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1375发布日期:2018-08-21 16: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洗涤塔。



背景技术:

洗涤塔是一种新型的气体净化处理设备。它是在可浮动填料层气体净化器的基础上改进而产生的,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净化、除尘等方面的前处理,净化效果很好。对煤气化工艺来说,煤气洗涤不可避免,无论什么煤气化技术都用到这一单元操作。由于其工作原理类似洗涤过程,故名洗涤塔。

常规的洗涤塔只适用于含有少量粉尘的混合气体分离,当气体含尘量较高时,需要多个洗涤塔串联使用,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洗涤塔。

本申请提供一种洗涤塔,包括内层主塔、中层初洗塔和外层回流塔;中层初洗塔包围在内层主塔外部,外层回流塔包围在中层初洗塔外部;中层初洗塔中部靠下位置设有直通洗涤塔外部的进气口;中层初洗塔内部于进气口下方设有初洗塔底液;中层初洗塔侧壁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污水出口;中层初洗塔内部于进气口上方设有初洗填料层和初洗喷淋装置;中层初洗塔顶部设有与外层回流塔连通的气孔;外层回流塔中部设有吸附棉毡;外层回流塔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直通内层主塔的气体通道;内层主塔内于气体通道上方依次设有主塔填料层、主塔喷淋装置、除雾层;内层主塔顶端设有出气口;内层主塔内于气体通道下方设有主塔塔底液;主塔塔底液通过循环水泵、水管与初洗喷淋装置、主塔喷淋装置连接;内层主塔的侧壁上向外设有与中层初洗塔连通的溢流管;溢流管外端设有挡盖;挡盖上端与溢流管上端相铰接;挡盖密度小于洗涤液密度。当洗涤塔正常工作时挡盖漂浮,溢流管连通内层主塔和中间层初洗塔,挡盖还可以阻挡初洗塔底液内杂质直接落入溢流管内从而进入内层主塔;当初洗塔排污时,初洗塔底液的液面下降,挡盖下落挡住溢流管,防止中间层初洗塔内气体不经初洗和二次净化而直接进入内层主塔。待洗涤气体自进气口进入中层初洗塔,在初洗填料层内与初洗喷淋装置喷下的洗涤液(通常是水)进行传质,多数粉尘杂质被截留,随洗涤液流入初洗塔底液;初洗后的气体经气孔进入外层回流塔,经过吸附棉毡时部分粉尘杂质以及在中层初洗塔内带出的水分被棉毡吸附从而进行了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的气体自气体通道进入内层主塔内,在内层主塔内进行二次洗涤(三次净化)后自出气口达标排放。设备一体性好,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初洗塔底液通过溢流管与主塔塔底液相连通,不需单独设置水循环系统,节约能源;溢流管设置在较高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初洗塔底液中的粉尘杂质流入内层主塔内进入水循环系统,因此需要排污以及污水处理次数少,进一步节约能源,还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初洗填料层包括与中层初洗塔截面形状相应的支撑网环和支撑网环上的气液接触介质环;气液接触介质环包括中间的格栅环和格栅环内、外两侧的内弹性编织网环、外弹性编织网环;内弹性编织网环挤压在格栅环与内层主塔外壁之间;外弹性编织网环挤压在格栅环与中层初洗塔内壁之间。常规填料层边缘空隙大,气体通过时杂质截留率低;内、外弹性编织网环的存在使得初洗填料层与内层主塔外壁、中层初洗塔内壁结合更紧,提高杂质截留率。此外,填料层长时间使用后中部往往会略微下沉,使得洗涤液自填料层边缘向中间流动,造成边缘水膜薄,进而造成边缘杂质截留率低;内、外弹性编织网环通常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塑料网,孔径小于格栅环,从而保证截留率与格栅基本一致。

优选的,中层初洗塔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中层顶盖;外层回流塔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外层顶盖。顶盖可拆卸便于内部结构整修。

优选的,外层回流塔底壁位于气体通道与污水出口之间,便于进气。

优选的,气体通道内设有轴流风机。

优选的,溢流管倾斜设置,位于中层初洗塔内的一端低于与内层主塔相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使得中层初洗塔内的初洗塔底液中的杂质不易流入内层主塔内进入水循环系统。

优选的,溢流管内设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溢流管靠近挡盖的一端。

优选的,挡盖截面呈扇形,与溢流管的铰接轴位于扇形顶点处。

优选的,挡盖包括塑料外壳和塑料外壳内的流体;流体未充满塑料外壳的内腔。初洗塔底液的液面高于挡盖铰接点时,挡盖漂浮,流体处于接近铰接点位置处,力臂短,向下旋转的力矩小,容易漂浮;当液面下降至挡盖下方后,挡盖在重力作用下扣在溢流管口,流体流至底端,力臂长,向上旋转所需力矩大,不易被掀开。

优选的,溢流管与挡盖接触的一端为斜面,与竖直线夹角小于扇形顶角的一半。上端靠近中层初洗塔外壁,下端靠近内层主塔外壁,防止初洗塔底液内杂质直接进入内层主塔;与竖直线夹角小于扇形顶角的一半,保证挡盖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盖紧溢流管口。

