轴经排污口排出到罐外。从而实现对滤网9表面蓄积的污垢进行清理,清洁疏通滤网的效率更高,不需要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排污转轴转动,结构更加简单,工作过程无需耗能,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时,上述吸头7开口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杆708,上述第二转轴703转动设置在上述支杆708上。通过支杆708将第二转轴703固定在吸头7的开口端,固定的效果更加牢固。

具体实施时,上述吸头7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承709,上述第一转轴706贯穿上述第二轴承709设置。通过第二轴承709将第一转轴706设置在吸头7的内部。

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一转轴706远离开口端的一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至吸杆6中,上述吸杆6内设置有第三轴承7010,上述第一转轴706贯穿上述第三轴承7010。贯穿第三轴承7010设置使得第一转轴706更加稳固的设置吸头内,且叶轮707设置在吸杆6内,由于吸头7和吸杆6的横截面积不同,使得叶轮707在吸杆6中收到水流的压力更加,从而带动叶轮6的转动更加稳定,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

具体实施时,上述吸头7开口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杆705,上述转动螺杆702活动设置在上述支杆705上。具体实施时,上述罐底3还设置有排垢口301。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过滤器长时间的工作,罐体1的底部会积累一定量的沉淀下来的污垢,打开排垢口301即可方便的将沉淀下来的污垢排出至罐外。

具体实施时,上述吸杆6间隔设置在上述排污转轴5的侧壁。

具体实施时,上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滤筒10,上述滤网9铺设在上述滤筒10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滤筒10能够更加方便可靠的将滤网9固定住,防止滤网9在罐体1内随意浮动。

具体实施时,上述罐底3底部设置有底座303。

具体实施时,上述进水口201设置有进水口压力表202,排水口8上设置有排水口压力表801,上述进水口压力表202和上述排水口压力表801与压力差控制器203相连,上述压力差控制器203控制上述电磁阀304。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电磁阀304打开和关闭以及工作周期长短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简单的,可以采用预先设计的单片机程序,来控制电磁阀304在预定的时间内间隔的打开和关闭,间断性地对滤网9进行清洁。实际运作中,污水中的含垢量都有所不同,而滤网9上堆积满污垢时,罐体内的水压会上升,也即进水口201的水压会高于排水口8的水压,因此,两者水压差的大小可反应滤网9上污垢的堆积量,因而可以利用该水压差来控制打开和关闭电磁阀304。

具体实施时,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703外侧设置有毛刷11。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第二转轴703外侧设置有毛刷11,第二转轴703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毛刷11在滤网9表面移动,通过毛刷11将滤网9表面蓄积的污垢刮起来,滤网9表面污垢被刮起后即可轻易的被水流经吸头7和吸杆6排入到排污转轴5中,最后从罐底的排污口302排出,经毛刷11刮起后滤网9表面蓄积的污垢更容易被水流冲走,不会产生蓄积,清洁疏通滤网的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过滤器的工作效率,清理的更加彻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