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申请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待洗涤气体自进气口进入中层初洗塔,在初洗填料层内与初洗喷淋装置喷下的洗涤液(通常是水)进行传质,多数粉尘杂质被截留,随洗涤液流入初洗塔底液;初洗后的气体经气孔进入外层回流塔,经过吸附棉毡时部分粉尘杂质以及在中层初洗塔内带出的水分被棉毡吸附从而进行了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的气体自气体通道进入内层主塔内,在内层主塔内进行二次洗涤(三次净化)后自出气口达标排放。设备一体性好,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初洗塔底液通过溢流管与主塔塔底液相连通,不需单独设置水循环系统,节约能源;溢流管设置在较高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初洗塔底液中的粉尘杂质流入内层主塔内进入水循环系统,因此需要排污以及污水处理次数少,进一步节约能源,还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申请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涤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初洗填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层主塔;2、中层初洗塔;3、外层回流塔;4、进气口;5、初洗塔底液;6、污水出口;7、初洗填料层;8、初洗喷淋装置;9、气孔;10、吸附棉毡;11、气体通道;12、主塔填料层;13、主塔喷淋装置;14、除雾层;15、出气口;16、主塔塔底液;17、循环水泵;18、水管;19、溢流管;20、挡盖;21、支撑网环;22、格栅环;23、内弹性编织网环;24、外弹性编织网环;25、中层顶盖;26、外层顶盖;27、轴流风机;28、塑料外壳;29、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洗涤塔,包括内层主塔1、中层初洗塔2和外层回流塔3;中层初洗塔2包围在内层主塔1外部,外层回流塔3包围在中层初洗塔2外部。中层初洗塔2中部靠下位置设有直通洗涤塔外部的进气口4;中层初洗塔2内部于进气口下方设有初洗塔底液5;中层初洗塔2侧壁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污水出口6;中层初洗塔2内部于进气口4上方设有初洗填料层7和初洗喷淋装置8;中层初洗塔2顶部设有与外层回流塔3连通的气孔9。外层回流塔3中部设有吸附棉毡10;外层回流塔3靠近底部位置设有直通内层主塔1的气体通道11,即气体通过贯穿中层初洗塔2但不与中层初洗塔2连通。内层主塔1内于气体通道11上方依次设有主塔填料层12、主塔喷淋装置13、除雾层14;内层主塔1顶端设有出气口15;内层主塔1内于气体通道下方设有主塔塔底液16;主塔塔底液16通过循环水泵17、水管18与初洗喷淋装置8、主塔喷淋装置13连接。内层主塔1的侧壁上向外(即向中层初洗塔2一侧)设有与中层初洗塔2连通的溢流管19;溢流管19外端设有挡盖20;挡盖20上端与溢流管19上端相铰接;挡盖20密度小于洗涤液密度。

当洗涤塔正常工作时挡盖漂浮,溢流管连通内层主塔和中间层初洗塔,挡盖还可以阻挡初洗塔底液内杂质直接落入溢流管内从而进入内层主塔;当初洗塔排污时,初洗塔底液的液面下降,挡盖下落挡住溢流管,防止中间层初洗塔内气体不经初洗和二次净化而直接进入内层主塔。待洗涤气体自进气口进入中层初洗塔,在初洗填料层内与初洗喷淋装置喷下的洗涤液(通常是水)进行传质,多数粉尘杂质被截留,随洗涤液流入初洗塔底液;初洗后的气体经气孔进入外层回流塔,经过吸附棉毡时部分粉尘杂质以及在中层初洗塔内带出的水分被棉毡吸附从而进行了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的气体自气体通道进入内层主塔内,在内层主塔内进行二次洗涤(三次净化)后自出气口达标排放。设备一体性好,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初洗塔底液通过溢流管与主塔塔底液相连通,不需单独设置水循环系统,节约能源;溢流管设置在较高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初洗塔底液中的粉尘杂质流入内层主塔内进入水循环系统,因此需要排污以及污水处理次数少,进一步节约能源,还提高工作效率。

请进一步参考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初洗填料层7包括与中层初洗塔2截面形状相应的支撑网环21和支撑网环21上的气液接触介质环;气液接触介质环包括中间的格栅环22和格栅环内、外两侧的内弹性编织网环23、外弹性编织网环24;内弹性编织网23环挤压在格栅环22与内层主塔1外壁之间;外弹性编织网24环挤压在格栅环22与中层初洗塔2内壁之间。常规填料层边缘空隙大,气体通过时杂质截留率低;内、外弹性编织网环的存在使得初洗填料层与内层主塔外壁、中层初洗塔内壁结合更紧,提高杂质截留率。此外,填料层长时间使用后中部往往会略微下沉,使得洗涤液自填料层边缘向中间流动,造成边缘水膜薄,进而造成边缘杂质截留率低;内、外弹性编织网环通常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塑料网,孔径小于格栅环,从而保证截留率与格栅基本一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中层初洗塔2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中层顶盖25;外层回流塔3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外层顶盖26。顶盖可拆卸便于内部结构整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外层回流塔3底壁位于气体通道11与污水出口6之间,便于进气。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气体通道11内设有轴流风机27。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溢流管19倾斜设置,位于中层初洗塔2内的一端低于与内层主塔1相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使得中层初洗塔内的初洗塔底液中的杂质不易流入内层主塔内进入水循环系统。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溢流管19内设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溢流管19靠近挡盖20的一端。

请进一步参考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挡盖20截面呈扇形,与溢流管19的铰接轴位于扇形顶点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挡盖20包括塑料外壳28和塑料外壳28内的流体29;流体29未充满塑料外壳28的内腔。初洗塔底液的液面高于挡盖铰接点时,挡盖漂浮,流体处于接近铰接点位置处,力臂短,向下旋转的力矩小,容易漂浮;当液面下降至挡盖下方后,挡盖在重力作用下扣在溢流管口,流体流至底端,力臂长,向上旋转所需力矩大,不易被掀开。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溢流管19与挡盖20接触的一端为斜面,与竖直线夹角小于扇形顶角的一半。上端靠近中层初洗塔外壁,下端靠近内层主塔外壁,防止初洗塔底液内杂质直接进入内层主塔;与竖直线夹角小于扇形顶角的一半,保证挡盖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盖紧溢流管口。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